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已经过气了?6位专家解读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海归”已经过气了?6位专家解读

留学生回国创业就业已成为趋势,但在中国日益发展的今天,“海归”还像从前一样有绝对优势么?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创业团队激增,投资人是如何看待海归创业团队的?

“海归”已经过气了?6位专家解读

4月18日,深圳人才公园求贤阁,在凤凰网与南山区委区政府主办、中国世界青年峰会执行的“下一站·深圳(SHENZHEN NEXT)——2021湾区青年人才发展论坛”上,6位来自科技界、投资界的嘉宾,在圆桌论坛上探讨了“海归”创业的趋势。

圆桌论坛由华大共赢创始合伙人刘宇主持,蓝象资本创始人宁柏宇、荷塘创投董事总经理张善良、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国军、峰瑞资本投后合伙人顾坤、广东启迪集团董事长郭甲共同参与讨论。

嘉宾们普遍表示,“海归”仍有一定优势,但更需要接地气,在变化的新时局中找准定位。

“海归”已经过气了?6位专家解读

主持人刘宇指出,互联网时代前后有很大不同。从前是美国模式,而随着互联网发展,中国模式越来越明显地引领时代。海归们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机会越来越稀缺。

郭甲同意这一看法,他认为,很多中国产业接近无人区,我们必须自己做自主研发。但海归在很多领域还是占有相对优势的。年轻的应届生创业,一定要结合大的环境,弄清自己的优势所在,在大潮中找准定位,发挥比较优势。

顾坤指出,在生物技术等硬科学方面,“海归”还是有优势的。海归需要抓住四个新:抓住新人群,新人群有新的需求,新技术带来新的消费场景。对于年轻人来说,物质的满足是不够的,还有精神的需求。比如盲盒的出现,就代表了新的消费场景。

张国军教授认为,海外学子综合能力很强,需将“敢想+会做“相结合,是创新创业的特色。

宁柏宇谈到对海归创业的看法,他表示海归的小伙伴是很优秀的人才库,把人才库用好,作为创业的基础平台是很重要的。海归们需要对中国从商环境需要更多理解,更加接地气。

张善良则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提出了他判断创业团队的标准。一是技术水平,二是团队人员配置,“前面两个做好了,就有资本追你。”

“海归”已经过气了?6位专家解读

以下为圆桌论坛部分实录

刘宇: 接下来跟各位进入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关于整个海归创业的趋势,我们都知道中国留学生回到国内创业或者就业是一个趋势。

我认为在2010年之前,很多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比如BAT,把美国的模式,认为已经在美国市场通用的话,可以在国内发展。但是从移动互联网之后,出现了一个趋势,在互联网可以看到中国模式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近期看到的,比如说拼多多,抖音,这些是中国模式引领,是不是意味着海归创业没有了之前的时光穿梭的时间或者领先的优势,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我不知道在座的嘉宾是不是跟我一个观点,这个话题请郭甲总讨论一下。我们从海外靠近的模式,创业的机会越来越稀缺,反而面临回国之后,对国内的新生代,比如00后的最新消费趋势没有很好把握。反而本土上学毕业的学子们面临的环境比较好,或者说有整个竞争的优势。

郭甲:我觉得是的,现在越来越对称,国外的东西我们都知道,不像BAT时代,国外的东西,国内没有,跟进来就可以创新,现在越来越对称。最重要的是,很多中国产业接近无人区,我们必须自己做自主研发。

我认为海外留学生没有什么劣势,包括在海外成长,应该有自己的优势。我觉得年轻的应届生创业,一定要结合大的环境,比如结合中国本土的情况和文化,比如文化自信,现在的创业越来越体现中国的精神和内涵。创业就像打仗,清楚自己的优势,通过技术外交,学术外交。包括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跟香港澳门的沟通合作更容易一些。所以要清楚自我的优势,了解大的动态,包括发展方向,在大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很关键,这样才能发挥比较优势。绝对的优势,大家要更多的做自我分析。

“海归”已经过气了?6位专家解读

刘宇:谢谢。顾坤总有没有接触过让你印象深刻的海归创业团队,具备怎样的特质?碰到这样的团队,会毫不犹豫的支持吗?

顾坤:我们创业6年的时间,投了170家企业,我们不完全统计,75%左右的创始人都是来自于海外,因为我们团队80%都是从海外回来的。这个问题,我们有非常硬的科技,生物医疗和消费有交叉学科,从我们看到的现象,在生物科技等领域,从海外回来还是有优势的。

消费在每个领域都有可能出现各种机会,青年创业的话,我们抛开专业来讲,抓住四个新。你们都是年轻人,也都是00后,所以首先要抓住新人群,因为新人群有新的需求,新技术带来新的消费场景。在新的人群里,你们这一代人,生下来没有觉得海外的东西觉得比中国好,我们不一样,所以大家看到国潮的兴起有底层的逻辑。比如说新的人群里,除了物质的满足还有精神的需求,最近不管是盲盒的出现还是宠物市场的发展,都是情感需求的承载物。所以你们要关注新的人群,他有怎样的新的需求。

新的技术也会带来新的消费场景,因为新的技术的产生导致新的消费场景,再比如美妆市场的兴起。

我们是投增量市场的,比如美妆、咖啡,增量市场谁好谁大。存量市场是你死我活,做差异化,综合来讲,不管海外回来的还是本土的,都一定要关注人群的变化,需求的变化,加上技术的革新

“海归”已经过气了?6位专家解读

刘宇:谢谢,我们接下来请张国军院长在投资过程中给海归团队一些建议,怎么样做相应的团队和项目判断。之前有没有经历过很成功的海归项目?

