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三次代理毛泽东党中央主席职务始末(图)
2008年10月17日 08:58新华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刘少奇]

毛泽东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上

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宴会上

刘少奇当机立断,成立以彭真、陈云、程子华、林枫等为成员的东北局,要求华北、华中立即抽调100名团级军事干部赶赴东北,并命令原准备南下支援王震南下支队的部队立即掉头北上东北。9月17日,刘少奇同朱德等联名发电报,向在重庆的毛泽东和周恩来正式提出:“我们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毛泽东马上复电表示同意,并在9月17日回电,建议“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否则我之主力分散,地区太大,处处陷于被动”。

根据毛泽东的建议,9月19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会议决定,刘少奇为党中央起草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部署的指示》的党内指示,提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所谓“向北发展”,是指“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建立发展东北根据地;所谓“向南防御”是指收缩战线,撤出南方八个解放区。向南防御,是为了向北发展。正如刘少奇指出的:“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

为了实施这一战略决策,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提出:晋察冀(除冀东外)和绥远两区以现有力量对付傅作义、马占山、胡宗南向我之进攻,对进攻之敌给予坚决打击,完全保障察哈尔全省、绥远大部、山西北部,使之成为以张家口为中心的基本战略根据地之一;山东主力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东及东北出动,调山东3万兵力到冀东,调山东3万兵力进入东北;调华东8万兵力到山东和冀东,浙东我军即向苏南撤退,苏南、皖南主力,即撤返江北;成立冀热辽军区,以李富春为书记,林彪为司令员,山东分局改为华东局,华中局改为分局,受华东局指挥。

10月11日,毛泽东自重庆回到延安。由于过度劳累,他的健康状况不佳,于11月中旬休养治疗,刘少奇于是继续主持中央工作。

我军抢先进入东北,使蒋介石更加惊慌不安,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他运送了8万余兵力到东北。11月16日,国民党军队攻占山海关,25日占领锦州,随后展开对东北我军的大举进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在这关键时刻,党的工作重心是放在大城市还是放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是以主力同国民党决战还是分兵发动群众、建立和发展根据地,这是关系东北全局的大问题。刘少奇接连给东北局负责人发了三份电报,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强调放弃大城市,以主要力量建立农村根据地。他在11月20日的电报中指出:“退出大城市后”,“应迅速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基础”,“业已建立秩序的地方,要发动群众控诉汉奸及开展减租运动”。“只要我能争取到广大农村及许多中小城市,紧靠着人民,我们就能取得胜利。”刘少奇在11月22日给重庆周恩来的电报中,将11月20日电报的内容概括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八个字。

12月24日,刘少奇再次致电东北局,指出:“必须放弃争取东北大城市的任何企图”,“把屁股坐在东满、北满、西满等可靠地区,去建立根据地。”刘少奇还针对林彪在我军撤出大城市后眼睛还死盯着大城市的错误,指出:“我对你们的部署总有些不放心,觉得是有危险性的。你们主力部署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大城市周围及南满,似乎仍有夺取三大城市的态势,而在东满、北满、西满的许多战略要地(如通化、延吉、密山、佳木斯、嫩江、洮南等),并无坚强部队和有工作能力的党的领导机关去建立可靠的根据地。你们屁股坐在大城市附近,背靠有很多土匪的乡村,如果顽军一旦控制大城市,你们在城市附近不能立足时,主力以至全局就不得不陷于被动。”

要改变东北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斗争过程。所以,刘少奇早在1945年9月28日中央军委《关于夺取东北方针部署的指示》中就指出:我发展东北绝不是长期顺利的,而是长期与国民党争夺。之后,在由他代党中央起草的12月24日的电报中,又强调要树立长期斗争的思想,要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经过长期艰苦斗争,去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他指出:“你们不要在自己立足未稳之前,去企图建立在东北的优势。你们今天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站稳脚跟。然后依情况的允许去逐渐争取在东北的优势。”刘少奇关于东北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只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就有胜利前途的科学预见,极大地鼓舞了东北军民坚持斗争的决心和胜利的信心。

历史证明,刘少奇不愧为一代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透析万物的本质,把握局势的发展方向。他在代理中共中央主席期间,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不失时机地指挥了全党的军事斗争,为加快全中国的解放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更多历史内容请点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