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 恶化 敌对 缓和" 看中苏关系40年变迁
2008年01月19日 10:44中国经济网 】 【打印

1989年2月2日至4日,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应邀对中国进行回访,为中苏高级会晤作最后的准备。先在北京举行会谈,进展较为顺利。苏方建议,在双方已达成的关于柬埔寨问题《共同记录》的基础上,公开发表一项声明,表达两国在政治解决柬问题上的一致主张。中方表示赞同,并着手讨论声明草案的措词。同时,双方谈定了举行高级会晤的具体时间。

因邓小平同志当时在上海休养,双方代表团2月3日晚移师上海,以便安排接见。在宾馆里,双方继续磋商关于柬埔寨问题共同声明的内容,一直谈到半夜,还是达不成协议。最后,苏方变卦,声称不同意发表有关声明。深夜,钱部长召集开会研究,并当场决定:4日早餐前通知苏方,鉴于双方分歧较大,同意暂不发表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共同声明,同时也先不公布双方商定的5月中旬举行高级会晤的日期。苏方得知这一通知时非常紧张,表示马上报告外长。

谢瓦尔德纳泽外长在同邓小平会见时,转达了戈尔巴乔夫总统的问候后说,戈建议5月15日至18日访问中国,昨天已同钱其琛外长谈了这个问题。其用意显然是套小平同志首肯高级会晤日期。邓小平回应说,你们两位外长谈话还未结束,希望你们继续工作,日期由你们商定。接着他又进一步强调了早日解决柬埔寨问题的重要性。

经过一番周折,中苏高级会晤总算确定了下来。1989年5月15日至1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从而实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级会晤。会谈中,双方赞同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两国声明,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中苏将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普遍原则基础上发展相互关系。双方一致认为,中苏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通过这次高级会晤,中苏之间终于结束了近40年来要么结盟、要么对抗的不正常状态,重新建立起正常的国家关系。正常化后不久,中国和苏联国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形势经历了深刻演变,但当时双方确定的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本原则,不仅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和冲击,而且成为后来新型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坚实根基。

<< 前一页12345678910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