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马家窑文化聚落:5000年前黄河腹地的定居生活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站内

让文物“活”起来|马家窑文化聚落:5000年前黄河腹地的定居生活

甘肃省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展现了5000年前黄河上游腹地,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关键时期的空白;成为了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的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之一,这是黄河上游发现规模最大的马家窑文化聚落遗址。遗址中发现了,三重直角拐弯的大型围壕,以及进行大规模手工业生产生活的证据。

由此可见,马家窑文化的诞生基于农业文明的发展,先民那时已过上定居生活。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就会制作精美彩陶,他们用红泥做坯,用黑、红、白色的颜料绘制丰富纹饰,水波纹、漩涡纹等纹饰,都源自他们对水的祈求。

罐、壶、盆等丰富的器形和光滑细腻的外表,让马家窑彩陶更多了几分优雅。

策划:万方 王子晖 朱霞

执行策划:袁晗

编导:刘璐 郑琬

记者:张睿

制作:童张伟 刘欣瑜 贾磊

鸣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华社甘肃分社

新华网新闻中心

新华网甘肃频道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王小华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