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后,中方都是如何应对的?美牛肉对华出口几乎归零,释放了哪些信号?
当特朗普将4月2日定为美国经济“解放日”时,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还没等来“解放日”,美国厂商便在中国市场遭遇当头一棒。
据悉,近期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量断崖式下跌,其他农产品对华出口量也锐减,这说明特朗普确实误判了形势,他的关税政策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件事的导火索要追溯到3月16日,中方更新了数百家美国肉类加工企业的出口资质。这看似普通的流程调整,实则暗藏玄机。猪肉和家禽企业顺利续约到2030年,而牛肉企业的资质却像被按了暂停键。
这种精准的“差别对待”让美国农业界嗅到了危险气息,去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17万吨牛肉,几乎占其全球出口量的四分之一。但是截至3月20日当周,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量几乎为零,仅为54吨。要知道,美国牛肉出口主要流向中国,去年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如今却是这般景象,这对美国厂商而言如遭重击。他们没还等来特朗普所说的“解放日”,便先等来了亏损或破产。
正如路透社所说,牛肉是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升级的例证之一,美国牛肉对华出口量锐减,其他农产品对华出口情况同样不乐观。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特朗普难辞其咎,他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是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从2018年贸易战开打至今,美国农业就像被绑在过山车上忽上忽下。大豆、玉米、小麦接连成为牺牲品,这次轮到牛肉撞上枪口。有贸易模型显示,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每减少1%,就会让中西部农业州至少流失3000个就业岗位,怪不得有农场主自嘲:“我们的牛还在吃草,但钱包已经饿得咕咕叫”。
回顾中美之间的这场贸易拉锯战,中方的反制措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精准度。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牛肉消费市场,是最大的牛肉买家,中国可以从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任何一个牛肉供应国购买牛肉。也就是说,中国任何减少进口的贸易措施都会对卖家构成重大打击,中美在牛肉贸易上的交锋,中方完全掌握主动权。
有意思的是,美国牛肉企业对华出口受限的同时,猪肉和家禽企业却获得十年长约,这种“打一巴掌给颗枣”的策略既保留了谈判空间,又制造了行业分化。使得美国农产品厂商将怒气集中于特朗普政府,并且不排除他们会施压特朗普政府,使其调整关税政策,与中方相向而行,从而保障他们的利益。
面对即将到来的4月2日关税生效日,特朗普及其团队成员正陷入空前焦虑。农业州的选票压力、华尔街的股价警报、制造业的供应链危机,无一不在拷问特朗普,对其形成三重压力。但特朗普不撞南墙不回头,即便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不悔改。仍在赌桌上加注,比如最近又宣布要对所有进口汽车加税,这种不分敌友的无差别攻击,让美国的盟友们也忍不了,可能会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可以预见的是,当4月2日真正来临,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幅荒诞景象:美国港口堆积着无人问津的牛肉集装箱,农场主们在白宫外愤怒抗议,而白宫发言人还在重复“美国正在赢得贸易战”的陈词滥调。至于特朗普,他也许还沉浸在“美国再次伟大”的美梦中不愿醒来。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