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市委书记:长江新城不能让房地产开发搞掉


来源:凤凰卫视

武汉印象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头说:“武汉应略如纽约、伦敦之大”。在20世纪初期,武汉一度成为了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大武汉”与&

武汉印象

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头说:“武汉应略如纽约、伦敦之大”。在20世纪初期,武汉一度成为了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大武汉”与“大上海”交相辉映,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座曾经被冠以“大”的城市。

如今的武汉,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高校云集、产业基础雄厚,而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更是聚焦于此,大武汉的复兴之路也走上了新的征程。

前不久,我来到了九省通衢的武汉,就武汉未来规划发展、打破新衙门作风、以及百万大学生留汉等话题,与刚刚到任三个月的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进行了一次相约问答。

记者:在知道要来武汉的时候,您花了非常短的时间做了交接,三天就成行,据说您成行之前,跟武汉的同事们说,带三样东西给您,一样是武汉的地图,一样是“十二五”规划已经完成的情况,“十三五”规划的草案,另外一样就是党代会的初稿,是不是要求他们带这三样东西?

陈一新:对的。

记者:为什么对地图这么看中?

陈一新:因为我对整个区域的一个轮廓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地图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一个区域,

带“十二五”可以对这个地区“十二五”时期发展,有哪些优势和又有哪些劣势,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弱点,你就可以做一个整体宏观上的把握。那么叫他带“十三五”的发展规划,那就是说这一届的市委、市政府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他们是怎么思考的,这些思考你都要了解,

陈一新:在武汉,如何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来指导武汉的发展实践,如何把中国梦具体化,在武汉的发展蓝图中,如何把习总书记对湖北、武汉,提出的“四个着力”的要求,落实到武汉的发展中去,这是我到武汉履职,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记者:我记得有一个故事,是您在问您常委的班子,问他们说,告诉我一下武汉最亮点是什么?就大家想了想,报告书记,这个最亮点的还不知道,但是讲五六个亮点是可以的。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故事?

陈一新:真有,我到武汉来刚履职,我首先看亮点,一个城市的发展它在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以及产业,那你怎么了解?首先从亮点入手,然后慢慢扩展到难点,最后才能够提出重点,

第一次调研就叫他们你给我推荐一个能够代表武汉最高发展水平的城市建设区块,能够跟其他城市相媲美的。结果,他们讲说,找一个找不出来,找五六个可能有,那这五六个实际上也是蛮有水平的,但是与发达沿海城市比,它的城市的品位、规模、功能、形象还是有差距的。

记者:您觉得为什么连自己人都觉得没有一个最亮点东西出来?

陈一新:一个就是它的城市布局是三镇组合,中间有个长江,边上还有一条汉江,所以它这个两江分割了三镇,过去以来,长江就是一个天堑,所以影响了一个整体的,大家各个区块都有亮点,这个可能是一种客观的原因。第二个也有可能,就是说,如何站在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更具前瞻性,去统筹规划制定这么样一个区域,作为精心打造可能还是缺乏。

记者:那么您希望武汉的未来的最亮点会是什么?

陈一新:我到武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特别是来了20天,就要召开党代会,市第13次党代会,这个党代会是对未来五年武汉的发展,要描绘蓝图。那作为主政一方的一把手,那在这个关键时刻你必须能够提出,带领一个班子的成员经过充分的调研,提出一个能够适合引领未来发展的,这样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所以到这里20天,那是工作是非常辛苦,调研是非常密集。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比较大的城市发展的蓝图,就是提出了要优化长江主轴,同时要规划建设长江新城,还要打造城市的生态绿心。

记者:未来城市样板就有很多想象的空间

陈一新:哪里能够真正有这样的空间,能代表武汉未来30年的发展。

长江新城

继“中国光谷”、“中国车都”之后,武汉计划再打造一张世界级的“城市名片”,长江新城。

这也是陈一新在履职武汉之后,第一次参加党代会时所提出,要以超前的理念,世界的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

记者:长江新城有人说是对标浦东,还要高于浦东。

陈一新:浦东新城新区的建设,它是30年前开始规划的,那时候的规划,建设到如今,它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代表,中国开放的形象的标杆,所以它的发展引起了全国、全世界的关注,

那么我们武汉现在是从现在才开始规划,它已经建设了30年,我们可以吸取它的优点,按照现在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的潮流、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从现在开始规划,

发扬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这种境界,就是一届一届的把它抓落实,我想再过30年,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个城市肯定起点很高,

记者:未来城市样板就有很多想象空间,比如说一些新的科技,一些无人驾驶的车、物联网、智能的城市是不是包括在内,我们现在有能力规划这些事情吗?

