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古朴唱腔,叫醒高山春天(新春走基层)


来源:人民日报

伴着喧天的锣鼓声和震耳的爆竹声,200多名参演村民分别从观音坝村和王沟村的古庙中鱼贯而出,至此,鱼龙镇2017年武都高山戏演出季达到了高潮。从2月2日到12日,鱼龙镇下辖的十几个村庄将轮番上演精彩大戏,古朴高亢的唱腔叫醒了米仓山的春天。

原标题:古朴唱腔,叫醒高山春天(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李 舸摄影报道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08日 04 版)

74岁的武都高山戏唯一国家级传承人尹维新(右),虽然久病卧床,但仍和儿子尹利宝在创作新戏。

观音坝村的村民涉水去参加演出。

王沟村的夜晚依然十分热闹。

观音坝村的两代传承人在研究几百年前的演出面具。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基础在基层,生命力在民间。新春,本报记者来到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在这里,国家级非遗高山戏扎根陇原,融入生活,悄悄汲取营养,勃勃拔节生长。

2月6日,农历正月初十。

伴着喧天的锣鼓声和震耳的爆竹声,200多名参演村民分别从观音坝村和王沟村的古庙中鱼贯而出,至此,鱼龙镇2017年武都高山戏演出季达到了高潮。从2月2日到12日,鱼龙镇下辖的十几个村庄将轮番上演精彩大戏,古朴高亢的唱腔叫醒了米仓山的春天。

武都高山戏发源于米仓山系深处的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已有700余年的历史。高山戏从民间祭祀、社火中孕育、演变、发展,口口相传延续至今,内容主要是歌咏生产生活、宣讲礼仪道德、弘扬人间正气。该剧种不仅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是中国戏曲研究的活化石。

高山戏最早发端于王沟村的鱼龙古庙,观音坝村又是高山戏中大身舞和把式舞的发源地。为了传承古老文化和保持乡土习俗,虽然这两个村年人均收入还不足3000元,但乡亲们仍自发捐款举办高山戏演出。

村里老一代“戏模子”(传承人)引路,村干部领着年轻后生们学戏、编戏,在学习中摸索、创新,他们还把惠民政策和身边变化演给乡亲们看。武都区是中国文联的重点帮扶对象,区里一步步引进优质文化资源,凭借着高山戏,也依托着当地的乡村历史、风土人情,逐渐引领乡亲们创业,在文化体验和生态观光上下起了功夫。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