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低头、抬头、仰头见的 二球悬铃木


来源:豆瓣一刻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 宇宙真理猪大肠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今晚我有空”,看看大家晚上都在看什么。

辩名

魔都最常见的行道树 二球悬铃木 Platanus × acerifolia 便是路人皆知的 "法国梧桐",因其速生、树型美观、皮实耐操…等特点,也同样成了很多城市行道树的主力,有 "the King of 行道树" 的美称。实际上它的正确俗称是 英国梧桐 / 英桐,因为 法国梧桐 / 法桐 之名归 三球悬铃木 P. orientalis,而二球悬铃木被认为是 一球悬铃木 P. occidentalis(俗称 美国梧桐)与这个三球悬铃木(真·法国梧桐)的杂交种,(1+3)/2=2,应该还蛮好记的吧。(不过据 Flora of China,二球也不排除是三球悬铃木的一个栽培种;而据说 法桐 也可以算作是一、二、三球悬铃木的一个统称 —— 这越搞越复杂的事情,就先不管啦~)至于 法国梧桐 这个以讹传讹的俗称是怎么来的,我没考证过,我猜多半儿跟三球悬铃木倒是没啥关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早年魔都的法租界里很早就有栽种的缘故。

法国梧桐 本已谬哉,怎奈人们还常常将它简称为 梧桐,那可就算是场大雾了。梧桐 Firmiana simplex 是梧桐科的科长大人,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二球悬铃木则是悬铃木科的,跟真·梧桐关系实在是很远。之所以会把二球悬铃木与梧桐扯上关系,大约多半儿是因为它们的叶有的乍看略似,而更重要的应该是二球悬铃木爱蜕皮,斑驳却没什么沟壑的青白色树皮远看略似梧桐平滑的青绿色树皮的缘故吧。

树皮

极具特点的树皮是二球悬铃木一年四季都很容易被注意到的部分。《中国植物志》上说它 "树皮光滑,大片块状脱落",相信不少手贱的盆友可能还无聊地剥过吧……(喂说的是你不要看着我!) 这里想要补充的情况是,除了常见的会大块剥落的那层皮,有时也偶见它们的最外层局部还会出现一层比较"正常"的、像许多常见树木那样的具有纵向裂纹的褐色表皮(BB了那么多可算上图了……):

左右分别摄于 2016年12月2日 和 2017年4月8日


左图这种局部有着带褐色纵裂纹表皮的情况我在魔都见到过一些,右图这种大面积的则相当少。不过由于 "有浅沟,呈小块状剥落" 是一球悬铃木树皮的特征,所以也不排除右图是棵一球悬铃木,而我在沿路一列的二球中过于想当然了,没能把混迹其中的 "the special one" 区分出来。

至于树皮的“脱落还是不脱落、为什么要脱落、为何要如此地花式脱落”的生理问题,也许可以留给世界闻名的豆瓣 "秃顶会" 来解答吧……

接下来看看另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部分:二球悬铃木的果。

摄于2017年4月21日


如图,悬铃木悬铃木,必须是悬着"铃"的木啊。悬垂的果序在冬天树叶落尽时挂在枝头最为显眼,而最近很多人又关注到它们,则是因为棕黄色的毛球开散后洒下了许多有些让人讨厌的纤毛,有时甚至也会成团地掉落下来。

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个"悬铃",像是一个个球形的果子。但悬铃木结出的这种我们觉得像一个果子的球,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 果,而是一个 果序,它是由一整个 花序 (花序轴+着生于其上的许多花)发育而成的(所以这类 假的果 在植物学上被称作 聚花果)。整个球状的果序,是由数百个真正意义上的 果 聚集在一起构成的。我们在地上(或者身上、包上、车上等等…)看到的一个个一头大一头小呈锥形、一端"撑"着很容易脱落的细密的毛毛的小东西,才是二球悬铃木君的一个单独的真正的 果(在果实类别上属于坚果)。

摄于2017年4月21日


除了单个或团聚的果,在地上有时还能看到些外面罩着一层"网"的小圆球(以前我捡到时喜欢把这层"网"给剥掉~)。这个部分正是二球悬铃木整个果序球的"核心",所有的果在掉落前都紧密团结在以它为中心的…周围,而它则是由悬铃木 头状花序 的 花序轴(也是花托) 发育而成的。

摄于2017年4月21日


春天里,枝头的"悬铃"们之所以消散掉落,除了播种,也是为了给枝头上又一波的新生命让路。

摄于2017年4月21日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一看二球悬铃木的花吧。等了一年,生殖器是今年对它的观察最重要的收获。

悬铃木科植物的花 "单性,雌雄同株,排成紧密球形的头状花序",并且 "雌雄花序同形"。在雌雄花序发育的初期,雌花序与雄花序确实是比较难区分的。二球悬铃木的花序一般都高高在上,我在最早的观察中经常的状态是仰头看看花低头看看手机上的植物志描述,心里感觉就俩字:晕菜。实际上在我相当晕菜的时候,我甚至以为我又错过了花期,看到的已经全都是初长成的球状的聚花果了。燃鹅万幸的是,我并没有迟到,而是到得其实有点儿早……

