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6-17日由哈佛大学举办、凤凰网《与世界对话》作为传播伙伴的第25届哈佛中国论坛上,春华资本创始人胡祖六表示,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目前对于科技行业的强监管应当重视,但在监管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提振企业家的信心。
以下为部分发言内容:
感谢哈佛大学中国论坛举办的这个会议,我很高兴跟几位朋友一起来讨论大家都很关注的,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
刚才珀金斯教授讲到一个大的主题就是中长期,如果我们不看具体的经济增速指标的话,中国经济还是能够有一个跟我们潜在增长相匹配的表现。这点我觉得中国是有很多过往几十年非常成功的记录,也有非常好的基础,有很多对经济增长非常有利的因素。
当然这里面姚洋教授也做了很多研究,振华也做了很多研究,我们其实很有共识。未来基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肯定还是靠生产力,就靠效率提高。这里面需要更多的创新,对高科技的投入,对科技的普及和采纳创新创业,那么也需要更活跃的有竞争力的私营部门。
所以刚才一下子谈到,回顾我们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奇迹其实还是充分依赖私营部门、依赖竞争,中国的创业创新精神。当然也包括有效地利用国际的市场,包括进出口,包括利用外资。因为地缘政治可能在外部环境有更多挑战,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内部的这种创新。那么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调动中国这种技术创新的潜力就更显重要。
近一两年来,有关部门对科技行业的强监管可能也值得关注,监管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反垄断、数据安全、还是保护用户的隐私,这都是中国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应该重视的问题,其实也是个国际共同的问题,比如说欧盟也有这些问题。但问题是,监管确实也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也送了一些可能政府不希望送的一些信号,或者被市场误读,那么现在整个应该说企业家信心都比较低落。那么我想,要发挥中国固有的增长潜力,未来政府监管当局应该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也包括在华经营的外资企业的积极性,这将使中国能够有创新,保持活力,保持生产率的可持续增长,我想中长期中国经济应该是令人非常乐观的。
在演讲后,胡祖六回答了关于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哪些政策选项有助于保持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速的问题。
我认为从3月份以来有不少政策其实已经陆陆续续出台了,从央行、从财政角度、生产监管角度。因为过去两年针对中国民营部门,尤其是科技产业部门的严监管,截止到3月份,不能说完全消除,在有些方面至少有一些澄清。这种措施让这些企业家可能稍稍信心更好一点,这些我觉得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要开始为走出疫情以后打算,让经济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包括刚才讲的一些制度改革,有必要去按部就班的推出,有时候放弃一年,但是为中长期能够打一个更牢靠的基础,这可能是一个趋势平衡。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