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点名”低空经济。这一拥有万亿元市场前景的赛道,在全国两会上备受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此前的地方两会上,低空经济也写入多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政策对于低空经济的支持更加细化。
低空经济涉及物流运输、城市交通、农林植保、应急救援、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也涉及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具有服务领域广、产业链条长、业态多元等特点,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既可以推动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又能够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提升创新能力。正因为低空经济有着巨大的作用及如此美好的前景,所以,今天的世界主要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而我国的低空经济产业,更是一“飞”冲天。
截至2023年底,我国民用无人机研制企业已超过2300家,量产的无人机产品超过1000款。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而低空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利好之势显然不是局限于自身,而是引起蝴蝶效应。随着我国低空产业的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加速与航空科学技术融合发展,推动低空飞行器动力装备及系统、传感器、飞控系统等相关技术加速迭代,绿色高效、安全低噪的飞行器设计、制造与验证技术也持续更新升级。二者相互促进,经济效益更是相得益彰。
而低空经济的迎风而上,不仅需要“飞”起来,更期待着“用起来”,期待着这种“用起来”成为社会生活常态。令人欣慰的是,“低空+”场景已经从想象走进现实,并打开万亿级新赛道大门。在全国范围内,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已经全方位并深层次地融入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等诸多环节。2023年,横店“航空+影视+旅游”交旅融合案例入选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2024年,敦煌“飞天”通用航空项目等航空旅游产品案例入选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低空旅游市场潜力与实力都已有着十足的显现。
我们在为此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到,眼下,仍然有一定的短板制约着低空经济。如统筹发展和安全有短板、产业融合化发展不足、空域管理协同机制尚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因此,为了确保低空经济迎风而飞、一飞冲天,当务之急便是对症下药,弥补短板,让低空经济从“空中飞”走向“落地用”,如此,低空经济发展必将呈现“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