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剃发令”唯这座小城不从,血战81天杀清兵七万余人
2017年05月09日 07:30:45
来源:历史百家争鸣
至于对这段历史的印象和感受,相信读完的诸君会有各自的评价!
|壹|
公元1645年,清廷灭亡南明弘光政权后,在江南地区开始实行严酷的“剃发令”,迫于清廷制造的一连串屠城惨剧的震慑,各地民众纷纷披发左衽,放弃汉人衣冠。唯独只有一座叫做江阴的小县城誓死不从,共有十万百姓聚集城中,他们举起反清的义旗,在典史(相当于县公安局长)陈明遇的指挥下,抵御降将刘良佐的数万大军围攻。
眼见清军围城日紧,自感军事才干不足的陈明遇推荐赋闲在家的前任典史阎应元来代替他领导大家守城,众人一致赞同。当夜便有十数个人冒死出城,去寻阎应元,得知来意的阎应元没有多推辞,只提出一个请求,所有人都要遵守他的号令,众人一想这有何难,连忙应允!
阎应元在担任典史期间,外败海寇、内平盐盗,政绩突出,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南明政府本想将他调往广东一带任职,由于其母病重,以及战乱原因导致道路堵塞,因此未能成行,便暂时散居在城外。
在守军的接应中,阎应元一行顺利回到了城内,一段慷慨悲壮、波澜壮阔的守城史自此展开。他详查了城中情形后,将年轻力壮的义军重新整编,每个城垛十人,分班值守。并安排武举人王公略防守东门、汪姓把总防守南门、陈明遇防守西门,自己则守北门,并与陈明遇总督四门,日夜巡视。同时,从士绅中挑选通晓财货人士负责统筹管理城内物资钱粮,以保障军需后勤工作。在他的部署和调配下,城内面貌焕然一新,各类工作井然有序。
经过连番的试探,清军激烈的进攻开始了,数员勇猛的将领率士卒携云梯向城墙上攀爬,不过每当要临近城上时,便为守军长枪所刺,非死即伤。清军连续多次冲锋,皆被守军击败,损失惨重。城下观战的刘良佐大怒不已,他决定加大攻城力度,命人架设了十座浮桥,将三万大军分作十路渡过外城河向城上冲去。
清军攻的勇猛,守军守的顽强,阎应元指挥守军一面加强长枪的密度,一面将搜集的砖石掷向清军,城下一时间血肉横飞、惨叫连连。但是在清军火炮的打击下,守军也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伤亡。眼看攻城无果,刘良佐下令撤军。
为了抵御敌人更猛烈的攻击,阎应元命城中能工巧匠抓紧制造弓弩、火砖、木铳、火球、火箭、抛石车等守城利器,又命人将特殊配置的火药敷在箭头上。在这些特制的守城利器的有力打击下,清军一连攻了十数日都没有进展,士气低落,每次撤军后幸存的士兵都为能活命而大肆庆祝。
眼见攻城不下,刘良佐只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命人搭建牛皮帐篷。经过数日的休整后,他命炮兵往城西南放炮吸引守军注意力,同时下令清军大举进攻东北城,奈何还是在守军的顽强阻击下败下阵来,再度丢下了数百具尸体。当晚,守军决定给清军以进一步的打击,由于清军的牛皮帐篷非常结实,城内的砖石落在上面尽数被弹落。阎应元命守军以人畜粪便,掺上桐油,在大锅中煎滚,器皿盛放,用投石车抛到城下敌军牛皮帐篷下。很快这些帐篷被烫穿,准备休息的清军被这种特殊的液体烫的是鬼哭狼嚎,发出阵阵凄楚的惨叫声。很多人更因伤口溃烂而死,侥幸逃生的士兵更是四处溃散。
无奈之下,降将刘良佐只得下令撤军十数里,以躲避守军的攻击范围,阎应元乘此机会一连派出数路使者向四方求援,海寇顾三麻子因钦佩阎应元的为人,率数百战船前来支援,可惜为清廷水师拦截,苦战数日后不敌,无奈撤走;一位姓金的秀才聚集了数百人赶来支援也被刘良佐派出的三千骑兵击败于周庄一带;南明将领黄蜚、吴之葵所率援军又在太湖一带遇到清廷贝勒博洛所率的主力大军,一番激战后,两人阵前被俘,在一些汉人降将的劝说下,投降了清廷。
连番的坏消息传回江阴后,阎应元等人知道江阴已彻底沦为孤城,形势非常不利。不过,多次攻城遭到重创后,刘良佐不敢再用人命去填,只得命人用火炮远程攻击,昼夜不停,一连数日,导致江阴城上城垛损坏严重。阎应元立刻命工匠前往修葺,城头炮火猛烈,工匠们畏惧不前,经过阎应元一番言辞恳切的劝说,这些人为其忠义所感动,才冒死登城将城垛修葺完成。
困守孤城不是办法,阎应元决定采用诈降之计,得到消息的刘良佐大喜,未对前来送降书和降礼的守军多加防范,结果守军将所携带的火药引爆,充当了人肉炸弹,由于清军营帐密集,当场炸死了两千多人,刘良佐在手下的拼死保护下,侥幸不死。两天后的一个深夜,阎应元又率千余勇士偷袭清军,猝不及防的清军又折损一千多人,当他们缓过神来,阎应元等人已撤入城中。被吓破胆的刘良佐又将大营撤到了城南的十方庵附近。
刘良佐命人用刀逼着庵中的僧侣到城下劝降,不过任凭这些人如何苦苦哀求、陈说利害,城上的阎应元却不为所动,仅用以死报国回应之;刘良佐决定亲自上阵,他对城上喊道:“弘光帝已被俘,江南尽归朝廷之手,阁下如投降,爵位岂会在我之下?”
