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缘政治看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
2017年08月02日 07:45:05
来源:瞭望智库 作者:温骏轩
原标题: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因为它失去了“新疆”、“宁夏”和“缅甸”!最近,中国和印度在锡金(印度)-亚东(中国)边境爆发冲突,
原标题: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因为它失去了“新疆”、“宁夏”和“缅甸”!
最近,中国和印度在锡金(印度)-亚东(中国)边境爆发冲突,“龙”与“象”的较量也被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今天,库叔分享一篇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的分析文章,作者温骏轩将中国内部诸板块与印度进行一一的对应比较,发现了十分有趣的差异。
其实自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两国在边境线上的小规模冲突可以说一直就没有断过,只不过不一定都见诸媒体罢了。然而这一次的冲突,倒的确有些不同。原因在于,中印两军对峙的那片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洞朗地区),印度本身并不是当事方。真正的争议双方,是中国和不丹两国。印度之所以自认为有资格出头,是因为不丹的外交、军事事务完全交由印度处理,经济上亦严重依赖印度,甚至因此没有和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国建交。
中印对峙区域示意图
中国和印度是不丹仅有的两个邻国,并且是两个有矛盾的大国。可想而知,不丹的处境有多么的尴尬。从不丹的角度来说,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一方,而与另一方为敌是非常不明智的。这些年尽管没建交,中、不两国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甚至有解决边境争议和建交的可能性。对于这种情况,印度显然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这次与其说是印度为不丹强出头,倒不如说是逼迫不丹明确表态站队。
世界上有五个可以参与全球竞争的一类地缘政治板块,包括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不包括俄罗斯部分),以及印度。苏联解体之前,美、俄这两个分别代表海洋、大陆势力的前超级大国,是世界地缘政治舞台的主角。冷战之后,除了中国逐渐成长,印度作为欧亚大陆的另一个边缘国家,一直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也已是个众所周知的“秘密”了。
说到中国和印度,可比的东西的确很多:都是文明古国,人口都有十几亿,都被列强入侵过,现在都在复兴阶段……总之比下来无非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印度前景好,一种是认为中国后劲足。印度人认为他们前景好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他的地理位置好,两面靠洋(跟美国多像啊),而中国很难冲出第一岛链。不过从印度本身的位置及周边地缘政治环境来说,却存在无法弥补的短板。这使得印度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注定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包括直接来自中国的压力。
中美印海上战略示意图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和印度在20世纪初的地缘政治状况有很多相似之处。先来看看中国的情况,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直接控制区大体在长城以南,东北方向的“东北平原”,北方的“蒙古高原”,西北的“西域”,西部的“青藏高原”,一直影响着中央王朝的稳定。中国强盛时,这些地方可以采用羁縻、朝贡的方式加以制约。一旦衰弱,居于其上的马上民族便有可能觊觎中原。当某个马上民族入主中原并融入华夏后,新的部落和威胁又开始在上述边缘地区滋生,如此周而复始。
中央王朝及周边各主要势力示意图
现在上述边缘地区大都纳入了中国的领土(外蒙古地区除外),中国的国防线得以大幅度推进,中央集权力也得到极大加强。客观上,如果从实际管控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内部地缘政治状况,是两千年来最好的时候。
从外部环境来看,历史上中国最大的威胁一直来自于北方,即使在海洋成为全球博弈主战场之后,这一战略威胁也并没有被削弱。在游牧势力被工业革命的力量碾压殆尽后,俄国成为了中国在陆地方面最大的压力源。当然,工业技术也让人口占优的中国,有机会积蓄更多的力量并反制北方(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有鉴于此,蒙古国、中亚五国作为中俄两国之间的缓冲国,客观上为中、俄两国建立互信奠定了基础。以至于建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背靠背”式的战略伙伴关系。
既然中国在内外地缘政治环境上,都比较乐观,甚至解决了北方压力问题,那么一直对飙中国的印度,情况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并没有那么简单。历史上,“印度”更多是作为一个地理名称,真正统一的时间非常少。大英帝国在南亚、东南亚的殖民史,反倒给了印度一个整合甚至扩张的机会。只不过在上世纪中叶,全球迎来民族独立潮之时,完全被动依赖前宗主国制定整合原则的印度(不同于中国的主动争取),并没有机会将自己的边境线,推进到一个安全的程度。
