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家乡的风】⑥|乡愁,是母亲舍不得吃的“面疙瘩”月饼


来源:齐鲁网

“风”,不仅是家乡的民风乡俗,更是一个地区人文素养的缩影。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民间的山东乡俗,创新传播齐鲁文化,齐鲁网发挥融媒体整合传播优势,推出大型互联网融媒体纪实专栏《家乡的风》,邀请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乡间街坊,对记忆中的乡俗进行全景式“扫描”,通过对民间生活习惯、礼仪、美食等习俗的原生态再现,触摸看得见的乡愁,传达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朴实朴素的优秀传统美德,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基因和丰富内涵,提升其原典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本质,让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乡俗成为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教材。

原标题:【家乡的风】⑥|乡愁,是母亲舍不得吃的“面疙瘩”月饼

【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媒体纪实专栏】

【家乡的风】⑥

乡愁,是母亲舍不得吃的“面疙瘩”月饼

文|刘瑞琪 沙画|齐鲁网 姚筱玮

编者按:

“风”,不仅是家乡的民风乡俗,更是一个地区人文素养的缩影。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民间的山东乡俗,创新传播齐鲁文化,齐鲁网发挥融媒体整合传播优势,推出大型互联网融媒体纪实专栏《家乡的风》,邀请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乡间街坊,对记忆中的乡俗进行全景式“扫描”,通过对民间生活习惯、礼仪、美食等习俗的原生态再现,触摸看得见的乡愁,传达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朴实朴素的优秀传统美德,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基因和丰富内涵,提升其原典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本质,让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乡俗成为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教材。

月饼,圆亮亮、黄澄澄的,中间点一抹亮眼的红印儿,外皮油酥酥,馅里有冰糖、芝麻、葵花籽、青红丝儿,咬上一口,甜甜香香的。少时家贫,月饼就象中秋夜那轮明晃晃的圆月,总是高高地挂在我想象的天空,那种香甜甜的滋味是很少能够品尝到的。

母亲心肠好,为人耿直,记得年轻那阵儿,她喜欢做“月下佬儿”,村里的亮叔和春桃姑,就是母亲千辛万苦撮和成的一对。亮叔忘不了母亲的恩情,每年的中秋、春节,他总要送礼品表示心意。还没到农历八月,亮叔头发梳得油光光的,穿着洗得水干白净的旧衬衣,早早拎上二斤上好月饼和四瓶原装白酒上门来了。

每逢中秋节,亮叔总要提着礼品到家里来看望母亲 图/卞家华

每逢中秋节,亮叔总要提着礼品到家里来看望母亲 图/卞家华

对亮叔送来的礼品,母亲每回都舍不得动,她不是送了东家就是送了西家,大都补了人情,乡里乡亲的一搭儿过光景,互相帮衬,彼此照应,这才叫有情有味的庄户日子哩。望着我们兄妹一个个馋相儿,母亲常哄我们道:“这月饼有名无实,面疙瘩一块儿,没啥吃头,添不了膘长不了肉,妈还是留着送人吧。等到十五节那天,俺给你们做更好吃的。”而这样的许诺,母亲说说而已,很少有兑现的时候,圆圆亮亮的月饼,我们多是在梦里品味它那种香甜了。

记得有一年,我趁母亲不注意,在亮叔送来的月饼外包装上悄悄做了记号。第二天晚上,母亲把四瓶酒送了两个平时待我们不薄的大队干部,两包月饼送给了村里帮我家盖房子的五爷。过了些日子,常借我们家牲口拉磨的三姑带了两包月饼来酬谢,我用眼一瞅,那上面有我划下的三个小五星,这不是亮叔送来的那包么!我把这发现告诉了母亲,母亲只是平淡的说:“庄户人家都一样紧巴,两块钱一斤的月饼谁舍得吃哩,都打发人情了。”那次,母亲故意不理我那贪婪的眼神,仍板着脸儿,又把那两包月饼送了人。

对于送来的礼品,母亲舍不得动,大多补了人情  图/卞家华

对于送来的礼品,母亲舍不得动,大多补了人情 图/卞家华

许是母亲觉得于心不忍,那年的中秋节她没有食言。傍晚,母亲炒了一盘放了大量辣椒的辣子鸡,炖了搁有很多萝卜块的杂鱼汤。正待开饭,本家大伯来了,手里拎着两包月饼。大伯家的二哥在县城读书,曾托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寄了不少全国通用粮票,帮了二哥大忙。大伯说了一堆感激的话,便回了。我早就看见月饼纸上那三个小五星,这二斤月饼从亮叔手里开始转来转去,不知转了几家,现在又转到了我们家,恐怕有半个多月了吧。母亲也发现我标的小五星,正是八月十五月儿明,她倦怠的脸上终于露出宽容的微笑:“这回,妈不再送人了,这二斤月饼咱自家吃,过一个象模象样的中秋节!”我们几个欢呼雀跃……

