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长跑名将汉·科勒赫迈宁点燃第15届奥运会主火炬。
提起新中国奥运史的起点,人们总会想到1984年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想到许海峰以一枚射击金牌实现的“零的突破”。 其实,五星红旗与奥运的第一次“结缘”应该是在1952年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办的第15届奥运会上。代表团在奥运村里升旗那天是7月29日,和今天碰巧一样。
未英胡同33号
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
26岁的熊斗寅第一次站在了未英胡同33号院的门口。
在老人现已模糊的记忆中,未英胡同位于西单绒线胡同的深处,曲曲弯弯地绕拐半天,才能找到这座小小的四合院。外面看去,这里仿佛一处普通民宅,其实却是体总筹委会的办公地点。
熊斗寅小心翼翼地揣着团中央组织部的介绍信。这位上海震旦大学经济系毕业的高材生原本是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一名工作人员,现在被调到体总筹委会工作。
跨进院门,经过一段甬道,可以看见一座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院子不大,也就20多平方米,局促地呆在十几间小平房的中间。南面屋里是新体育杂志社和编译组,竞赛组和群体组在西边,北屋是个会议室,中间有张乒乓球台权当会议桌。东屋还没人用,堆放着各种杂物。刚一推门,扬起的灰尘便悬浮在半空。
熊斗寅正式报到后,头一件事便是大扫除。东屋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以后就是国际组的办公室了。
小小的四合院一下子被占得满满当当,不过,就是这座小院、这二十几号人,却管理着新中国的各项体育工作,包括与国外的体育交流活动。
熊斗寅到未英胡同上班后,头一项重大任务就是争取参加奥运会。这位日后的奥林匹克专家当时却对奥运会毫无概念,团中央给他的“嫁妆”——一台underwood英文打字机和一本英汉四用词典显然也帮不上更多的忙。熊斗寅突然想起东屋原来堆放着一个蓝色大号帆布箱子,据说是旧中国的体育协进会留下的外事档案。小伙子满心期待地打开一看,不过是些往来信件,而且杂乱无章,毫无用处。
但此时,新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事情已是箭在弦上。2月中旬,体总一收到盛之白提供的情况,马上修订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章程。同时,秘书长荣高棠致函篮球、田径、游泳、足球、自行车等9个国际运动联合会,声明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已经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愿继续参加各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因为国际奥委会有规定,一个国家的奥委会必须要管辖至少5个奥运会项目的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所属的全国单项协会,这是取得合法席位的必要条件。
相关新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