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白纸坊街道:打赢棚改战 5千余“蜗居”住户迎新家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鲍聪颖)白纸坊街道是北京城中唯一沿袭元明建制,以“坊”作为区域名的地方,下辖144个小区,老旧小区占到138个。去年,白纸坊街道棚改列入了北京市2015年棚改计划。正在推进的白纸坊棚改,包括菜园街及枣林南里项目和光源里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9.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总户数近5500户,均创下西城区棚改历年之最,在北京全市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党员探房小分队打前站

党支部建在棚改项目上

面对居民的热盼,北京市、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筹措推进棚改工作进展。2015年6月10日,随着“房屋征收暂停办理事项公告”的张贴,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为了切实发挥党组织作用,为棚改工作保驾护航,西城区委坚持高规格配置,将党支部建在棚改项目上,统筹协调棚改工作。2015年8月,西城区成立了白纸坊地区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临时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20个党小组,做到了党组织在棚改项目上的全覆盖。白纸坊街道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不仅抽调百余优秀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投入到棚改项目中,还积极动员地区党员群众,全力配合,成了助力棚改项目的稳步推进的有生力量。

棚改,点燃了大家乔迁新居的希望,但是如何以党组织为引领,让棚改这一“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是摆在白纸坊街道党工委的一个难题。

在光源里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会议室内,项目联合党支部第七党小组长满毅指着几张流光溢彩的“光源里未来”效果图说:“棚户区改造完成后,这里将拔地而起一片新楼群,现代时尚,和现在破落样儿不可同日而语。”在满毅手指的另一侧,是“光源里现状”的几组照片。照片里,巷道拥挤,污水横流,电线横七竖八,满眼私搭乱建……俨然一个“城中村”。

政策宣讲、入户征询、协调审议……自2015年6月光源里、菜园街及枣林南里两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以来,满毅和党小组其他13名党员加班加点,日夜忙碌着。群众的呼声就是第一信号,群众的需求就是第一命令。“首先要全面了解居民需求。”满毅说,“我们党小组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进每家每户,开展对居民的征询和评估工作。那段时间正值酷暑高温,工作量大、时间长,有的同志中了暑,但大家都没有因身体状况而退缩。”

党员们的耐心讲解让居民们知晓了政策,也协调理顺了与评估公司间的关系。征询结果显示:项目区域内96.04%的住户都要求对房屋进行改造。从各党小组征集的建议中,临时党委还梳理出10个方面、共40余条居民意见,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方代表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反复修改并审议通过了棚改项目补偿方案,确保了棚改各项工作严格按进度和时间节点平稳推进。

白纸坊宏建南里,是一个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居民大院,这里住着的395户居民,大都已过花甲之年。最近有个难题让他们挺犯愁——找周转房。

社区党委书记贺来凤和第四党支部的成员,这时候站了出来,他们组成“探房小分队”,就在棚改现场简陋的传达室里,大伙儿每天到这儿碰头,找房源、筛房子,替群众跑腿,帮大家把关。而且公布手机号,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诉求。

住户们相中的房子,党员先去踩点,核实房屋面积、楼层、朝向、装修质量、租金等与介绍的相一致,再通知居民去看,免得大伙白跑腿。

居住在白纸坊胡同里行动不便的老人。

居住在白纸坊胡同里行动不便的老人。

宏建南里一楼住着70多岁的老两口,身体都不硬朗,家底也不宽裕。经过反复筛选,老两口看中了开阳里三区一套两居室。探房小分队成员蹬上自行车直奔开阳里。那套房确实是低层,南北通透,60多平方米,月租金4300元,样样不虚。就这样,老两口高高兴兴搬过去了。

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白纸坊地区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于2016年2月18日正式启动预签约工作,棚改区全体党员无一掉队,全部带头签约,实现了当初不当“钉子户”的郑重承诺。“美景近在眼前,未来的家园能让居民的居住环境真正‘有提升,有改善’,有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为此我们付出再多心血和汗水也心甘情愿。”满毅说。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