阎应元从容道:“江阴百姓,三百年深受国恩,深知大义所在,岂能背弃国家。将军贵为侯伯,握有十万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境安民,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士民?”
刘良佐惭愧不已,他刚要拿出清廷的诏谕继续劝说时,阎应元立刻制止了他,指着他大怒道:“只有投降的将军,绝无投降的典史!”说罢,命人向城下放箭,狼狈不堪的刘良佐只得离城遁走,他对身边人叹息道:“江阴人真是没救了!”
一座小城数十日未能攻下,豫亲王多铎愤怒不已,他先调恭顺王孔有德率军前来支援,同时又下令松江的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率八旗精锐携上百门缴获的大炮前往攻城。几天后,小小的江阴城下汇聚了清廷二十余万大军,博洛首先将攻城不力的刘良佐重重的责罚了一通。然后他命人将投降的黄蜚、吴之葵带到城下劝降。
结果两人还没开口,阎应元便大斥道:“大臣被俘,当求速死,投降异族,真为汉人蒙羞!”两人满脸通红,狼狈退下。眼见劝降无效,博洛下令攻城。同时命令火炮掩护,这次上阵的是清一色的八旗精锐,这些士兵悍不畏死,异常勇猛,他们轮番多次向城上冲去,经过激烈交战后,依然为守军所击退。
经过数十日的连番血战,已让守军疲惫不堪,阎应元只能鼓舞大家咬紧牙关坚持;眼见攻城未下,清军乘机在城外烧杀抢掠,他们的恶行被守军知道后,更加坚定了守军坚守到底的决心。眼见形势严峻,阎应元命人从城中搜集乱发丢向城外,让清军以为城内已经剃发,以此麻痹清军。不过,此计为吃过他多次亏的刘良佐识破。他命人观察了守军的头发后,发现这些人并未落发。
博洛又祭出劝降的招术:将城中“大明中兴”的旗帜拔去,四门插上大清的旗帜;诛杀领头的几人,可以赦免全城百姓。阎应元没有答应。博洛又退了一步:只要城内插上清军旗帜,便可退兵。如果这时候更换旗帜,无疑会一下子瓦解守军的斗志,再说抵抗那么久,杀了那么多清军,他也不相信清廷的信誉,因此阎应元没有同意。
|贰|
江阴城战事不顺的情况惊动了远在北京的摄政王多尔衮,他命人传来劝降诏书,诏书射入城中后,阎应元打开一看,“明廷已亡,死守无益,速速归降,保你富贵!”阎应元冷笑一声,取来毛笔,在后面挥毫补上,“愿受炮火,宁死不降!”并命人射还给清军。连番的劝降,城内已经有一些人意志开始动摇,但是由于主将阎应元坚如磐石的信念,众人遂断了投降的念头。
江阴城坚守了数十日,城内原先储备的各种物资已经消耗殆尽,阎应元只得下令从民间征粮,并将守军口粮减半。临近中秋节,城中百姓感念守军的忠义,纷纷携带酒菜犒军,一位许姓秀才依据古乐府的格调,作出应景的《五更转曲》,一时间,城内酒香四溢、歌声悠扬。所有人都在尽情的享受着最后决战来临前的宁静!
八月十七日晚,阎应元巡城完毕后,号召所有守军一起唱起《五更转曲》来鼓舞士气,顷刻,歌声混合着管弦丝竹的乐器声响彻夜空、传遍数里。清廷统帅博洛见惯南人的软弱不堪和贪生怕死,耳闻歌声,想起这座小城在面对己方二十多万大军所爆发的惊人战斗力和誓死不降的坚定信念,不由得感慨:“想不到汉人中也有如此刚烈之人!”
