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两大舰队1973地中海大对峙[组图]
2008年08月28日 09:39文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地中海危机] [冷战]

即便如此,两支舰队在随后两周内仍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地中海分舰队仍然确信战争可能随时爆发,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仍将在有限范围内持续。11月6日,苏军仍然在实施针对部署于克里特岛以西海域的“肯尼迪”号、“罗斯福”号航母和“伊沃·吉马”号直升机航母的反航母演习。11月9日,跟踪“肯尼迪”号航母的装有反舰导弹的反航母编队被炮舰取代,导弹舰艇驶向亚历山大港休整。当日晚些时候,两支反航母编队被解散,余下三支反航母编队。“格罗兹尼”号巡洋舰随后驶向塞瓦斯托波尔,“摩尔曼斯克”号经直布罗陀海峡回到其位于谢维尔摩尔斯克的北方舰队基地。虽然地中海分舰队的其他同样处于极度疲劳状态的舰艇也一再请求返回基地,但戈尔什科夫在“肯尼迪”号、“独立”号和“罗斯福”号于11月15日返回基地之前,一直不允许苏军舰艇进行大规模削减。

  “突然崛起”的海军大国

从这场冷战时期最为严重的海上对峙行动中可汲取几条教训。首先,海上威胁可迅速形成。苏联与以前的沙俄帝国一样属于陆上强国,且传统上将其海军力量用于近岸防御。它与其他国家海军缺乏可比性的舰队通常严重受制于不利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波罗的海舰队所在海域在冬季几乎全部结冰;黑海舰队受到通行土耳其海峡的限制;北方舰队距离遥远且气候条件严酷;太平洋舰队的部署位置也极为偏远并缺乏有效补给线路。即便如此,在赫鲁晓夫蒙羞于“古巴导弹危机”(当时苏联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充其量只处于萌芽状态)10年之后,苏联海军已在被称为北约“内湖”的海域建立了可持续部署的海上力量,并对美国海军构成了极强的实质性威胁。而且,苏联海军是在该地区未部署永久性基地、以及未通过由北约控制的咽喉要道部署所有兵力的条件下完成这一重大使命的。

其次,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美国政治决策机制的其他缺陷,能被敌对方有效利用并服务于其战略目标。由于土耳其反对美国在阿以战争中支持以色列,因而放松了蒙特勒公约中关于苏联使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相关限制,并对苏联开放了领空。这种让步极大地便利了苏联向埃及和叙利亚实施海运和空运,并能在危机期间迅速为地中海分舰队提供增援力量。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美国认为它有必要在东地中海部署作战力量,以此作为美国准备对抗苏联在这次战争中及战后采取单边行动的信号,第六舰队由此不得不部署于相对固定的海域。这种情况极有利于苏联解决其反航母作战的难题,并使美军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冒着向对手发出错误信号的风险将舰队向西部署,要么使舰队部署于原地并处于不利的战术环境之中。

再次,在与“突然崛起”的海军大国打交道时,战略重点由夺取“制海权”向“打击岸上目标”的转变将导致作战原则和战术处于缺乏准备的状态。曾在这次危机期间服役于第六舰队的一名美国海军飞行员解释说,在地中海危机之前的七年中,美国海军的战略重点一直是为越战的轰炸提供支援。在这段时间内,反航母作战战术和舰对舰导弹可能更适于海上近战而不是海上空战,因此没有受到美军的足够重视。因此,美军在越战中执行的“由海”投送作战力量的任务,对其完成夺取制海权的基本使命的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

最后,与目前美国在军事技术方面处于无与伦比的优势相对应的教训是,苏联在地中海危机时对技术差距方面的感觉看来并未使其丧失作战信心。这次行动的一位苏方参与者指出:“我们的舰艇在建造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这已不是秘密。此外,我们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面也落在美国人后面,在无线电定位和电子战方面的落后程度更加严重。我方核潜艇航行时发出巨大噪声也不是秘密。我们了解这些缺陷,并尽力解决这些问题……(然而),根据我方评估,地中海分舰队的所有舰艇在这次阿以战争中都表现出充分的作战效能。概言之,我们在跟踪和打击敌方航母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