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未出名的现代艺术那么丑,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看?
纽约不愧是世界顶级大都会,有各种各类大大小小像模像样的博物馆与美术馆。美国这个国家独立于1776年,同年,瓦特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美国诞生于工业意义上的现代。虽然通常我们认为现代年轻国家缺乏历史底蕴,但是艺术却是另一回事儿,“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的伟大可以与之前任何时代的艺术相媲美”。
我认为有悠久历史展品的博物馆与现代艺术类美术馆的展览方式应该是不一样的,因为历史与考古发掘了人类的过去,而科学与艺术引领人类未来的方向,艺术家们的思维往往是超前的,所以古代藏品应该把所有已解读出的信息尽最大可能传达给今天的人们,而现代美术馆则不应该以藏品市值来判断其未来的价值,下一个时代的观众会重新评判上一个时代的艺术品。如果从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对未来的人来说,我们这几个世纪的现代艺术所流露出的情感与信息就是历史本身,未来的人看今天的艺术,就像我们今天走进博物馆去看古董一样。
毕加索《亚威农的姑娘们》毕加索已为时代认可
西方媒体曾评选出的世界四大博物馆有: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俄罗斯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现代艺术馆类未有入选的,这只是从我们这个时代的评判标准出发,而对下一个时代的人来说,也许今天的各种现代艺术馆在未来都是辉煌的宝藏,毕竟最初卢浮宫与冬宫都带有皇室私藏画廊的性质。
人类总有怀旧情结,有对一切过去的艺术、文学、时代等的膜拜,然而就像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中表现的,每一批影响了后世的大师都在追寻上一个时代,即他们自己心目中的“黄金年代”,因为人类没有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生活着的时代。
现代艺术是什么概念?现代人给Modern Art打上了哪些标签呢?#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波普艺术#等派别?或者干脆是#视觉冲击#、#看不懂#、#垃圾#?
梵高《星夜》梵高生前凄凉死后赢得声誉
最近一直在翻阅一本赠书《MoMA的绘画和雕塑》。MoMA指的是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书的封面是梵高的《星夜》,封面告诉我们,这幅画是MoMA的“镇馆之宝”之一。普通人的大脑不是一个全能的数据库,它没有全世界所有艺术品现藏于哪个博物馆或美术馆的信息,因而我们通常在为了心中的某件珍品而即将去实地参观某馆时顺便查询这个馆内还有些什么珍藏,镇馆之宝是什么。而到了实地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又因为找到镇馆之宝或其他举世闻名的珍宝之真品而喜悦。
然而MoMA的馆藏理念不是让我们去验证已知的伟大,而是去发现冷门的未知价值。
塞尚《浴者》
全书的排版也印证了MoMA的馆藏理念。
首先,你在美术课上学过的见过的珍品也许就穿插在书中各个部分,时不时给你重逢的惊喜。
第一幅画夹在前言与引言中间,是野兽派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的PianoLesson。现代各艺术流派的常识之一为“美的色调不可能从照抄自然中得到,绘画中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象和梦幻才能获得。”现代艺术发源之初各种流派给人的视觉冲击通常像打翻了调料盒。图版正式开始的前三幅画分别是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塞尚、高更﹑梵高的作品《浴者》、《阿勒瓦的后裔》、《星夜》,而正是他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
高更《阿勒瓦的后裔》
其次,相似内容的排版煞费苦心的,从这样的对比角度来看这本书好像一本艺术教材。
以我个人最喜欢的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 1862-1918)为例,他的代表作The Kiss的印刷版就常年挂在我家墙上,2015年的一部电影《金衣女人》使他为大众熟知,电影中的画是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这两幅黄金风格画作诞生于维也纳艺术的鼎盛时期,两幅画都是线条与色块组合,色彩中大量运用金粉,于是克里姆特给外人的印象就成了土豪金画作代表。
吻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书中选用的是与上述两幅代表作的同年作品——黄金风格但相对不那么金灿灿的《希望II》(1907)。
