十军团:成军两月即覆灭的红军军团
2008年11月04日 08:19凤凰历史综合 】 【打印

下午2时左右,在站稳脚跟后,王耀武下达出击命令。红军也在作最后一搏,515高地成了争夺的焦点。敌第3团在高地右翼谷地的森林里布置了两挺重机枪,以猛烈火力阻击红19师的进攻。红军“虽死伤甚大,亦猛扑不已。”下午3时,敌正面出击部队在优势火力掩护下,突破了红20师最后阻击阵地,一部自左翼猛插红20师右翼,渡麻川河,攻抵军团指挥所附近,大有包抄之势。军团政委乐少华虽带队奋力反击,终不能挽回败局,自己右胸负重伤而退。傍晚5时许,红军败势已定,被迫撤出战斗。由于匆忙撤退,牺牲在阵地上的官兵尸体都来不及掩埋。绝大多数重伤员只能就地安置,后都被敌人搜出。个别担任警戒的小分队也来不及收拢,失去联系。

战后,补充第1旅的战报称:“是役也,为本旅各次剿匪战役中最猛烈之战争”,“然予匪以重创,亦此次为最”。红军伤亡300余人,被俘百余人,多名高级指挥员伤,部队士气严重受挫。补充旅负伤军官8人(第2团6人,第3团2人),士兵134人(第2团85人、第3团49人),合计142人;阵亡军官4人(第2、3团各2人),士兵51人(第2团30人,第3团21人),合计55人。浙保第3团第3营伤军官1人、士兵14人,合计15人;阵亡军官3人、士兵5人,合计8人。总计伤亡220人。该敌战报还称俘虏红军139人(含军官7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5挺、步枪72支、军马2匹、军旗1面、关防印1颗。

此战一败,红军无法在皖南立,只能在寒冷的山区风餐露宿,靠兜圈子避敌,逢敌必战,逢战必退,部队战斗意志大大削弱。特别是刘畴西变得优柔寡断,行动迟缓。1935年1月,红10军团辗转至闽浙赣苏区边缘时,周围军情已非常危急。粟裕要求连夜突破封锁线,但刘畴西认为部队过于疲劳,当晚最好休息一下。方志敏后来让粟裕带领先头部队先走,他留下来等刘畴西一起行动。。粟裕带领少数部队,当晚坚决地冲过了封锁线。大部队由于耽搁,在怀玉山被敌军14个团重兵包围,苦战连天,最终兵败。方志敏、刘畴西等相继被俘。

蒋介石依然记得黄埔一期的刘畴西,决定党军生死的棉湖之役中那个英勇的教导第1团第3连党代表、黄埔同学会总务科长刘畴西。可以说,没有黄埔就没有蒋介石,没有棉湖恶战就没有黄埔军的威名。蒋介石特别嘱咐驻赣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一定要将刘畴西争取过来。于是黄埔老同学过来探望,黄埔教官顾祝同也亲自来了三次。刘畴西面对死亡和友情、爵禄毫不为之所动。世人可以责怪他在战斗中的骄傲轻敌,犹豫不决,但他坚强的革命意志令人钦佩。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曾用"田寿"这个名字,记叙了他在狱中的不屈斗争。

方志敏在狱中以《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字,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情怀。1935年8月6日,他和刘畴西并肩走向了刑场。

寻淮洲在部队撤退转移的途中因担架颠簸,造成失血过多不幸牺牲。由于当时环境紧急,被草草地埋葬在茂林。一般都认为25岁的林彪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其实当上红7军团长的寻淮洲时年还未满22岁。他长期在红4军名将伍中豪手下工作进步很快,19岁当师长,20岁当军长。四次反“围剿”时率红21军直插敌第52师后路,为全歼该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寻淮洲为此获得了二等红星奖章。受到了中革军委的嘉奖。后根据俘虏的口供,王耀武找到了他的尸体,割首照相。

红10军团8000多人马,只有粟裕带着1个无炮弹的迫击炮连、无枪弹的机枪连、1个步兵连和部分伤病员、机关人员,共计400余人冲出了重围。他们虽是残兵,但更是火种,日后发展成为闽浙军区独立师、新四军第2支队、华野第4纵队、第23军,转战大江南北,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革命的意志、理想薪火相传,终于成为燎原大火。

斗转星移,1948年9月16日华野发动了济南战役,国共决战的序幕拉开了。

率领15个纵队共32万大军攻城的是华野代司令、代政委,当年血战谭家桥的幸存者红10军团参谋长粟裕。

率领14个旅共10万人防御济南的是山东省主席、第2绥靖区司令,当年的补充第1旅旅长王耀武。

粟裕亲拟了作战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中秋夜,夺城夜。9月24日,济南全部解放。化妆出逃的王耀武在寿光县被民兵抓获。

也许此时,粟裕想起了14年前谭家桥的生死之战;想起了在南昌被枪杀的方志敏、刘畴西;在茂林匆匆掩埋的寻淮洲;在皖南山麓中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好兄弟;想起了老战友陈毅的那句激昂的诗句“捷报飞来当纸钱”。

更多历史内容请点击>>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军团   家桥   寻淮洲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