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近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云南省政府、中国外文局共同主办,以“共促乡村全面振兴 共谋现代化发展”为主题的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泸水市举行。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平安分享了助力国家减贫和乡村全面振兴经验,并举行妈妈的针线活·怒江非遗“橙色工坊”揭牌仪式。
在“共绘怒江乡村振兴新画卷”特别论坛上,中国平安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分享了助力怒江摆脱贫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2022年以来,中国平安通过提供乡村振兴贷款资金、扶贫贴息贷款,打造智慧农业产业基地、乡风文明共建、新农人致富带头人培训等方式,为云南地区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提供乡村振兴支持资金超过50.5亿元,为怒江乡村企业提供2577万元贴息贷款,带动826户2676人实现脱贫致富增收。
“妈妈的针线活”是中国平安、艺术与设计杂志社、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等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主要聚焦我国边远地区基层家庭妇女创收、妇女就业、民族文化及非遗传承等内容。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资助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民间工坊培训数百名少数民族乡村妇女,帮助和带动她们就业增收。
2023年以来,“妈妈的针线活”公益项目持续升级,融入环保(废物循环利用)以及非遗传承理念,打造“1+1+1+N”运作模式,即“1个权威公益机构的专业管理+1套可持续的专业化帮扶方案+1处标准化的区域落地场所+N个爱心企业支持”,推动“橙色工坊”项目建设。通过资金支持、商品设计赋能、产品制作工艺培训、项目宣传推广等方式,“以销定产”,打造低收入妇女创业增收试点样板,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橙色工坊”项目已在四川雷波县和喜德县、广东韶关乳源县、内蒙古科右中旗、云南怒江等落地,帮助当地少数民族村民发展非遗特色产业。
中国平安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减贫治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探索助力乡村振兴和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持续推动“妈妈的针线活”公益项目,让我国的减贫经验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