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新时代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2024年国内旅游人次超过56亿,同比增长近15%,旅游花费超过5.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7%。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要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抢抓文旅融合发展机遇,既注重体现地域特色、乡土风情,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凸显“人无我有”的优势,又因村制宜,走好差异化的特色产业之路,让自然之美、文化之美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塑造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用心用情用力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挖掘本土特色资源,打好产业“特色牌”。“怎么抓好旅游呢?就是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抓好人无我有的东西。”当下,发展旅游业是很多地方“破圈突围”的新方式,要把村庄、田野、历史遗址、民俗风情都利用起来,既需要深挖本土资源优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维,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把更多的奇思妙想融入到乡村产业发展之中。经济融入人文、人文浸润经济,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正在不断完善。聚焦市场需求,立足本村,搞好特色农业,抓好特色示范,打造特色品牌,拓宽共富路。
提升特色资源价值,寻味乡村“特色味”。促进乡村振兴,要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避免同质化,坚持“千村千面”,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注意乡土味道,留住田园乡愁。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中华文明如参天之木深植沃土,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厚滋养与精神根系。促进乡村发展,不仅要让沉睡的乡土资源“活起来”,更需要通过文旅融合的新方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不断提升特色产品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留住更多“乡愁”、帮更多人寻味记忆中的“乡味”,让更多的乡村成“网红村”。
打通产业链条,端牢乡村“特色碗”。以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就需要打通产业链条,避免“单打独斗”,要善于串珠成链,走好“抱团发展”之路,汇聚更多的资源优势,让乡村发展的步伐迈得更稳,更好发挥联农带农作用,端稳“特色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文旅融合发展,让广袤乡村跃动着创新创造的勃勃生机,鼓励更多的“观光者”成为“共建者”,增强市场竞争力,焕发乡村万千气象。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坚持以“特”制胜,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既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有“颜值”、有“气质”,更要把更多的创意创新融入乡村,唤起乡愁、刺激消费,让“诗”和“远方”相得益彰,托举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