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畔的常德,自古便是鱼米之乡,也是商贾重镇,更是茶韵酒香之地。
万里茶道上的汾酒标
湖南篇
洞庭湖西侧的“鱼米之乡”——常德,自古就有“川黔咽喉,云贵门户”之称,是商人眼中的宝地。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晋商平遥帮、祁县帮实力雄厚的票号纷纷在常德设立分号,汾酒技艺也随之到来,融入当地悠久的酿酒历史中,开启常德汾酒热。
晚清晴时期沅江上的木排,犹如水上村庄
清代至民国时期,常德城乡民间糟坊日臻鼎盛,仅常德城区,就有“马万隆”“周恒益”“陈和顺”等大小酿酒糟坊70余家。其中产湘汾酒最有名的是宏顺祥糟坊。民国初年,常德城南门的宏顺祥号所产汉汾酒被列入全省10余种优秀产品;1917年6月,宏顺祥号汾酒被国家农商部评定为优秀产品,清香远播。
湖南国营西洞庭酒厂出品的映潭汾酒酒标
1952年,在马万隆等糟坊的基础上建立了常德市酒厂(德山酒业前身),是湖南省第一家国营酒厂,后又易名为德山大曲酒厂。常德市酒厂曾专门学习汾酒的大曲培养法,并结合其他名酒酿造技术,在1959年制成德山大曲酒,后被评为全国名酒。
湖南常德市德山大曲酒厂出品的竹叶青酒酒标
常德地区湘沅酒厂也曾出品“湘沅牌”芙蓉汾酒,“湘沅牌”得名于湘江、沅江,两者都属于洞庭湖水系,沅江更是常德人的母亲河,彼时常德辖区面积为湖南之最,囊括了大半个洞庭湖;“芙蓉”两字得名于当时辖区内安化县的芙蓉山,安化是黑茶之乡,芙蓉山则是与蒙顶山、武夷山齐名的中国三大茶文化名山之一。
“湘沅牌”芙蓉汾酒,名称颇具湖南地理属性
悠悠茶韵酒香,在常德这片桃花源之地,充盈数千年,与人们共饮诗意时光。
FENJIU & TEA ROUTE
本期话题
汾酒飘湘,
来自山西的清香荡漾在三湘四水,
演化出数种湘汾酒。
你还知道那些湘汾酒背后的故事,
留言一起“汾”享吧~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