张国军:海外的团队,我们研究院有70多个海归,拿到创业团队的有7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个团队是本科毕业的,博士是密歇根的,他们做大功率的激光器。2018年给他投了几千万建实验室,2019年出产品,去年受疫情影响,一分货都没有出,但是6月份开始,每个月出货一千多万,今年可以做2亿。

海外的创业者跟本土有什么优劣势?我从来没有在海外读过书,我发现华科的人,有两个特点,就是听话粗活,这类人适合搞创新,但是不适合创业。因为创新比较长板,创业比较的是没有短板,所以海外的学者归来和本土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综合能力比较强。比如微信,微信的发明人张小龙,他是典型的技术男,但是把微信这样的产品变成产业,华科人比不过深圳大学毕业的马化腾

我非常同意主持人讲的,把海外的先进做法帮助国内成功,是敢想,但是还要会做,这是必须具备的才能。发挥优势就是综合优势,把国内埋头搞创新的人发挥出来。我觉得这可能是海外学子回来创业的机会。

“海归”已经过气了?6位专家解读

刘宇:谢谢张国军院长,就是国际视野加上本土执行。接下来请张善良老师回答。

张善良:创业取得成功,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容易,没有随需应变的成功,所以不存在前几年的成功概率高或者低。我觉得大家要慎重选择创业,有的同学说找不到工作就去创业,我有点不赞成。创业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创业的点,第一,我们重点关注哪些技术做创业,能不能筑起高墙,这个高墙能保护你多长时间?别的追随者能不能把你覆盖了?要想清楚创新创意的地方,通过怎样的技术手段把创意筑起高墙,让别人难以逾越。特别是医药领域的研发项目,我们首先关注他在国际赛道上是不是领先的,或者说国际上已经受理或者批过了同类的药物,我们对照比较是不是跟国际上统一赛道,统一的水平。

第二,一个好汉三个帮,你要创业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你的团队在哪?我们也会很关注,所以在清华里,我们投老师的创新项目特别关注他带来多少学生,因为对学校而言,这是不可替代独到的资源,他可以让学生帮助他在这个领域做很多深入的研究。因为医药的产品比较特殊,其他的产品也一样,他能够把产品的技术做成产品,产品之后,变成工业化的生产,工艺流程谁来做?

第三,前面两个做到了,接下来就是资本,前面两个做好了,就有资本追你,所以一定不要放松对资本的关注和满足资本在天使阶段对你们的要求。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一个团队的时候跑得更远,希望你有团队一起完成,谢谢!

“海归”已经过气了?6位专家解读

刘宇:谢谢张善良老师。宁柏宇总做教育投资的,您对于海归创业教育是怎么看的?

宁柏宇:我觉得海归有相对优势,去一个国家学习,一定是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或者学校的某一个专业有地区性的领先优势。

2015年的时候我们投了清华的机器项目,后来分裂出实验室,后来被谷歌买了,做机器狗的。后来回中国创业做机器人,博士辍学了,当时也很不容易。他回来很难的点,就是找到这个技术,这个技术肯定比中国领先,所以他有相对优势。他从实验室出来,回到中国需要一个落地的场景,所以把机器人和教育项目结合起来。前两轮特别好,但是2017年的时候,中国开了人工智能课,所以他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和设计变成了学校的实验品,所有中国开人工智能专业的院校都用了他的课程。现在他做下一步,就是把机器人的操作系统升级。目前他是成功的,公司有200人。从他的故事可以看出,如果是一个海归的创业者,需要把先进的技术或者其他的点带回来。

第二,海归创业者有很大的特点,海归是经过筛选的,如果聚集起来,有相对的人才库,这是天然的优势。而且人才来自全国各地,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地方资源。

我们投了一个项目是做海外研究性学习的,创始人做了交换,发现在国外做科研的比较优秀。他说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接受培训,所以他拉了同学一起做项目,现在发展得不错,每年有2亿的收入,中国的小朋友对这方面的诉求也很大。所以海归的小伙伴是很优秀的人才库,把人才库用好,作为创业的基础平台是很重要的。

最后,海归回中国创业的时候需要接地气。海归离开中国三年或者四年,对中国的商业环境,包括中国的政策,中国的变化都不清楚,所以需要进入公司学习一下,这样的话,成功率会高一点。

我觉得海归的人才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希望海归把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模式,结合留学的环境,能够结合中国本地的市场,观察到中国新人群,新技术的结合,找到创业点,还是不错的创始人。我们是做教育的,我有点担心年轻人会太着急,而且今天的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向头部倾斜,无论是资本还是资源。从这个角度讲,创业进入的时候,需要积累。你在同一群年轻人里比较优秀,但是创业的时候面临的竞争是不一样的,这时候我们需要耐心,用一点时间换一点空间,把相对优秀变成比较扎实的基础。

“海归”已经过气了?6位专家解读

刘宇:谢谢各位嘉宾的分享,相信在座的青年人得到了很多的启迪,特别是国内面临的产业创新环境在各个领域,硬科技和IT领域的,创新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国家的发展也给青年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再次感谢大家,我们这一环节的论坛到此结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