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毛泽东] |
一九六○年,毛泽东得知岸青身体好转,而且和邵华交上朋友后,就托大儿媳刘思齐和她妹妹邵华一起前往大连,看望毛岸青,并托她们带上了一封长信——
岸青我儿:
前复一封信,谅收到了。甚念。听说你的病体好了很多,极为高兴。仍要听大夫同志和帮助你的其他同志们的意见,好生静养,以求痊愈。千万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有信,交思齐、少华带回。以后时时如此,不要别人转。此外娇娇也可以转。对于帮助你的大连市委同志、医疗组织各位同志们,一定要表示谢意,他们对你是很关怀的,很尽力的。此信给他们看一看,我向他们表示衷诚的谢意。
祝愉快!
父亲
毛泽东给岸青写这封信的时候,岸青已经三十七岁了。毛泽东自己也已经是六十七岁了。男大当婚。这个年纪对岸青来说已经是老大不小了,他的婚姻大事,怎能不让作为父亲的毛泽东操心?!爱子岸英在十年前牺牲沙场,岸青就已经是他惟一的儿子了,而且从小身体就不好,得了严重的精神和神经方面的疾病,这与他这个父亲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是有关的。岸青和哥哥岸英从小就吃尽了苦头,因为父亲是干革命的“赤匪”而挨了打,落下了病根。
但毛泽东不仅仅是一个父亲啊!他还是一个国家的当家人呀!他更多地操着国家这个“大家”的心。而对自己这个“小家”,有时实在是身不由己力不从心啊!
毛泽东是一个极富人情味的父亲,他给子女写的每一封家书的称呼都亲切得令人流泪,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这封家书亦是如此,“岸青我儿”,六十七岁的老人呼唤他已经三十七岁的儿子,其中饱含着多少沧桑多少爱啊!在普通百姓家,毛泽东这个年纪或许早已经是儿孙满堂绕膝欢了。如今他自己呢?那份天伦之乐似乎离他还很遥远。尽管他很孤独,但他并不寂寞。他始终如一继续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他听到岸青的“病体好了很多,极为高兴”,并告诫儿子“仍要听大夫同志和帮助你的其他同志们的意见,好生静养,以求痊愈。千万不要性急。”话语中一片温情,呵护之情力透纸背。
这封信,毛泽东是托刘思齐和邵华亲自捎给岸青的。毛泽东就在信中像母亲一样地叮嘱岸青:“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他们。”当他知道岸青和邵华两人之间正在谈恋爱时,毛泽东没有在信中以“指示”的口吻教导儿子该如何如何,而是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商量口气,问道:“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可见,毛泽东没有家长制,他对儿子的爱情婚姻采取非常民主的作风,只提参考意见,不拍板,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在信的结尾,毛泽东不忘帮助岸青治疗的大连市委同志和医疗组织各位同志们,“一定要表示谢意,他们对你是很关怀的,很尽力的”:叫儿子将他的这封家书“给他们看一看,我向他们表示衷诚的谢意”。可见,毛泽东始终没有忘记人民,他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他给他的子女也给中国人民作出了榜样。
日理万机的毛泽东,无法亲自去探望病情时好时坏的儿子,他只能委托刘思齐、邵华和娇娇等去探望、照顾。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毛岸青和邵华同年在大连结婚。时年,毛岸青三十七岁,邵华二十二岁。
毛泽东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摘自《畅销书摘》2007/2)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 · 揭开毛泽东用兵如神之谜:以情报工作做基础
- · 密档:毛泽东评价最多的古人是曹操 曾多次为其“翻案”
- · 从毛泽东与林彪的九次分歧看领袖的用人艺术
- ·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人民日报》1976年9月16日社论
作者:
丁晓平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