不管印度当时到底有多大机会做到这点,将英国控制下的南亚地区,包括曾经划入“英属印度”范围的缅甸放在一起,拿来与中国内部诸板块(以及独立的外蒙古)进行一个对应比较,都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由此大家也能够看到,印度和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最终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差异。
1、巴基斯坦—西域。从地理结构上看,巴基斯坦的核心区是印度河流域。印度河也是印度文明的起源之地。然而历史上,印度河流域一直处在印度次大陆,抵御外部压力的前线。一支支跨过开伯尔山口的中亚民族,最终使得印度河流域的居民,放弃了印度教、佛教等印度本土宗教信仰,转而成为了伊斯兰世界的一员。也最终导致在1947年的印巴分治方案中,巴基斯坦脱离印度成为了独立国家。
印巴分治前印度国土范围示意图
除去与中亚相接的地理位置以外,地理环境的差异也是巴基斯坦与印度渐行渐远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与南亚整体所呈现的湿热“热带季风气候”不同的是,印度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这一环境特点,使之更容易与同样身处干热气候区的中、西亚民族,在文化上找到共同点。
从位置上看,失去巴基斯坦并与之交恶,意味着印度失去了向欧亚大陆腹地扩张的可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半数居民呈现相同信仰(与巴基斯坦),并且在气候、位置上亦极为相似的西域地区,建立了受中央政权管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以这样说,如果中国在上个世纪失去了新疆,那么中国在欧亚大陆腹地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上合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帮助中国西进的平台,同样难以成型。
2、孟加拉国—西套平原。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孟加拉国所处的恒河三角洲地区,历来是印度的核心地区之一,也是英属印度最初的突破点。70年前的印巴分治方案中,孟加拉国因为信仰的关系,也被划入了巴基斯坦的范围(称之为“东巴”)。然而印度居于其间的格局,使得这一整合完全不具备持久性。1971年,在印度的军事支持下,孟加拉国终结了自己“东巴基斯坦”的身份,成为了独立国家。
由于与印度核心区地缘关系紧密,且远离其它伊斯兰国家,孟加拉国与印度的关系并没有像印、巴关系那么紧张。在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上游地区,依托“西套平原”而建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地缘类型上可以与之对应。很显然,就中国内部的情况而言,无论从民族还是与核心区的地缘关系来看,宁夏地区都较新疆地区更为稳定。当然,无论是宁夏还是新疆,现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有问题也容易在内部调解掉。至于印度,即使是现实威胁没有那么大的孟加拉国,也同样有可能在地缘政治上为对手所利用。
3、山南地区—蒙古高原。中国的北方强邻是俄国,印度的北方强邻是中国。大国之间需要一条稳定的地理分割线,或者缓冲国来维持平衡。中国北方和俄国之间的缓冲地是蒙古高原;印度则希望最起码能够将中国阻止于喜马拉雅山脉分水岭之北。
就中国北方的情况而言,蒙古高原因中间的大漠戈壁分割,结构上分为漠南、漠北两部分。历史上,为保护长城以南核心区的安全,中原王朝一直试图控制漠南诸游牧部落。今天,漠南地区加上漠北的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
与之相比,印度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南地区)的收获也差不多。在喜马拉雅山东、西两端,印度的控制线大体都推进到了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这其中就包括与中国有争议的藏南地区。在中段,尽管大英帝国在19世纪将尼泊尔、锡金、不丹三个王国,纳为了自己的保护国,却没有将此三国变成“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这也导致印度,在独立之时无法顺势得到整个山南地区。
不过印度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1975年通过策动公投的方式,将锡金王国变成了印度的锡金邦,从而在尼泊尔与不丹之间,打开了一个与中国相接的缺口,此次中、印爆发冲突的地点正位于此。除此之外,印度还在极力阻止尼、不两个缓冲国倒向中国。从战略防御的角度来说,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就像上世纪中苏交恶之后,身处苏联阵营的蒙古国,加重了中国的北方压力一样。
4、锡兰岛—台湾岛。与台湾岛情况类似的是,锡兰岛的绝大多数人口和文化,源自于对应的大陆,亦是同样位于大陆东南角最重要的外岛,战略位置显著。需要说明的是,在大英帝国控制南亚期间,这颗南亚明珠在行政上并没有纳入“英属印度”的范围,而是成为了英国王室的直属领地。
与印度人主要信仰印度教不同的是,锡兰岛上的主体民族“僧伽罗人”信仰的是佛教。在印度独立前夜,印度曾试图将锡兰拉入印度联邦。不过坚持以宗教信仰作为分治标准的英国并没有同意。独立之后的锡兰在1972年将国名变更为了现在的斯里兰卡。失去这个机会之后,在可能预见的将来,印度再想吞并斯里兰卡的机会基本为零。