中秋节,母亲敬拜天上的月神 图/卞家华

中秋节,母亲敬拜天上的月神 图/卞家华

我们兄妹五个围坐在小院里那张方桌旁,在如水的月色里想象月饼那诱人的美味,不觉口中的涎水汩汩潜溢了。母亲慢慢取开包儿,十六枚小巧的圆饼儿分别码成了两个好看的方块,母亲取出一枚掰下一小块儿,敬拜过天上的月神,而后我们兄妹每人三枚匀了。我刚咬一小口,未及细品,便觉一股浓重的霉味儿直冲脑门,赶紧吐了出来,母亲知道这月饼搁久了已发了霉、变了味,她怕我们吃坏了身子,硬是从我们兄妹手中夺下来,喂了圈里的猪。母亲苦笑着说:“唉,这是妈的不是了,赶明儿光景好了,妈一定买来几斤上好的月饼,让你们几个吃个够儿……”

中秋夜,母亲和我们一同赏月吃月饼 图/卞家华

中秋夜,母亲和我们一同赏月吃月饼 图/卞家华

孩提时,月亮是清泠泠的中秋夜我们捧在手中的那枚圆月饼,沉甸甸地传承着乡里乡亲沿袭久远的绵绵情意和美好祝福。又到月满人圆的中秋夜,我把几十年前的这段故事讲给儿子一家听,吃东西相当挑剔的小孙子扑闪着那双黑亮的眼睛,奶声奶气问:“爷爷,这是您编的故事吗?”他掰着指头数着说:“月饼有肯德基、有披萨饼、有汉堡包,还有哇哈哈、沙拉......好吃吗?”是的,面对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洋快餐、高档食品,小孙孙无论如何是想象不出以前的情景的——他们这一代孩子,而今还有什么东西是最盼最恋的呢?

苦难的日子,幸福或许就是那枚圆圆亮亮的月饼,我们总在记忆的深处回味那种美妙的感觉。

专家点评

中秋,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明月当空、饼香四溢、亲人团聚……。这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心中最割不断的乡愁。作者用通俗、清新的语言,将童年时期中秋节家中的习俗娓娓道来。儿时的中秋,对孩子们来说,香甜甜的月饼是最盼望的,他就像一轮明月,寄托着孩子们对节日最美好的想象,合家分食,更是承载着团圆和睦与温馨甜蜜的暖情意义;对大人们来说,那圆圆的月饼,是邻里间最质朴的友情,沉甸甸的传承着乡里乡亲沿袭久远的绵绵情意和美好祝福。

随着时代变迁,月饼不再是中秋的“奢侈食品”,市场上各种口味和包装的洋快餐多了,吃月饼的少了;月饼的花样和口味多了,邻里间送月饼的少了;价格再高昂、包装再华丽、组合再缤纷、馅料再珍稀,吃起来早已丢失了曾经熟悉的老月饼味道,传统民俗渐行渐远……也许正如作者文末所说,而今,还有什么东西是最恋最盼的呢?

作者简介

刘琪瑞,郯城县旅游局局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理事、临沂市文联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98年,他的首部个人散文集《那年的歌声》问世,2013年,出版第二部散文集《乡愁是弯蓝月亮》。

诵读嘉宾

书匀

书匀

书匀,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主持人。主持过《名家论坛》。2003年7月1日开始在齐鲁频道主持《早安齐鲁》。现为山东齐鲁频道《每日新闻》主持人。多年来,她一直在电视新闻事业中全情奉献,在北京奥运会的现场,在新闻现场的最前线……处处都有她的身影。

插图作者

漫画家 卞家华

漫画家 卞家华

卞家华,现代中国漫画家,雅号“老顽童”。丰子恺先生私淑弟子,丰一吟先生师弟,上海丰子恺研究会研究员,河北漫画研究会第三届会长。漫画作品多幅在国内外获奖,并被多家美术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传承齐鲁乡俗文化遗产,以文会友,欢迎关注齐鲁网!

版权说明:本平台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版权属作者所有,音视频报道系「齐鲁网」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本平台所使用的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相关阅读

【家乡的风】①--黄河边,穿土的孩子

【家乡的风】②--乡愁, 是姥姥做的割花虎头鞋

【家乡的风】③乡下娃子爱"尝新":火燎的麦子很好吃

【家乡的风】④粽香里的流年,想念母亲包粽子的味道

【家乡的风】⑤水嫩的肥桃,是故乡的味道

[责任编辑:杨凡、李璐]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