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耀州窑追求金属感,有一种粗犷美


来源:新快报

与宋代的汝、官、哥、均、定五大名窑相比,耀州窑作为六大窑系的青瓷代表,在中国的陶瓷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制瓷历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800余年,有“十里窑厂”之美誉。

原标题:耀州窑追求金属感,有一种粗犷美

日期:[2016-09-04] 版次:[A19] 版名:[收藏周刊·学堂] 字体:【大中小】

■北宋 耀州窑刻花缠枝牡丹纹折肩梅瓶 高18.7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北宋 耀州窑刻花缠枝牡丹纹折肩梅瓶 高18.7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金代 耀州窑青釉划花鹅戏水纹盘    口径17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金代 耀州窑青釉划花鹅戏水纹盘 口径17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五代 耀州窑“官”字款碗标本

■五代 耀州窑“官”字款碗标本

■宋代 耀州窑菊花纹碗陶模及印花碗

■宋代 耀州窑菊花纹碗陶模及印花碗

■金代 耀州窑青釉刻牡丹纹碗    口径20.7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金代 耀州窑青釉刻牡丹纹碗 口径20.7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北宋 耀州窑刻牡丹纹大碗    直径20厘米    文物艺术品收藏家协会藏

■北宋 耀州窑刻牡丹纹大碗 直径20厘米 文物艺术品收藏家协会藏

与宋代的汝、官、哥、均、定五大名窑相比,耀州窑作为六大窑系的青瓷代表,在中国的陶瓷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制瓷历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800余年,有“十里窑厂”之美誉。

越窑主要分布在浙江一带,耀州窑则分布在黄河流域,它与越窑形成了对峙,但出现时期比越窑晚。耀州窑青瓷大约出现在五代时期,到了北宋时期就变得非常完美。

耀州青瓷比其他青瓷更加艳丽

与越窑比较,耀州窑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喜欢“动力”,往往用力用刀在瓷器上面进行划刻。越窑也有很细的划刻,但一般情况下是使用竹 签子,追求一种金属器的效果。耀州窑已经摆脱了追求金属器的效果,体现了瓷器的长处,在胎还比较厚的时候可以深入划刻,正因为如此,耀州青瓷显得比其他青瓷更加艳丽。

这是(右上)一个金代的耀州窑盘子,它是直沿的,与常见的盘子有所区别。盘子中间画了一只白鹅,很符合骆宾王诗的意境:“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上刻工深浅不一:在深处,刀刻得非常深,可谓“刀刀见泥”;浅处都是篦纹,像篦子划出来的纹,就是“红掌拨清波”中的“清波”。这是宋代瓷器中所能看到的最深的绿色,这种绿色很沉静,如果能够欣赏这种绿色,就会觉得它越发美丽。

人们第一次看到耀州窑的绿色时通常是不太接受的,觉得颜色太重,不如龙泉窑漂亮。但审美具有多样性,应该更加宽泛,不能永远按照一个路子走,那样就显得太片面。

瓷器细节体现了工匠的审美

这是(左上)一个北宋耀州窑的小梅瓶,它是直肩的。通常梅瓶是圆肩,肩是逐渐溜下来的。与圆肩相比,直肩显得更精神,如同西服中的垫肩,不像圆肩那么随意。按照现今酒的容量,这个小梅瓶大概能装八两酒,这是典型的北宋耀州窑刻工,刻得比较深、比较满,刀刀见泥。

从图案上看,梅瓶表面有一枝接一枝的缠枝花卉。工匠在布局上胸有成竹,不论是中心图案,还是下方的蕉叶纹装饰,以及对肩部干净利索的处理,都体现了当时工匠的审美。这是1000年前中国北方人的审美,与南方人的审美不同。它以一种粗犷的审美,来提示着生活中的内容。细腻和粗犷是审美的两个方面,各有所长,没有高下之分,关键看人们如何应用。

耀州窑将其人文文化非常巧妙、熨帖地制作在一件件普通的瓷器上,使人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黄河流域中国人的审美。

耀州窑在历史上

有没有烧造过贡瓷?

