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中共] |
二
虽然中共一大至六大中央委员会选举在探索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是中国共产党当时还不成熟,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在这一探索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这集中体现在中央委员会的选举不同程度地受到共产国际及其代表、派别“山头”问题、中国旧文化传统的影响上。
(一)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创建的,成立不久即加入共产国际,作为一个支部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当时中共党内存在着一些将共产国际的领导神圣化、教条化的倾向。因此,中共一大至六大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或多或少受到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却是消极的。
早在一大上,就有代表认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操纵大会。例如,一大代表包惠僧就曾回忆说:“最后进行选举,事先张国焘同各代表商谈过的,所以票很集中,选举结果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当选为中央委员”,“张国焘是我们和马林间的中间人,他包办一切,把持一切”。① 但也有代表反对这种观点,如在一大上给马林当翻译的刘仁静就肯定地说:“有人回忆他(指马林——引者注)曾在会上作过大报告,甚至操纵会议,我觉得这是不确的。那时他并不是每次会议都参加。他如发言我就给他翻译。照我看,他参加一大象征着共产国际对中国建党的支持,对我们起了鼓舞作用。”②
在三大上,也有代表进一步说明马林在中央委员会选举中的作用:马林在选举中央委员会之前特意两次召集部分会议代表谈话,“经过了两次的谈话酝酿,才提名交全体代表大会民主选举。马林说,‘二大’的会议搞得匆忙。‘三大’要细致些,会议要开好。马林还说,政治路线是国共合作,组织路线则应尽量安排工人代表到中央,特别是党的中央常委要有工人代表,最好是参加工农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分子。根据这个原则, ‘中共三大’选出了中央委员和后(原文如此——引者注)补委员十几人” ③ 。由此可见,马林并不能直接决定中央委员会的选举结果,更不能直接任命中央委员,他的作风还是比较民主的,主要是提出原则意见让会议代表讨论接受,从而指导中央委员会的选举。三大选举蔡和森为中央委员,也能说明这一点。马林在参加三大的笔记中对蔡和森很不满意,认为“和森却反其道而行之,设想建立一个独立的工人党。我同意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马克思主义的结论,不同意和森的幻想主义”④,但蔡和森还是当选了。
①《包惠僧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26页。
② 刘仁静: 《一大琐忆》, 《一大回忆录》,第50页。
③《罗章龙谈中共“三大”的前后情况》, 《中共“三大”资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7—178页。
④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463页。
相关新闻
作者:
占善钦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