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只谈创作,和总策划聊一聊《余罪》第二季的是与非


来源:齐鲁壹点

网剧《余罪》上线伊始便呈现黑马之势,获得一众好评,目前点击量已经超过15亿,但超高人气的背后,第二季却意料之外地遭遇了质疑,豆瓣评分也从第一季的8.4降到了第二季的7.1.

原标题:只谈创作,和总策划聊一聊《余罪》第二季的是与非

作者:李静

网剧《余罪》上线伊始便呈现黑马之势,获得一众好评,目前点击量已经超过15亿,但超高人气的背后,第二季却意料之外地遭遇了质疑,豆瓣评分也从第一季的8.4降到了第二季的7.1.

事实上,据娱乐资本论了解,《余罪》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剧本,是由同一支编剧团队,花了六个月的时间一起写出来的,如无意外应该不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带着疑惑,娱乐资本论专访了《余罪》总策划于淼,和他一起探讨《余罪》的是与非。

《余罪》总策划于淼

采访前,于淼特意重申,“我不希望说任何一句原作者不好的话,我本来就不是这样的人。”语气坚定。 “面对这种质疑的时候,如果你自己足够坚强,他向你扔一块砖,如果你自己够硬的话,会被弹回去,如果你捡起来再扔向他,这个事就没完没了了。”

面对观众的不理解和质疑,他也坦然“编剧是敏感而细腻的,对于质疑会感觉到无奈,但我们做影视剧不是教派,也不能逼着观众坐在那里,哪不理解,我一句一句跟你解释。”

“编剧站在影视剧创作的最后一排,不能将吐槽再往后推,也没什么必要。质疑既可以成为扼杀一个编剧的利剑,也有可能使一个编剧更加坚强。”于淼的做法便是将质疑也转化为自己的创作素材,转身投入下一场创作。

小科普:《余罪》讲述了警校学生余罪通过一场特殊的选拔,进入贩毒组织成为卧底,逐渐取得毒枭老大傅国生的信任,历尽艰辛将毒贩一网打尽的故事。

剧情BUG、人设崩坏?改编不易,且改且珍惜……

“原著有很多不适宜在影视剧中具体展现,比如心理活动、暴力涉黄,比较残忍的犯罪手段。为了规避政策上的风险,首先就要把这些拿掉。”于淼谈起改编的时候首先就提出了这个前提。

其实在《余罪》第二季改编被广为吐槽的时候,编剧余飞就曾说过“大部分IP的卖点是无法通过影视审查的元素,姑且称之为广告元素,《余罪》也有,为适应影视剧过审第一步就是拿掉这些”广告元素”。”

但 在内容创作上,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剧本中一个小小的改变也会影响后续的发展 。于淼举例说“余罪后来为什么跑到郑潮那边当马仔,那可能就是前面余罪入狱,我们设计了郑潮派人暗杀傅国生。后来余罪卧底的时候一方面需要打入傅国生的腹地,另一方面傅国生又想借他的手,除掉郑潮。

像这样的改编还有很多,《余罪》第一季中的一些设定在第二季就会大幅度影响剧情发展。这可能也是《余罪》第二季原创部分较多的原因之一。

不过,作为职业编剧的于淼,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改编逻辑。于淼和他的编剧团队在人物和剧情两个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一是使人物更真实、人物的行动更有动机,同时具有反转性,二是剧情更加戏剧化,加强节奏把控。

比如在第二季中大家普遍认为人设崩坏的大胸姐,第一季的冷静睿智不复存在,反而各种添乱、差点暴露。于淼提到他们在改编的时候设定了大胸姐的未婚夫在卧底行动中牺牲,这个设定一是激励余罪继续卧底,二是加强大胸姐在行动中的心理负担,也为大胸姐加入卧底行动提供了动机和铺垫。大胸姐加入卧底行动也强化了戏剧冲突,还有利于塑造余罪的人物形象。

“人物推动了剧情的走向,这是一个很严谨的过程,并不是我们随便写到哪就划到哪了,有点像织毛衣,你一个扣子织不好的话可能整件毛衣就没法往下做了,就换了一种风格了。”于淼这样说道。

另外,观众还普遍不解的问题是到最后几乎所有主要角色包括余罪所有的兄弟、大胸姐和余罪爸爸,都参与到卧底行动中,还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毒枭们的信任。于淼对此并没有没有表现出不耐,他说“其实从一开始就有铺垫,余罪和他的兄弟是一个团体,住一个宿舍,还有洋城拉练的共进退。余罪感觉到了任务的艰巨,但在那种环境当中,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只有那几个兄弟。所以并不是说我们随便扔一个情节进去,这个事说过就可以不提了。”

改编IP确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于淼也显得颇为无奈,“如果像大众认为的那么简单,那把小说抄成剧本不就完了么,每一个人物对话,你都照抄去演就行了。那为什么还要请编剧来写呢?对吧?”

