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述事 > 正文 |
|
读无字之书,从实际中学习
1960年12月25日,是我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中午,毛泽东将在自己身边的九位工作人员,请到家中聚餐,同时聚餐的还有他的五位家人和亲戚。因为第二天是毛泽东67岁寿辰,所以就餐时,大家都向他表示祝贺。毛泽东兴致盎然,侃侃而谈。
毛泽东的话题从小整风引出,讲到接受批评与检讨自身对人生的意义。他讲了战国时苏秦对张仪的批评,张仪的自我反思,然后讲了自身的经历。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受批判和压制,他反而系统地学习了经典理论,对许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得出“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人就是要锻炼”的结论。
最后,毛泽东提出让我们中的几个人下放锻炼的想法:“林克、高智(毛泽东办公室机要秘书)、小封(封耀松,毛泽东的卫士)等几位同志下放,到农村去锻炼。你们看怎么样﹖我看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
这顿饭吃了两个小时,毛泽东的肺腑之言,使我们深受感动和教育。他要我们下放锻炼,参加当时地方正在开展的整风整社,并调查和汇报地方的情况,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去读社会实践这部无字之书。
临行前,毛泽东再一次嘱咐我们,下去要过好三关:一要过好生活关,实行“三同”,不搞特殊化;二要过好政策关,正确执行各项方针政策;三要过好群众关,深入调查研究。
经过几次下放锻炼,我感到收获很大。我学会了如何同群众打成一片,如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如何做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思想工作,如何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这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直到那时,我才对毛泽东在那顿聚餐上讲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结合实践,读无字之书,才能深刻领会理论、有字之书,使理论和有字之书发挥作用,也才能根据客观情况、环境、时间的变易,去修订、去补充理论、有字之书。不参与实践,不去读无字之书,理论和有字之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关于毛泽东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希望我的回忆,能使我们对一代伟人毛泽东产生一些新的认识。(新闻午报 摘自《名人传记》2007年第6期林克口述 王凡采写)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