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真相土尔扈特的东归之路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关于土尔扈特蒙古的东归,长期以来被视为一个爱国主义的经典传奇。然而,近年来也颇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所谓“真相”并非如此,其疑点有三:

原标题:真相土尔扈特的东归之路

民国时期的土尔扈特人(《西北支那》,1944年日本出版)

土尔扈特蒙古族牧民在沙漠中管理驼队的情景

随着对亚洲腹地的了解日益深入,清末民初的中国西北地区逐渐为世界所认识。其中一支进行探险考察的队伍记载了他们见到的一批独特的蒙古族猎人。他们戴着独特的小圆帽,以追逐猎捕羚羊为生,在新疆和甘肃交界的沙漠和戈壁中顽强地生活着。

他们,便是蒙古族中极具特色的一个分支——土尔扈特。

提到土尔扈特的名字,几乎所有爱好历史的朋友都会想到两个字——东归。

1771年,17万土尔扈特人因不堪沙俄统治,在其汗渥巴锡率领下举族东归,冲破层层阻截,以损失过半的代价重回伊犁故地。当时的中国政府——清王朝对他们予以了较为妥善的安置,从此土尔扈特人的主体便作为中国蒙古族的一部分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下来。

这一悲壮的迁徙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人类最后一次大规模民族迁徙”。

外国探险家曾记载他们遇到的土尔扈特人头戴小圆帽,不同于其他蒙古族人。今天土尔扈特蒙古族的贵族服装颇为华丽,但在这组照片之前,土尔扈特蒙古这种普通牧人的传统服饰,一直缺乏影像方面的佐证。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土尔扈特人的小圆帽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溯源 宋朝时期蒙古族“克烈部”,是土尔扈特的直系祖先

谈到土尔扈特人的东归,人们会有很多好奇——土尔扈特人怎么会跑到伏尔加河流域去?他们东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本身便是饶有趣味的。

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而特殊的部落,在中学历史教科书里面,关于宋代的地理图中,可以看到金国北方有一个“克烈部”的标志,便是土尔扈特的直系祖先。

这个克烈部和成吉思汗,即铁木真的关系十分密切——克烈部的首领王罕与铁木真之父相交莫逆,在他幼少时期收留并庇护了铁木真,《射雕英雄传》中便有这一段历史的描写。《射雕英雄传》中还用了很大篇幅描述王罕的儿子桑昆和孙子都史如何不智地试图陷害铁木真,最终造成其与王罕和义兄札木合的决裂——这也基本符合蒙古正史,但历史是不是真的这个样子便不可知了,反正按照历史规律,羽翼丰满的铁木真与王罕、札木合之间必然要发生为了权力的冲突,你死我活,这放第一枪的责任在谁其实并不重要。

克烈部被初兴的成吉思汗所征服,部众一度分散,但到了明朝便重新兴盛起来。当时蒙古人分为鞑靼和瓦剌两部,克烈部的后人土尔扈特那时属于瓦剌(即卫拉特蒙古)一系。瓦剌在明朝中叶曾经十分强盛,于土木堡俘虏过明英宗。然而,它的兴盛只是暂时的,蒙古人中的武则天——满都海·车臣皇后复兴鞑靼,1480年在特思布尔都大败瓦剌。这一战据说十分激烈,《黄金史纲》中描述33岁的皇后把丈夫达延汗(当时七岁)塞在怀里,亲自挥刀上阵,头盔都打掉了,披头散发继续鏖战,但这一仗的确把瓦剌打服了,满都海战后令瓦剌——房舍不得称殿宇,冠缨长度不许超过四指,在家许跪不许坐,吃肉只准用牙齿咬不准用刀子切——后经跪请允许食肉时用刀。从此卫拉特蒙古离开蒙古中东部聚居区,留驻西方。土尔扈特蒙古主要游牧于新疆塔尔巴哈台地区,明朝末年又受到同族的准噶尔蒙古的攻击而逐渐西迁,这才改游牧于伏尔加河下游,是蒙古族西迁最远的支脉之一。

疑义 有学者认为,“东归”或许是一个阴谋

关于土尔扈特蒙古的东归,长期以来被视为一个爱国主义的经典传奇。然而,近年来也颇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所谓“真相”并非如此,其疑点有三:

第一,土尔扈特蒙古决定东归时是否因为效忠清政府——在伏尔加流域游牧时,他们对于“博格达汗”即乾隆似乎只有简单的朝贡关系,谈不上对这位皇上有多大的忠心;

第二,他们东归时似乎也没有强调回归清王朝的怀抱,而渥巴锡汗的亲信助手舍楞倒是和他讲过准噶尔被清王朝覆灭,他们的牧场也许可以拿来用用;

