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2300多名矿工的生命安全!矿山“边防队”每年200多天奔波矿洞内
资讯
资讯 > 正文
站内

为了2300多名矿工的生命安全!矿山“边防队”每年200多天奔波矿洞内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李伟 田月朋

7名矿山监管干部,平均每年200多天驻扎在矿山一线,足迹遍布全县19家34座矿山,年均排查隐患400余条,下达整改指令70余份,守护2300多名矿工的生命安全。

这就是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基础股。他们中先后涌现出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个人”“荆楚楷模·最美应急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一批先进典型,股室还荣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称号。目前,当地已实现了近3年矿山“零事故”。他们也被矿工们亲切地称呼为守护矿山安全的“边防队”。

“驻矿蹲守有必要吗?”“日常督导检查会不会给企业增添负担?”“时常和矿产老板打交道,处罚能动真格吗?”……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跟随他们一起下矿井,实地了解矿山安全“边防队”的故事。

2.jpg

井下实地采访(通讯员李伟摄)

每年200多天驻矿,脚底板下守住安全

荆山腹地,楚源保康。保康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特别是磷矿资源丰富,为湖北三大磷矿主产区之一,居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享有“中部磷都”之称。

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李长铭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目前,保康拥有在册矿山19家34座,其中,地下矿山超半数,监管战线长、风险高。“我们矿山监管干部加上分管领导一起才7个人,压力艰巨。”

人少事多如何有效监管,安全与发展如何统筹兼顾?他们选择“沉下去”,驻扎到矿山一线,和设置在马桥镇的襄阳市矿山救护中队一起集中食宿,对企业进行督导检查和帮扶服务。

“我们平均每年有200多天驻扎在矿山一线。”该局安全生产基础股负责人贾笑语告诉记者,矿业是保康的经济支柱,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唯有经常深入矿井一线,摸清井下各中段路线和生产区域,熟悉情况、对症下药,才能确保基本盘平安稳定。“我们全员人均下井检查100余次,每次下矿井步行12000步左右,一线矿工在哪里作业我们就去哪里排查,走平巷、爬天井、进矿房,用脚步丈量着矿山井巷。”

4.jpg

贾笑语(右)向极目新闻记者(左)介绍监管情况(通讯员李伟摄)

早出晚归、驻矿蹲守已成为矿山监管干部的日常。也有同事不理解,说:“完成监管执法计划就可以了,天天在矿山巡查,有那个必要吗?”

对这个问题,保康县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徐远立最有发言权。“矿山是高危行业,绝不是纸上谈兵、远程指挥,只有人人会盯,盯紧每个人,多往现场跑、多到作业面查看,才能及时掌握现状,有效应对风险和隐患。”

2022年6月的一天,时任股室负责人的徐远立在当地某地下矿山井下带队开展检查时,发现井下巷道顶板和边帮有裂隙,随时有坍塌风险,他立即意识到这是明显的冒顶、片帮征兆!

此时,井下还有8名矿工在作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徐远立当即下达紧急撤人的命令。数周后,该矿巷道就出现坍塌,该矿井班组长老杨心有余悸地说:“现在想想都后怕,要不是及时把人都撤出来,如果当时塌了,我们几个人就真的危险了!”

“店小二”也是“黑包公”,去年立案查处7家企业

换上工作服、胶靴,戴上安全帽、矿灯、定位仪,在全副“武装”后,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跟随贾笑语一起下矿,体验矿山监管的日常。

在湖北龙蟒磷化工有限公司龙蟒520平硐口,乘坐特制的下矿车,沿着蜿蜒的矿洞,一路颠簸下到井下。在井下,巷道幽深曲折却并不黑暗,长明灯照射下的四周亮如白昼,地下并不潮湿。

5.jpg

乘坐矿车下井(极目新闻记者黄忠摄)

