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机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站内

【文化中国行】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机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王潇

走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金石交”同心创业街的北疆文化文旅产品研发推广中心铜银器制作工作室,手工艺人们正忙碌赶制订单。展示架上,银碗、鼻烟壶、红山玉龙等文创产品精巧典雅。

“通过深耕‘金石交’产品的文化解码与创新研发,我们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可触摸的文旅符号。”创业街负责人白玉龙说。

2024年,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开展校地合作共建,精心打造“黄河故岸阴山下 金石之交在草原”北疆文化品牌。从93件国家级文物中提取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并结合当地传统铜银器制作、刺绣、擀毡等研发出一批做工细腻考究、极富寓意的北疆文化品牌系列文旅产品。同时,为破解传统手工艺“小散弱”困境,乌拉特中旗打造了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的“金石交”同心创业街,开展乌拉特铜银器、乌拉特服饰、石雕石刻、珠宝玉石、奶食品等特色产业研发和加工销售,搭建“金石交”品牌产业链。

伴随着小锤敲打的叮咚声,国家级非遗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巴图陶高正在指导学员打制银饰。他已带出30名徒弟:“学员大多是农牧民,积极性也很高。”

和巴图陶高一样,乌拉特中旗有300多名能工巧匠带领周边各族群众共同致富,让传统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介绍,目前,乌拉特中旗已培育7家企业、3家个体工商户,开发乌拉特服饰、铜银器、刺绣等9个类别500多种产品。仅2024年,“金石交”品牌文旅产品销售额就达3200多万元,带动就业共90户、450多人。

“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紧密结合当地文化底蕴、资源禀赋和高质量发展实际,全力打造‘金石交’系列文旅产品,通过国家级文物与国家级非遗,讲好手工艺品背后的北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努力培育文旅市场新动能。”乌拉特中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孙志春说。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5日 09版)

[ 责编:茹行止 ]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