The hope II P33
埃贡·席勒《杰蒂席勒肖像》 P32
画册中与其相邻的一页是有模仿《希望II》的痕迹的《杰蒂席勒肖像》,因为其作者埃贡·席勒(EgonSchiele,1890-1918)正是克里姆特的门生。
这种同时期相似作品的比邻排版翻阅起来有点艺术鉴定比较的趣味,比如下面两幅图乍一看都差不多。然而第一幅是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1973)的《我的美人》,第二幅是乔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1882-1963)的《弹吉他的男人》,分别都是二人在立体主义时期的画作。可是两幅画题为人,人在哪里?立体主义可以理解为把三维空间按照几何规则降纬投射到二维平面,所以会出现下图这样乍一看颜色图案差不多但是几何内容完全不一样的画。
我的美人 Ma Jolie P41
Georges Braque,1911,Man with a
最后,既有常识,又有未知。而这一点才是MoMA馆藏理念的核心,MoMA的计划是不畏冷门,让那些需要后世发掘其价值的现代艺术汇聚一堂。
于是,MoMA收藏了许多以艺术常识无法理解定义的奇怪“艺术品”。
比如,过去美术学院教育学生区别青铜人物雕塑的好坏的细节之一是看手指与脚趾是否处理精细,然而亨利摩尔(HenrySpencer Moore,1898-1986)的青铜人物雕塑通常是这样的,甭说细节,整体都只剩下轮廓,通常更像回到了博物馆中原始时代的青铜器雕塑。而这种“返祖”对艺术的进程是好是坏呢?
Henry Moore,FamilyGroup(1950)
美院现代美术课程通常还有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点评出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的画作好在哪里。然而他的画作通常是“滴画法(drip-painting)”,这种艺术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需要绘画技巧的主题画作背道而驰,表达的是画家个人的情感宣泄,它已经脱离了绘画的范畴。于是即使不喜欢这种艺术的学生也得绞尽脑汁表达出对其情感、色块、分形的专业欣赏。
杰克逊·波洛克《母狼》
还有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Казими́р Севери́нович Мале́вич,1878-1935)的《至上主义构图:白上之白》,至上主义表达的是能量本身与纯粹感情,于是画作本来的颜色线条主题等要素都被抛弃了。
12.White_on_White_(Malevich,_1
然而,这个主义影响到后来,出现了很多完全以纯白色画布或大型白色屏风墙面为主题的艺术品,比如画册中也收录了罗伯特·莱曼(RobertRyman)题为《孪生》的纯白油彩。而他的另一幅纯白无题画甚至拍卖到2000万美元天价。
丧失了传统艺术美学标准的当代艺术受到布拉格查理大学教授、艺术家、插画家Robert Florczak的强烈抨击,高标准、高质量的艺术正在被充满“艺术家”个人宣言的新奇另类审丑所取代。他的观点得到了对某些当代艺术早有诟病的广大民众支持。
在MoMA收藏了一块价值1000万美元的巨石雕塑后,质疑与抗议的声浪更高,人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耗时三年雕刻出的精品《大卫》才算是高标准的艺术,而像这种一大块丑石头的当代艺术没有给人类文明增添任何精神遗产。
The Rock
而MoMA是这样想的:“一开始受到嘲讽的作品最终却大获成功是现代艺术的基本范事,MoMA的创始很大程度是回应人们对上城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现代艺术的冷漠。文森特梵高神话般的悲剧成为了严厉的警示:如果得不到支持,更多的现代艺术家可能至死无法在疯狂的梦想中获得声望。一个展示他们作品的博物馆不仅能够引导学者和收藏家,也能引领普通观众,更重要的是引导未来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作品将在当今艺术中生发。”
对当代艺术截然相反的观点
当代艺术的某些标准的流失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今天的人不得而知。然而生活在当代,鉴赏当代艺术的好处在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需要被专业理论所束缚,每个人都是评论家,每个人也都可以创造流露自己情感与价值取向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价值则由未来的人说了算。
后记:也希望每个博物馆艺术馆都能定期出版藏品画册,这对于无法亲自到馆参观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更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