陈一新:你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长江新城提出来,我们主要是面向未来,所以我做的工作,首先要把这个空间要预留起来,不能再这样房地产开发一片一片搞掉,所以现在武汉是有空间,我一来了以后发现有这个空间,但没有这样一种新的,站在未来30年发展的,再回过来看现在的这样一种概念,所以我现在做的事情,实际上这个长江新城更多的是为后人打基础。

记者:要一代一代人的去建设。

陈一新:包括这个理念提出,我心中是有底的,应该放什么地方,但是我也避免,为了使我的决策盲目,因为你来的时间短,所以我在决策过程,我就留了一步,我只提出这么一个概念,提出一个要求,就是长江新城必须靠近长江,而且它的目前的启动面积,有20到40平方公里,未来还有很大的一个辐射空间,需要再进一步发展,它还有空间,所以我们把这个题目出了,党代会报告里面就没有讲具体的地点,就提出了这么一个方向性的东西,然后会议一开完,我们把它交给政协,让政协主席来领衔,发动方方面面来调研,你们提出意见、建议,认为哪里能够真正有这样的空间,能代表武汉未来30年的发展。

长江主轴原因

记者:现在这个位置很特殊啊,那是?

陈一新:那个是汉江。

记者:汉江。

陈一新:是我们长江上的最大的一个支流,而且汉江的水比长江的水还要好,水质还要好。

记者:所以我们现在这里,现在所在的是长江,那是汉江入长江的口,你看那个水,确实是两水交汇。

陈一新:对,那个水特别好。这里呢,是叫龟山,这边叫蛇山,就是龟蛇锁大江,就这个地方,这个就是长江第一座大桥,现在这个桥还是设计的非常科学、非常美观的,你现在看多雄伟,如果白天在大桥上看,那个才能够真正体会到长江的雄伟。

记者:但是您说长江雄伟,但是在武汉这一段,它其实宽度还是比较恰当的。

陈一新:对,它的最窄的地方,大概江面一千多米,宽的地方两千五百多米。

记者:就很适合两江可以对望。

陈一新:对,所以长江是可以说是白天看风景,晚上看夜景,所以白天晚上都可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

纵观世界,一座伟大的城市,肌理之中总有它独一无二的中轴线,比如巴黎,有平行于塞纳河的城市主轴;伦敦,有泰晤士河;柏林的中轴线,东西走向60公里,横贯全城;北京的城中轴,全场7.8公里,串联了天安门、故宫等标志性的建筑。

而长江自西南向东北穿过了武汉,形成了万里长江唯一跨江均衡发展的特大城市,在陈一新看来,长江就是武汉天然的灵魂和轴线。

陈一新:武汉的地形特别,像一个蝴蝶,像不像,向东南飞的一个蝴蝶。长江刚好是从它的城市的西南角向东北角,长江穿城而过,对,所以长江不是东西向,也不是正南北向,它是一个蜿蜒的,斜的。所以它的城市布局,道路都是跟长江平行或者跟长江垂直的。所以它这样一个城市的建设,最后形成了一个图,就是以长江为中心,为主轴,两边是一个对称发展的。

记者:对,各个环线。

陈一新:把五环外的武汉的规划,你如果折合起来刚好是重叠的。

记者:对角折过来。

陈一新:刚好是以长江为主轴,

记者:就是水中轴。

陈一新:对,按照我们的建筑理论,一般不可能把一条江作为中轴,但我认为武汉恰恰就是这条江,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中轴,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规划建设,能够把它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

我是几乎利用每天晚上,每天走一段,我现在把长江一桥跟二桥之间的两岸,我已经走完了,所以从图上看,从实地看,我感觉到,这个中轴如果打造出来,那将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因为长江是世界的第三大河流,一个这么世界第三大河流穿城而过,而且是居中的,这样一种城市建设,而且它已经有基础了,

所以我把它这个亮点定义为是近期可启动、近期可抓的一项工程,跟长江新城是不一样,长江新城那个我是为未来打基础,做控制、做规划,这个我既要做规划,也要建设。

长江主轴规划

与计划用30年到40年分布建设的长江新城不同。长江主轴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样板、三年初见效、五年成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的阶段目标任务,有步骤地推进。

而在长江主轴的规划上,武汉表示将会联合美国的顶级咨询机构,由丹麦、荷兰、美国、英国等顶级的设计事务所,成立国际设计联盟,并且搭建网络平台,进行开放式设计。

记者:原本长江穿武汉而过的时候,所有的城市的居住也是沿着长江在建设,那么我们有了长江主轴这样的想法之后,会有什么不同?

