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打出王牌,欧盟损失惨重,出台47个项目叫板,匈牙利发出预警
资讯
资讯 > 正文
站内

中方打出王牌,欧盟损失惨重,出台47个项目叫板,匈牙利发出预警

欧盟宣布优化稀土供应链,此举有何用意,能否奏效?当前四面楚歌的欧盟,具体都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3月25日在布达佩斯向欧盟发出严厉警告,称欧盟正通过一系列政策“自我孤立”,包括与美国孤立、与中国经济隔离、与俄罗斯和非洲隔离,导致其国际竞争力受损。同一天,欧盟委员塞茹尔内宣布启动47个稀土金属优先项目,并称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上,欧盟又向前迈出一步。这两件事看似没啥关联,但折射出欧盟内部的撕裂与战略困境。

西雅尔多提到的四种孤立中,欧盟对美关系的矛盾尤为突出。欧盟近年来在对华政策上紧跟美国脚步,例如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但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又多有批评,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更为突出。这种既依赖又批评的姿态,让美欧关系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对华关系方面,欧盟近期确实动作频频。据俄媒报道,欧盟在涉及关键原材料方面,将中国列为“高风险依赖国”,试图通过本土开采、加工和回收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现实是金属锂与其他稀土金属,欧盟目前仍依赖中国供应,而中国在电池材料加工领域的全球占比超过60%。这种“脱钩”政策不仅可能推高欧洲企业成本,还可能因技术壁垒而难以实现目标。

至于与俄罗斯的隔离,欧盟的困境尤为明显。俄乌冲突后,欧盟对俄制裁导致能源价格飙升,而俄罗斯的稀土资源也被排除在供应链外。匈牙利多次批评欧盟的“好战立场”,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冲突,但这一声音在欧盟内部被视为“亲俄异类”,进一步加剧了匈牙利与其他成员国的矛盾。

最后,与非洲的隔离,则体现在欧盟以环保和人权标准为条件,限制与非洲的资源合作。例如,欧盟要求非洲国家在采矿过程中符合“可持续性标准”,但自身却未能提供足够资金支持,导致非洲国家转向中国等更灵活的合作伙伴。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让欧盟错失了许多关键矿产的开发机会。

如今欧盟在减少对华依赖上似乎已有良策,但欧盟的“去中国化”能成功吗?

塞茹尔内宣称的47个稀土项目,是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的具体落地措施之一。根据该法案,欧盟计划到2030年实现10%的稀土本土开采、40%本土加工和25%回收利用,并将单一国家依赖度限制在65%以下。

之所以这样做,与此前中方限制镓、锗等物项的出口不无关联。据悉,中方收紧出口后,欧盟市场反应激烈,锗价上涨了近一倍,足以见得中方这张王牌的威力。所以情急之下,欧盟便想着要优化供应链。然而,这一目标面临三重挑战:

一是资源禀赋不足。欧洲稀土储量有限且开采难度大。例如,葡萄牙的锂矿项目因环保抗议搁浅。即便开发成功,到2030年欧盟本土开采量也只能满足需求的10%,远不足以替代从中国进口。

二是成本与效率劣势。欧洲能源价格高昂,电力密集型加工业难以维系。2022年欧盟铝产量大幅下降,多家冶炼厂关闭。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补贴是欧盟同类计划的百倍以上,导致企业更倾向投资美国而非欧洲。

三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欧盟试图通过“关键矿产买家俱乐部”拉拢非洲国家,但中国早已通过“一带一路”布局非洲资源,留给欧盟的待开发资源已所剩不多。

那么,陷入“自我孤立”的欧盟未来会走向何方?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欧盟可能有三种走向:一是继续推进“小院高墙”战略,但受限于资源和技术短板,最终沦为中美竞争的夹心层;二是调整策略,在关键领域与中国有限合作,例如在稀土加工技术上寻求联合研发;三是内部整合失败,成员国各自为政,导致欧盟整体影响力进一步下降。

西雅尔多的表态虽显尖锐,却戳中了欧盟的痛点,欧盟如不及时调整战略,走出“自我孤立”困局,终将自食苦果。

推荐31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