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邓小平故事
2007年12月16日 09:21《书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邓小平]

邓小平

1915年下半年,邓小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县城西北考棚巷的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此建筑原系清代紫金精舍书院,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广安人蒲殿俊于光绪三十年以紫金书院为主体,将培文、渠江、甘棠书院并入,建立了广安县高等小学堂。

邓小平被分在12班,其班主任老师是位清末秀才,名叫李腴膏,古诗词功底甚为深厚。教理科的老师是上过几天洋学堂的曾树森。小平同班同学李再标出身于广安一个富商家庭,对母亲十分孝顺。母亲重病不起,读了不少旧书的李再标认为只要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给母亲吃,便会治好病。母亲病日重,李决定割肝尽孝,邓小平知道后厉声喝止:“肝子是药吗?你怎么活命?”新学堂讲求科学,相信科学,小平陪同李再标请医生给其母亲看病,结果,肝未割,其母亲倒康复了。

1918年夏,14岁的邓小平结束了在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近4年的学习生活,随即进入广安县立中学堂读书。这原是清朝进行科举的考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为县立中学堂。在这里,邓小平接触了数、理、化等新型教育。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小小的广安也成立了“学生爱国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近因吾国外交失败,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希同胞转相劝勉,或助以言论,激励民气,而图救我国危局。”紧接着,罢课运动,上街游行,抵制日货的活动层出不穷。在慷慨激昂的公启中,作为一个热血男儿,耳闻目睹的事实使邓小平爱国、爱家的种子在心底深处萌芽了。

踏上救国救民的道路,对于这位弱冠少年而言,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了。

摘自《解读小平不归家之谜》,四川大学出版社

相关报道:

李光耀: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内情

陈云邓小平李先念密商“交班”

1975年毛泽东选择邓小平内情

邓小平与亲家贺彪的无间之谜

亲历者回忆:惊动邓小平的“二•二七”大案

邓小平身后的巾帼群

邓小平的临终时刻(组图)

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内情(图)

自述为何不当国家主席 邓小平会见金庸详情

邓小平:不能把那时候的失误都归于毛泽东(图)

邓小平退休内情 当面提议军委主席人选

揭秘: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何共同推荐邓小平(图)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