摄于2017年4月8日


往后,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更多的观察,事情就变得比较清楚了,因为对二球悬铃木成熟的雌花序应该长啥样、雄花序应该长啥样,我总算脱离了纸上谈兵,有了直观的认识。

摄于2017年4月8日


《中国植物志》上关于悬铃木雌雄花序 "生于不同的花枝上" 的描述大约不是那么确切,据我所见,同一个终端的枝条上是可以着生着雌雄两种花序的,雌雄花序并不能依靠花枝来区分,雌雄两种性别的花序球只是不会长在同一串上罢了。我的观察经验是,在同一个枝条上,着生在枝条最顶端的一般多为一串雌花序,暂未发现有什么其他规律可循。

摄于2017年4月8日


有一个特征是比较明显的,既然是 "二球" 悬铃木,它的花序大多是两个(同性的)花序连成一串,少有一个或三个一串的。靠上的那个花序球一头连着上面的枝条,一头连着下面的花序球;而且既然 "雌雄花序同形",那么无论是雌花序还是雄花序,都符合这个 "二球" 的特征,连接的方式也一样。)

再往后,事情就更清楚了 —— 因为我终于薅到了雌雄花序标本(不用再仰着头 "放松颈椎" 了……),拿回家拍了个够 ——

摄于2017年4月14日


摄于2017年4月14日


摄于2017年4月14日


摄于2017年4月14日


观察至此,即使甚至都采到了标本用微距猛拍一通,却仍有一个问题我还不甚清楚:雌花序当然以风为媒接受花粉受精后会发育成由众多小坚果构成的果序,最终成为"悬铃",那么雄花序上的雄花零星掉落后,剩下的两个串联着的雄花序,虽然秃是秃了,却还在啊,它又将如何变化呢?

摄于2017年4月8日


这回不着急了,因为时间必定会给出答案~

一周后,在满是毛毛的地上,我找到了这个:

摄于2017年4月21日


摄于2017年4月21日


所以,在完成了制造和扬洒花粉的任务后看似依旧鲜嫩的雄花序,终究还是寿终正寝了,而在雄花序串干枯掉落时,枝上雌花序受精后的花柱也开始变硬,雌花序就要开始变成果序了。

所以 the King of 行道树君,除了秋冬季的落叶,在春天大约最近这段时间,也还真是往下掉了不少东西:最初掉落的会是雄花(比较容易被忽视),然后是大量的带着毛毛的果、罩着网的花序轴小圆球,以及枯萎后缩小了不少的雄花序串。作为行道树,这些"慷慨"的"馈赠",大概只会让环卫工人无力吐槽吧…… 卸掉了那么些东西,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大家在二球悬铃木树下仰头 "放松颈椎" 时,大约基本上只能看到今年的新果序与卸货进度不一的往年的老果序了。

二球悬铃木 是行道树之王君的 中文正式名,这个名字当然源于它悬垂的球形果序或花序;而它的 学名(也就是拉丁名)Platanus × acerifolia 中的 种加词 acerifolia,则应该是指它的叶子形似枫叶(acer 指 枫树 / 槭树,folia 指 叶)。二球悬铃木的叶子,当然也是非常美丽的,秋冬时节色彩斑斓大小不一的叶飘落地面,清晨环卫工人还未来得及将它们清扫时,有它们铺垫的静谧街道显得格外浪漫。

摄于2014年11月5日


关于叶大家都比较熟悉,也有不少盆友拍摄或收集过很美的二球悬铃木树叶,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The King of the King of 行道树

摄于2017年4月16日


摄于2017年4月16日


这是魔都中山公园西北角(近3号门)的一棵二球悬铃木,据《中山公园综合史》,此树是华东地区树冠最大、树干最粗,树身最高的悬铃木,来自意大利,于1866年植入园内。本就速生的二球悬铃木经历了150年的光景,已然长得气势磅礴了。

因为设备和意识的关系我没能很好地用照片反映出这棵行道树之王-之王的全貌,以后有机会再去看它时,希望能够拍出它的王者气度。魔都的友邻有机会去中山公园时,也可以顺便去参拜一下~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二球悬铃木的一点个人观察和了解,本文就以这位 the King of the King of 行道树 结束吧!文中如有谬误还请植物达人们不吝指正赐教。图文略冗长,感谢阅读!

《怎样观察一棵树》这本书里有对一球悬铃木非常棒的观察记录和极其精美的微距摄影图片。说来实在有点汗,虽然之前就知道这本书里有一球悬铃木的内容,但在几乎拍完所有照片、起意写这篇关于二球悬铃木的日记时才想到也许有必要翻一翻这本书(此前我只跳着看了一部分其他内容),看了以后才惊呼擦我咋早没看呢,一球悬铃木与二球的相似之处还是非常多的,要是早看了这部分内容,早先观察时的某些困惑也就不会存在了。这件事说明更多的知识准备对直接的现场观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里还是要感谢 adel 对该书精彩精准的翻译,这篇日记对书中一球悬铃木的内容有所参考。

(完)

最后修订:2017.04.24 01:53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