第三,乾隆为首的清政府在得到土尔扈特蒙古到达伊犁的时候,并非第一时间热烈欢迎,而是试探和担心了两个月的时间——担心对方是来夺取伊犁的——而后才盛情欢迎其回归。

基于以上种种记载,颇有人认为土尔扈特的回归并不是什么史诗性的回归,而可能是渥巴锡的一个阴谋,他是夺取伊犁不成,才不得不向清王朝提出效忠的。

有这样的看法可以理解,但其实缺乏对历史的尊重,走了极端。笔者认为,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不应该上纲上线到阴谋论,而多半是对有些霸道的舆论垄断习惯性不满形成的反动。

1945年,中国人有另一个东归——在抗战后期退入苏联境内的东北抗日联军残部,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先盟军一步杀回东北,尽管付出重大代价但却在关东军的覆灭史上写下了属于中国人的一页。

那时的中国政府是国民党控制的,难道这些抗联人员杀回祖国是因为效忠蒋委员长?土尔扈特的东归当然也不是冲着乾隆爷去的。土尔扈特东归的时代,情况更加复杂,那时东方还没有现代国家的概念,硬要用今天的概念去套当时的历史,乾隆和渥巴锡都会为之瞠目。

东归 真实的意义是文化的回归

土尔扈特的东归,真实的意义是文化的回归。

文明和文化是两个概念。发源于东方的两河农业文明和发源于西方的近代工业文明其实并没有那样强的地域性。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它只对应于发展的阶段,而不管你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而文化不同,不同地域产生的文化有着强烈的差别。

土尔扈特东归前,正好处在带有斯拉夫风格的俄式文化圈与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之间。俄式文化圈有一些思维方式是很难为中华文化圈所接受的,包括对异民族和异教徒强烈的排斥和偏见,强烈的优越感和对生命的轻视,这些,土尔扈特人都首当其冲。当这些出自东亚文化圈的东方人最终无法忍受另一个文化圈的氛围,选择重归故土的时候,便是他们选择回到自己原来的文化圈中,他们认为这才是能够习惯和愿意生活的环境。这就是土尔扈特的东归。

而中国的立国之本,恰恰就是文化。土尔扈特等少数民族与中原习俗区别虽大,在文化上却比和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国度远为接近。至于说到乾隆和渥巴锡之间怎样互相戒备,那是任何及格线上的政治人物都不得不做出的本能反应,只能说是细枝末节。

东归后的土尔扈特人,的确回归了故土,以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继续生活下来,这便是东归的动人之处吧。

事实上,乾隆在确认了土尔扈特人的回归后,先后为他们划出了四个盟的草场,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个时代的中央政府对自己的子民算是尽到了责任。黑戈壁附近的额济纳旗,也是一支土尔扈特蒙古人的安置之地——这500名土尔扈特人没有参加东归的行动,是随后自行逃出,辗转回归的。

后代 列宁同志其实是瓦剌的后代

当民国初期西方探险家们再次见到他们的时候,由于丝路改线,他们的人口已经大为减少,但仍然保留着古代土尔扈特人剽悍的性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尔扈特蒙古东归之时,有一部分部众因为河流未结冰没能跟上队伍,留在了前苏联境内。他们和当地其他卫拉特蒙古人部落,如杜尔伯特人一起建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今天还留在俄罗斯境内。卡尔梅克人遍布世界各地,有两个他们的后裔经常被人们提起。

第一个,便是上个世纪曾纵横俄、蒙、中三国的神秘“黑喇嘛”丹必坚赞,他是杜尔伯特人,在蒙古国独立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因在科布多屠杀中国守军而被乌兰巴托的哲布尊丹巴政府尊为“呼图克图(国师)”。黑喇嘛在权力斗争中失利,逃到中国境内,在黑戈壁建立了自己的城堡,并试图奴役当地的土尔扈特人。他的势力之大,一度令新疆自治区主席杨增新十分担忧。

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总检察长、传奇英雄策尔丹道尔吉化装深入黑戈壁,刺杀了黑喇嘛,将其头颅带回并保留至今,如今保留在黑戈壁上的,只剩了黑喇嘛城堡的残垣断壁。

另一个卡尔梅克人的后代是列宁。对,正是列宁。他的祖母便是一名卡尔梅克蒙古族人,还是一名台吉(贵族)呢。所以,列宁才会有斜斜的眼睛和一个扁鼻子。

当然,这也可以告诉我们,尽管俄罗斯颇有人说列宁是鞑靼人的后代,但这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列宁是瓦剌的后代。

言归正传,今天黑戈壁的土尔扈特人已经全部消失了。如果我们今天有机会去新疆,应该还可以见到这些独特的牧人,只不知道今天他们是否还是戴着那种可爱的小圆帽。

文并供图/萨苏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