相比之下,中国这边海峡两岸虽未统一,但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统一只是时间和技术问题。成功将台湾问题拉回到“内政”范畴的中国,在外岛控制上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5、缅甸—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属于东亚的一部分,而属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一部分;缅甸也同样不属于南亚版块,而属于东南亚。在中国现在的版图中,青藏高原目前大体被分为两部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除了青海省会西宁所在的河湟谷地以外(这部分可追溯到西汉),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接受中原王朝统治时间点,起始于清朝。可以说,是最晚纳入中央之国范畴的边缘板块。
缅甸与印度发生政治联系的时间则要更晚些。公元1886年,英国在征服缅甸之后,将后者变身“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完成了英属印度的最后一块拼图。然而在英国势力衰退之后,这种基于外部力量的强行整合并无法持续。1937年缅甸脱离印度,直接接受英国的统治,并在1948年获得独立。
从技术上看,如果中国失去了青藏高原,哪怕仅仅是南部的西藏,印度的北方压力都将不复存在。反观印度,如果得到了缅甸,则不仅能够在争夺东南亚影响力的问题上占得先机,更能从云南方向直接威胁中央之国的核心区。此消彼涨,地缘力量的天平在这个点上,开始明显向中国方向倾斜。
6、印度东北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基于气候原因,除了南部少量土地以外,中国东北地区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是大规模农业开发的禁区。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东北地区在文化上,长期无法融入华夏。清朝建立之后,更是从留后路的角度出发,将东北地区圈禁为政治保护区。
然而受益于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中国内地人口在18世纪时就开始出现爆炸式增长,人口压力加上清朝开始进入衰弱期,导致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上千万人口快速填充了这片土地(史称“闯关东”),也使得中国东北地区仅仅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就从低人口密度的边缘板块,彻底升格为中央之国核心区的一部分。
在中国开始利用人口优势,融合东北地区之时,印度则刚刚在英国的帮助下,将印度东北地区纳入“英属印度”的范围内(1838年)。在此之前,印度东北地区并不是印度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一个叫“阿萨姆”的独立王国。今天享誉世界的阿萨姆红茶便是出产于此。
基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印度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南半岛民族迁居之地。阿萨姆王国的建立者“阿萨姆族”,便是源于来自中南半岛的泰民族的一支。由于印度东北地区历史上,并不存在中国东北地区那样的农业瓶颈(导致有足够数量的土著人口),且种族迥异,使得印度开始想融合这片土地时,面临非常大的障碍。以至于今天的印度东北地区,成为了印度分离主义思想最严重的地区。
更为致命的是,由于孟加拉国的独立,印度东北地区与核心区之间,仅仅依靠一条狭长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而这条与锡金相连的走廊,又在中国(亚东)的威胁之下。可想而知,即使没有种族、文化融合问题,印度东北地区也会天然产生分离倾向。
西里古里走廊位置示意图
通过上述对比,以及中国和印度在世界地缘政治舞台上的定位分析,相信大家心目对这场龙-象竞争今后的走势已经有了答案。客观说,在从古老文明迈向现代文明的这个历史转折点上,中国抓住了更多的机会,印度则多少有点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两国当下的地缘政治结构环境上,更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及合法拥核国家身份,是显示大国身份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印度这些年的努力方向。中国则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已经做到了这两点。
事实上,以联合国席位及拥核国身份这两个指标来说,中国也是唯一以“发展中国家”身份,跻身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国家。正常情况下,作为一个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本是没有机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取得如此好的身位的。这一切,包括今天中国领土的形成,都不是因为当年那些列强的施舍,而是100年来中国人民从未间断的抗争及巨大的牺牲换来的。
反观印度,70年前的“非暴力不合作”及听从宗主国安排的做法,固然为其求得了一个独立地位,但当印度希望自己成为世界一极时,就会发现付出和回报其实是成正比的。即使今后能够通过合纵连横,解决两个大国身份认证的问题,但对于印度来说,将自己国境线推进到一个更完美的程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