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天下:李宗仁白崇禧的富国强兵路
2008年07月25日 10:40《先锋国家历史》 】 【打印
相关标签: [李宗仁] [民国] [国民党]

彼时国民政府行政院在其《广西农民调查》中描述了普通民众的惨状:"诚无日不在惊涛骇浪之中,蹂躏摧残之下……逃亡的人们是逃亡了,死去的人们是死去了……所剩下的遗痕,不过是枯杨白骨、断井残垣……"

84岁的历史学教授钟文典,1924年出生于广西省蒙山县,他清晰记得这段童年的回忆:"司令满街走,统领多如狗……那时候真的是非常之乱,老百姓完全没有安全感。"

民团建设

但是,仅仅在几年之后,这种土匪横行,社会崩溃的局面就发生了改观。1935年,朝鲜人李斗山由广州踏上去往广西梧州海关的筏板,开始其为期四个月的桂省之行,到达此行第一站梧州后,李斗山"第一个印象便是满街满巷都军人化了……一切一切的壮男们,除了妇孺老弱的人们之外,都穿着灰色的、黑色的服装--军服,都戴着灰色或黑色的帽子--军帽,而拥挤着、动着、行着……"。

此一番全民皆兵的景象让抗日志士李斗山感慨不已,而他或许并不知晓,眼前的见闻和此前外界对于"新的广西"诸种传说,正是新桂系集团在若干理念和纲领指导下,大力推行新民团制度的结果。

从1930年9月颁布《广西民团组织暂行条例》始,至1938年颁布《广西省民团规程》,新民团制度在广西省全面推行开来。广西全境被分为12个民团区,各区内选择战略要地设立指挥行营,总部设在南宁,由白崇禧担任总指挥。

在县一级,设立县民团司令部,由县长兼任司令;而县以下,村街设民团后备队,乡镇设民团后备队大队,区设民团后备队联队。民团的各级组织系统与行政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其负责人均为一人兼职。从上到下,形成网络状组织,十分严密。这样就有效保证了军令的迅速下达与执行。

新民团制度的特点不仅在于组织严密有效,还在于它废弃了旧有的团兵雇佣制,而改为义务制。这是因为雇佣兵成分复杂、良莠不齐。新桂系强制要求广西境内18岁至45岁男子均有被征为团兵的义务,要求他们必须参加民团训练,"任何人均不能规避",广西日常生活状态下的居民,大部分卷入民团的网络之中,这就宣告了广西自此全民皆兵。

一则时人日记传神地描绘了这幅图景:"人们在广西旅行,早晨到处可听到喊口号及军事操演,进入广西等于进了一所大兵营。"

新桂系集团如此看重民团建设,是因为办好民团对他们来说是一举数得的事情:既可以深入控制乡村基层,清除匪患,又可以扩充军事力量,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军费。更为重要的是,用白崇禧的话来说,要"以民团之力量,而推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是也。"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