马未都评:古代的瓷器是官民共享的,也就是说民间使用的瓷器,宫廷也会使用。宋代著名的窑口基本上都烧造过贡瓷,贡瓷要求瓷器的质量达到一定标准,宫廷就可以选择使用。耀州窑、龙泉窑、定窑、均窑等著名窑口的瓷器在历史上都曾经供奉给宫廷。宫廷选择瓷器有两项标准:第一,质量过关;第二,符合宫廷审美。

从审美上看,北宋皇帝是非常挑剔的,觉得有的颜色不舒服就不会使用。比如白瓷,宫廷曾经使用过一段时间,但后来觉得白瓷太刺目,转而使用青瓷,于是出现了后世常说的汝窑、官窑、哥窑、均窑等五大名窑,这些瓷器种类都做过贡品、耀州窑也曾经是贡瓷,证据是瓷器底部有“官”字。

“官窑”的概念产生于明清时代,是指宫廷专门定烧的瓷器。五代时期的耀州窑、定窑上都出现过“官”字,这里的“官”是“官方”的意思, 不一定是官窑。比如官方机构使用的瓷器,不一定全是宫廷使用。私人烧造的瓷器被选为贡瓷,只是因为质量好、符合宫廷审美而被宫廷选用了,却未必是官窑,所以五代到北宋时期的很多瓷器上都出现了“官”字,但是不代表它是官窑。

耀州窑以刻花和印花著称,与刻花相比,印花的好处是什么?

马未都评:耀州窑的作品以刻花和印花为多,素器相对来说比较少,带纹样与刻花的通常典型作品。刻花和印花是两大工艺,一种是拿刀刻,一种是用模子印。

使用模子是为了提高效率,因为刻花很耗时间,这是其一。此外,如果是模具,即使是非技术人员,也能进行印花工艺的操作,这是在人力方面提高效率。

这是一个耀州窑菊花纹碗的陶模,模子是事先刻出来的,是反向的,将碗拉好坯,趁着还没有阴干、陶坯尚软之时,将它压入模具,碗就成形了 。

宋代的陶瓷都有一个由刻到印逐渐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共通的。除了耀州窑,定窑也是这个状态,包括景德镇窑。景德镇的瓷器在北宋时期还有刻花的,到了南宋时期,印花瓷器就大量出现了。

耀州窑烧瓷器的时候用什么作为燃料?

马未都评:瓷器的烧造需要使用很多燃料。景德镇烧造瓷器使用的燃料是松木,松木有松香换个松油,燃料温度超过一般的木料,能够使火的温度达到1000多摄氏度,而且耐烧。每个窑要烧很多松木,大约30卡车的量,需不断的续入木柴。但这种方式会破坏森林和植被,景德镇在宋元时期松木密布,后来松木就被砍伐殆尽了。

耀州窑位于陕西地区,当地产煤,煤炭温度高,升温快,很容易达到1000多摄氏度。耀州窑使用煤炭做原料是有记载的,北宋的窑神碑《德应侯碑》上记载着耀州窑当年烧造的盛况:“居人以陶器为利,赖以谋生。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煅烧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锵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人也是赖以为利岂不归于神之功也?”“范金”是指铸造得像金属器皿一样,“精比琢玉”就是做得如玉器一样讲究。这里使用了文学语言,描绘了耀州窑成品瓷器的声音和美丽。人们常说瓷器声如罄,就是它的声音非常悦耳。耀州窑的颜色“温温如也”,显得不那么刺目。宋代的各大青瓷窑口中,耀州窑是颜色最重的, 是一种橄榄绿,这种绿恰恰跟陕西地区的人性格吻合,非常凝重。这种橄榄绿色的瓷器,对照南方的梅子青色,同样是青色,却有天壤之别。

(整理:陈福香 实习生 陈雪梅 据《醉文明》 收藏马未都柒)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