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苏美舰队作战能力的不对称性无疑非常巨大(在整个冷战期间都呈现这种状况),但苏联采取的海军战略扭转了这种不利,该战略的特定目的就在于缩小苏联海军与美国海军作战能力的不对称差距。
这次地中海对峙与更为著名的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有着鲜明对比。虽然苏联在1962年缺乏使用其海军力量作为外交工具的能力,但情况在1973年却发生了变化。在加勒比海,美国在各个层次都拥有巨大优势,美国肆无忌惮地展示其威慑力量的做法充分显示了这些优势。由于美国具备实施海上封锁的能力,因此它有能力控制危机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结局。苏联虽然一直想在加勒比海建立新的力量存在,但最终却不得不在公开蒙受耻辱的状态下退出对抗。然而,在这次危机中,苏美对抗已具备了更大程度的平衡性,美国所能采取的有效措施少,而且无法掌握作战先机。这使得苏联能够大胆使用海军外交手段,在其代理国显然处于不利局面的形势下影响了地中海危机的进程和结局。
本文的相关研究可能最适用于美国考虑中国在当代的崛起。美军舰队与苏联地中海分舰队在1973年的对峙有助于美国以更加谨慎的态度,理性思考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前景。与俄罗斯一样,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陆上大国。近代中国海军也曾遭受过类似于俄罗斯在俄日对马海战中的灾难性失败。与苏联海军一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陆军的巨大阴影之下。虽然该军种曾接收了大量苏联海军舰艇(它们目前放置于中国各地的博物馆里),但其发展舰载航空兵的前景仍然不容乐观。外界通常一致认为,解放军海军仍要等待它自己的“戈尔什科夫”的出现。
因此,令人毫不吃惊的是,美国仅仅将中国视为一个“突然崛起”的海军大国,却很少将其视为一个海军强国。但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越战使美国海军从其夺取制海权的核心作战使命中分散了注意力,美国当前实施的全球反恐战争也可为解放军海军提供同样的机遇。
在某种程度上,与苏联曾经具备的海军实力相比,中国是一个更具备成为海军强国潜质的国家。中国除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大量隐蔽性较好的锚地外,它还没有像苏联那样严寒结冰的海域、相距遥远的舰队、相互孤立的前沿部署海域以及束缚俄罗斯海军行动的由它国控制的狭窄海峡等不利条件。也许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将台湾问题作为促进其海军发展的海洋战略问题的焦点。俄罗斯从未确立过这种战略焦点,它始终缺乏一种能持续激励其称霸海洋的焦点问题。此外,台湾距中国大陆海岸仅有100多海里,较之苏联地中海分舰队而言,这是一种条件要好得多的作战环境。
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国海军力量时,考察苏联海军在恶劣得多的环境下取得的成功将是非常有益的事情。1973年的美苏地中海对抗,可能是冷战期间所有海上危机中最为危险的军事行动,它为当今世界超级海军强国的美国提供了一个谨慎从事的教训。■
相关新闻
作者:
莱勒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