贾笑语介绍,矿山监管人员均为半路出家,没有矿山相关专业背景,大家想方设法、苦练内功,提高监管效能,提升专业素质,逐步进入角色,成为“土专家”。

在井下作业面,查看带班矿长和安全员是否到位、采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作业面的顶板和边帮是否有隐患……一系列流程轻车熟路,年均排查隐患400余条,贾笑语和同事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再隐蔽的隐患都无法逃过他们的“法眼”。“2300多名矿工,每名矿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我们在安全监管岗位上,就要对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只要矿山在生产,我们就要守住安全!”贾笑语告诉记者。

矿山安全监管初审把关环节多、执法要求严,难免与企业老板、设计单位、中介机构打交道,如何防止被“围猎”?对此,监管干部们的态度是:严管加上厚爱,坚决堵住安全隐患和漏洞。

“不论大矿小矿,只要依法依规办矿、合法合规生产,我们就是你们的‘店小二’。但是只要不安全、不整改,我们就是‘黑包公’。”贾笑语介绍,仅2024年,该局已立案查处7家企业,罚款36.1万元。

“处罚不是目的,规范才是根本!”贾笑语告诉记者,去年10月,一改建矿山出现矿区局部区域地表塌陷的情况,接到企业的情况报告后,该股立即赶赴现场,在作出“全矿停止施工作业活动”的现场处理决定后,随即联系省级矿山专家亲临现场实地踏勘,分析诱因,制定治理方案,通过一系列精准指导筑牢安全防线,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保康县尧治河舜磷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庆平告诉记者:“我们是老矿山,随着国家标准提升,井下安全规范必须整改达标。他们不仅督促我们整改问题,而且帮助我们邀请省里的专家进行指导,安全规范提前达标,企业得以恢复生产。这样的监管干部,我们服气!”

盯牢矿山企业“关键人”,实现近3年“零事故”

近年来,磷矿石价格不断上扬。矿产企业利润越高,违规生产的风险就越大。

“针对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和关键岗位,我们常态化开展出其不意式的明查暗访,不定期采取突击暗访、随机抽查的方式来掌握真实情况。”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基础股工作人员望阳介绍,该局对发现的一般隐患立即督促整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非法违法立即查处,有效起到了查处一批、打击一片、震慑一方的良好效果。去年,该局就及时发现了在采空区危险作业和涉嫌违法生产等“不守规矩”的矿山,及时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才避免“酿成大祸”。

“一家企业因为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被罚5万元,另外一家企业因新进人员未开展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下井作业等被罚8.5万元。”望阳告诉记者。

3.jpg

应急工作人员在井下查看相关规章制度(极目新闻记者黄忠摄)

“严管重罚不是根本,彻底扭转实际控制人、投资人和受益人的安全发展理念才是目的。”徐远立介绍,该局从纠正旧观念、树立安全理念上下功夫,将座谈会从矿山一线开到老总办公室,普法规、讲利弊、解难题,为企业合法合规持续生产提供服务,开展精准帮扶和指导,企业很认可,也很受益。

记者了解到,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创新编制非煤矿山“五职矿长”工作日志手册,促使企业“关键人”对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落实不过夜、隐患整改不超时、闭环管理不走样”,得到了上级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

“在我们的安全生产培训课上,矿山监管干部就向我们普及,带班矿领导要与矿工同进同出矿井,让我们一线作业人员也要紧盯矿领导带班履职情况,他们重视了,井下安全就会更有保障。”采访中,井下矿工老张的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1.jpg

保康应急工作人员查看智能化设备(极目新闻记者黄忠摄)

与此同时,科技赋能,为保康的矿山产业发展插上“智慧翅膀”。李长铭告诉记者,保康县持续推动智慧矿山领域技术创新,推动更多矿山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该局还争取国家非煤矿山重大灾害风险防控项目建设补助资金406万元,助力企业重大隐患排查整改。近三年,该县矿企自主投入整改资金达3.5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改造升级,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一代代应急人用坚守诠释使命。2023年至2024年,保康三次代表湖北省通过国家级安全生产大考,交出了“国检”答卷。

湖北省应急管理厅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持续发力,保康连续22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矿山安全事故,已实现了近3年矿山“零事故”,成为全省矿山安全监管的标杆之一。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