第二天,最后的战斗开始了,清军将调集而来的上百门大炮尽数搬到阵前,对着江阴城的东北门狂轰滥炸,造成城内守军死伤无数。天空下起大雨,清军用牛皮护住大炮填装火药,交替向城中开炮,江阴城已经危在旦夕,从其他处临时支援的守军在猛烈的炮火和倾盆大雨之下,逐渐难以支撑。这时候,清军又点起狼烟,放起空炮,以迷惑城中守军。等到四周晦暗难明时,大批清军渡过护城河,从江阴城东北被炮火轰塌的地方涌入城中。
坚持了八十一日的江阴城终于被攻陷,惨烈的肉搏战开始,武艺高强的阎应元亲自上阵,并将守军列成紧密阵型,抵御入城清军的攻击。双方激战半日,后续支援的清军源源不断赶到,守军逐渐难以相抗,向城中撤去,准备与清军展开巷战。
继续组织义军抵抗的阎应元就此写下了对联“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以期后人能真正明白他们誓死不降的缘由!
他率领数千义军与清军在城内展开血战,手刃清军数十人,眼见己方士兵越来越少,而清军的后续部队还在不断的入城。他当机立断,决定从西门突围,结果面对蜂拥而至的清军,压根没有出城的机会。无奈之下,只得又退到城中一处小湖旁,他对身边士兵说道:“替我感谢生死相随的百姓,我为国事尽忠的时候到了!”说罢,他拔起短刀,刺向自己的胸膛,血流如注,随即投向了湖中。
正当众人欲将其救起时,刘良佐率军赶到,面对这个让他吃了多次苦头、连累被主子责罚的硬骨头,他决定生擒阎应元。命人将其从湖中捞起后,将其捆缚后押至坐镇县衙的贝勒博洛面前。
当知道面前之人便是守军主将时,周围将领纷纷拔起佩刀,迫其下跪,谁知一身傲骨的阎应元挺立不屈,面向汉人降将依然义正辞严、骂不绝口。押解小卒用长枪刺穿他的小腿,血流不止,痛苦不已的阎应元摔倒在地。当晚,他被关在城中的栖霞庵中,清廷对其进行连夜的审讯和劝降,都没能让其动摇,第二日清晨,第一缕眼光刺破大地,这位忠贞不屈、刚烈无比的英雄被杀害。
江阴陷落后,文人出身的陈明遇无法像阎应元那样指挥突围,他果决地命令家人闭门举火,举家四十三人全部蹈火而亡。孤身一人的他持刀与清兵巷战,身负重创后犹自握刀挺立,最后死于乱军之中。协助守城的训导冯厚敦也自尽殉节,他的妻子和亲姐也随他而去。
类似这样悲壮的事迹还有很多:诸生戚勋、许用皆举家自焚而死。诸生许王家,被清军拘押时,“或劝曰:‘君故明一诸生,未食天碌,何以身殉?”其凛然曰:‘君臣之义,岂论仕与不仕?公等复言。”书生笪某,为清军抓获之后,临刑前叹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说罢从容赴死。
愤怒于城中之人给己方带来的巨大耻辱和伤亡,清军开始屠城,曾经美丽富庶的江阴城化作了人间炼狱,剩余守军力战不屈、英勇牺牲,竟无一人乞降!连城中妇女老幼,皆以自尽而亡为荣。附近河流漂满了尸体,一座十万人的城池几成空城。多年后,还有人在城中挖出殉难百姓的尸体,可见当时的血腥场面和惨烈景象!更有牺牲的无名女子写下绝笔: “腐胬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两日后,清军停止屠城,开始张贴安民告示,城内仅存活百姓五十三人。
可叹!可敬!可佩!在这群普通的百姓的壮举前,南明许多高官厚禄、摇尾乞降之辈真是无地自容、让人不齿!
“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诚哉斯言!微末小吏阎应元本可置身事外,但他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凭借全城十万百姓的支持,坚守孤城八十一日。挫败清廷二十四万大军的连番进攻,最终击毙十数员大将,给敌人造成了七万五千人的伤亡。
在每一个和平年代,当我们在人海中奔波,在生活中忙碌,我们逐渐成熟,我们开始沉稳,我们懂得圆滑,也知道适时地退却忍让。我们选择跟许多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妥协,我们安慰自己,这一切都是为了生活!
而在历史上的许多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百姓原本和上面的你我一样,只想安稳、平静的活着。当面临异族入侵、衣冠沦丧时,如阎应元这般脱离了世俗的名利、只为心中的民族大义而活着的英雄振臂一呼,许多人心中原本冷却的血液开始燃烧、麻木的灵魂开始舒醒!他们从彼此的目光中找到了比苟且的活着更珍贵的东西,那便是民族尊严。
于是,他们从田间、书房、酒楼、茶肆、商铺,汇集到了一起,当他们做出抵抗到底的决定时,他们便用生命将这个决定坚守到了最后。尽管鲜血浸染大地,但是忠魂长存世间!
天地间任何的语言和文字在他们的壮举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作为后人的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便是记得和怀念这些先人们,因为正是他们,构筑了我们这个民族最为坚挺、笔直、不屈的脊梁!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