编剧余飞也认为大部分职业编剧对改编IP本来就持相当消极的态度,骂人喜讯传来,会更坚定大家原创的决心。从这个角度看,这是好事儿。

不过于淼相比余飞显得温和许多,“原著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们也尽量去维持原著,但我觉得大家应该是互相尊重的,对吗?”

想通过余罪重塑警察形象,余罪是人物关系核心

于淼的父亲是警官学校的教师。

“现在很多人对警察有误解,通过这部剧我们希望从更人性化的角度重塑警察形象。”因为接触了太多警察,云南深山里缉毒的那些民警、在边陲反恐的武警、在社区里服务的基层民警,于淼都听过、见过很多故事。

“很多涉案题材剧都把警察描写的充满正义感,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在现在看来其实有点假。人都是有人性弱点的,也会有害怕、受挫的时候。强化主角和周边人物的人物性格,更让人信服。”于淼对《余罪》原著里的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都表示了充分肯定。

很多人都对张一山演绎的余罪欲罢不能,因为余罪演绎了一个非典型性警察:“我无耻、好色、贪婪、但我是个好警察。”他太真实。

于淼说“余罪就是一个满肚子坏招的小子,他认为如果比犯罪分子善良单纯的话,只能被犯罪分子牵着走,那我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更邪。”

其实为了塑造余罪的人物形象,于淼坦言没少下功夫,除了剧情中展现的以后,还需要架构故事外的故事。很多时候,从故事外的故事来看,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包括解冰,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把他塑造的那么极端,像反派人物。我们去看故事外的故事,解冰是一个将门虎子,他身上背负着很多,他需要证明自己,所以他一直想立功,想表现自己,他也是有压力的。但是他还是一个警察,当他知道余罪是卧底,他会选择配合演戏,尽管可能会牺牲自己。那一刻,解冰的角色也产生了反转。”

“再拿鼠标来看,鼠标其实原则上和余罪差不多,但是比余罪胆小、不能担事,他是剧里的搞笑担当,但也可能把余罪陷入危险之中。余罪的很多心理活动需要被外化,鼠标就是一个媒介。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汉奸、骆驼和牲口,他们都有自己的功能,但又不仅仅是功能,他们每一个人都要和主角联系起来,对吗?”

至于余罪和傅国生之间的相爱相杀,也是于淼团队极尽笔墨之处。“我们前面把余罪和傅国生心心相惜的感情做得越密切,那么最后余罪说出我是警察的时候,那个力量才会够大。”

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当焦涛拿出证据(下图照片)说余罪是警察的时候,傅国生为什么相信了余罪,而杀了跟了他十几年且忠心耿耿的手下焦涛。这让人不禁怀疑黑帮们集体智商下线。

于淼回答,“其实是面临生死的时候,人必然只会相信自己最直观的感觉,往左还是往右就是一念之差。拿《无间道》那种高端的作品来比,就是人之间的感情和立场有的时候是要做分割的,是要做撕裂的。 我们需要做余罪的撕裂感,也要做傅国生的这种撕裂感。这里不仅是剧情上的反转,也是对人物的铺垫。从此以后,傅国生就完全相信余罪了。”

直面质疑中的红与黑,论一个编剧的自我修养

当然《余罪》第二季的剧情和人设,还是会有很多观众不理解甚至质疑,于淼却对此保持着异常理解的心态。

“ 我们做的是影视剧不是教派,也不能逼着观众说你坐这,你哪不懂,我一句一句跟你解释。而且当观众看到这部剧的时候,编剧早就已经投入了下一段的创作过程当中。 ”

他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件趣事,“这两天我微博上不是有很多人来吐槽吗?我看了一下,其中有一个网友说“刚想进来骂你一顿,第二季智商为什么极品,然后我看了你微博头像,因为你的脸我消气了。”然后我觉得很好玩,就回了一条“我默默删了很多骂街的回复,就这条我舍不得”。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就算是站在你的对立面的人,他也有好玩的事情,然后这个事情还可以做成一句台词、一个桥段、甚至一段故事。”

其实在于淼的编剧创作生涯中,这种取材方式多不胜数。作为新丽传媒的签约编剧,他与妻子李潇一起创作了《大丈夫》、《小丈夫》等多部剧,曾经把和妻子吵架说的话编进台词,曾把自己同学的名字全都用到剧本里,这种“作为一个编剧的自我修养”被于淼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余罪跑到验车的检测场,假装帮人家验车然后坑钱,这个就是我的亲身经历。我真的被坑了,只不过我当时就给他抓个正着。”于淼笑着说道。

当然,于淼在采访过程中也透露出作为编剧的隐隐无奈。“每一部剧都是团队运作的成果,我们在庆功的时候一定会说这是团队的劳动成果,我们感谢整个团队每一个人员。但当我们一个剧、一个团队去见面会,会夸演员,然后夸导演,然而当观众不满意,觉得有漏洞的时候,大家都会看向编剧,“来,请编剧老师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说完他也不禁苦笑出声。

“现在大家对编剧的吐槽,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好事,起码大家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了。我也希望有一天,编剧和所有的影视剧的同行一样,站到台前。”于淼如是说。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