陈一新:一个城市一定要有自己的格局,我认为这个城市的格局,你不一定是第一,但我们要做唯一。

唯一在哪里,就是长江过去是一个天堑,现在我把它变成一个美丽的画轴,而要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一个带动的支撑点,一个支撑的撑杆,

首先从交通先行,规划好了以后,抓第一项,就是抓交通主轴,

我要打造两条新的交通主轴,一条叫做左岸大道,一条叫右岸大道,我顺江而下,左手叫左岸大道,右手叫右岸大道,为什么讲这个名字?因为它这条江不是正南正北,也不是正东正西,所以说江南大道、江北大道讲不清楚方位,所以用左岸、右岸,无论你这个江怎么弯来弯去,这条道你永远能够讲清楚,

左岸、右岸这个交通主轴的建设,我想主要是利用我们现在的防洪堤,综合利用,在这个堤的基础上,我建两条快速通道,把市中心的车辆,就从这个通道,输送到二环、三环、四环,,所以形成一个互联互通,快速便捷的一个交通网。

记者:您是因为到了现场去考察以后有这样的想法的?

陈一新:对,我都看过啊,在江上看,在防洪堤上看,在江滩上看,都看了。我觉得它是非常可以建设。我们现在还有一个设想,如果在交通通道上再搞一个轻轨,空中轻轨,上下班的时候,是疏解上下班人员,上下班时间过去,就把它速度降为10到20公里,作为观光的轻轨车,

第二个呢,我们把这个主轴打造成一个生态轴,

现在它已经做了一些建设,把江滩做成公园,做成人们休闲的地方,健身的地方,大水来了,它可以疏洪,大水走了,它就可以做老百姓休闲的地方,

所以我们从今后的生态环境,就是水上生态,岸上生态,而且这个生态是根据空间布局,它是立体分布的,

第三个就是把它打造成一个城市的功能轴,沿江的两岸是已经是我最现代化的、又最有文化历史积淀的一个区域,

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聚集区,所以我沿着这样的资源打造,我今后这里可以布局很多文创产业、金融产业,包括高端服务业等等。

近五年内,我们还将建成39幢两百米以上的高楼,目前已经建到四百米的这栋高楼将是636米,号称中国第一高楼,现在还规划一栋高楼是707米,所以今后在长江沿线将是代表我现代化的象征,

还有一个是什么轴,我把它定位叫休闲主轴,休闲主轴就是,我们想借用城市阳台,我不是在两岸搞了左岸大道、右岸大道,我在这个大道上面延伸出来,我搞一个大的平台,平台上面我可以任意地想像,那我们长江这个江又不宽、又不窄,

记者:146公里的阳台,加上两岸。

陈一新:两岸都可以布。这样我上面是阳台,下面是停车场,这样我城里的居民车子就开到这个二楼车停,人到顶楼就是城市阳台,一到夏天,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去处,而且我这个城市阳台,我都是立体的、绿色的、信息化的,是给市民的一个很好的大礼包。

记者:一届政府5年,一届政府5年,这样看起来,起码要三届、四届政府才能完成长江主轴的规划,担心不担心后面没有办法持续下去?

陈一新:我看随便哪个人来接任,看到这样一种地形地貌,这样一种城市的发展基础,特别是武汉要形成自己的亮点,他必须要这样干,

第二个呢,我们也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就是长江主轴,我们要把这个决策变为人民的意志,

经过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的充分酝酿、讨论,如果可以,我们就把它作为立法,那就是一届一届接着干,任何事情,现在一个大的工程、一个好的工程,一届是干不完的,一届都干完,那这个工程是粗制滥造。所以我一提出这个事,我就讲,我只是开一个头,未来的一届接着一届干。我相信未来也会把长江作为城市的亮点去打造。

四水共治

武汉,又被称为江城。没有一座城市像武汉这样,与长江的关系如此的亲密无间。

一千多年前,由于长江江水的冲刷与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陆地洲滩,诞生了武汉的雏形;而后在长江灌溉出来的沃土上,“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成为了天下粮仓。

也没有一座城市像武汉这样,与长江的对抗、争斗,不休不止,在《武汉地方志》的记载中,“大水”几乎每三年就来拜访武汉一次。

有着“百湖之城”的武汉,在2016年的7月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一时间,去武汉“看海”,成为了网络的热词。

记者:第一次调研就提出了“四水共治”,其实您在主政温州的时候,就提出过“五水共治”。

陈一新:我到这里以后呢,也是在温州,在浙江的这样一种治水经验,本身就有这么一个治水经验,到了武汉以后,武汉的水也是既是亮点,也是难点,也是难点,所以一来,一看,它的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呢?是防涝水。去年曾经成为媒体的热点,叫“到武汉看海”,就是因为发生了涝水,南湖地区十多万的老百姓深受其害,

第二个就是防洪水的问题,防洪水现在长江的主干道防洪能力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许多地方都是百年一遇,能够抵挡百年一遇的洪水。但是我们的一些支流,一些小江小河,我们的防洪能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水库的堤坝的加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所以这个防洪水也是武汉的一大任务,更为艰难的是治污水。

记者:其实我很讶异,就像您说的,水是武汉人的宝贝,而且武汉人的平均水资源高于全国这么多倍, 35倍您说的,其实它是一个很珍贵的东西,怎么它的污水严重度让您两次跟我提及,问题很大?

陈一新:我们现在全市要加强重点监控的有89个湖,这里面89个湖40%这些湖已经属于劣五类水和五类水,那这是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

看似问题在水,实际上根子在岸,这些污水都是岸上流入湖里,所以岸上的截污纳管、雨污分流这将是我们治污水的重中之重,

第四个呢,我到这里以后,今年的春节,有些老的城区、小区断水。

记者:这跟武汉的“大武汉”的形象不太符?

陈一新:这个也是许多城市的毛病,就是过去的城市供水管网压力都比较小,承受的压力比较小,现在你高楼建筑要压力,才能压得上去,所以那些管网都不适应,加上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出现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从这样四个方面一看,武汉确实要“四水共治”,所以我们提出要系统治水、要科学治水、要依法治水,要源头治水,还要全民治水,真正护一城清水,绘两江画轴,显三镇的灵秀,武汉可以做啊。所以我们讲,水这篇文章将是一篇大文章,所以我给它概括“四水共治”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都是老百姓的呼声。

记者:现在的位置就是东湖。

陈一新:是东湖,我们现在有一个工程就是东湖跟长江的连通工程,这个工程总投资要30多个亿,主要的目的就是枯水季节,就把长江的水引到湖里来,丰雨季节,把这个水提到长江里面去,起到这么一个调水功能,所以这个也是我们治水的一个重要的工程。

记者:马上6月份就开始到了汛期了。

陈一新:现在的进度是要求到5月底,基本上这个渠要搞好,这里的一个防汛特点,就是说进入5月底就进入汛期,所以我们这些工程,都要千方百计赶在5月底前完工,能够投入使用。

具体怎么搞,首先我们就从抓排涝水入手。武汉排捞水的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欠账比较多,我们的排涝能力比较弱,根据有关专家测算,我们整个武汉需要的抽排能力,要有两千个流量,现有的排涝能力只有一千个立方,一千个流量,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有12个工程,而且最近又加了两个工程,有14个工程,那这些建成之后,我们的排涝能力至少增加50%以上。

同时,我们又各个区跟市,都要配备一批机动的,能够移动的车载的排涝能力,哪里有险情就集中开到哪里,

也要达到一百个流量这样。所以这样加在一起,今年5月份之前,我们就可以达到1600个流量左右,所以按照常规年份,我们只要1600个流量能够确保这个城市不涝水,不正常年份,大的要2000个流量,但我们想,明年再抓一年,把那五百个流量再补上,那我到明年的时候,就有2100多个流量,所以到明年这个时候,我们防涝能力大大增强。

所以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些工作,来实现我们治水的目标,确实是我们改善我们的水生态,用好我们的水资源,真正让水来造福百姓,变水患为水利。

[责任编辑:王天祥 PX035]

责任编辑:王天祥 PX035

推荐
专访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上)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4/14/8c2ee8aa-2f9b-425e-a755-7a88d8cd1441.jpg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