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开放大学回应毕业证更名:仅部分分部(图)


来源:新京报

对于当事学生希望拿到和录取通知书上校名一致的毕业证,孙鸿飞表示,现在对这批学生只能发放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书,“如果颁发中央电大毕业证书,证书信息与学生信息网中不一致,会导致毕业证书没有效力。如果学生需要,我校可以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6月1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永嘉学院大门口,未见有关“国家开放大学”的牌子。当事学生供图

一名当事学生的学生证

毕业证书上则变成了“国家开放大学”。当事学生供图

原标题:国家开放大学回应“毕业证更名”

新京报讯 (记者赵实)进入毕业季,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永嘉学院的部分毕业生却拒绝领取毕业证。他们称,证书上学校的名字从录取时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变成了国家开放大学。对此,他们此前并不知情。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体系的一部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永嘉学院则负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永嘉学历教育的招生工作。

一名当事学生说,他在2013年秋季被永嘉学院录取,进行成人继续教育,学制三年,“2013年入学到现在,我们所知的所有关于学校的信息,以及上学期间的一切手续,都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没听说过国家开放大学。”

他向新京报记者展示的录取通知书、学生证上均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其就读期间所缴纳的学费发票也注明“电大学费”。

“现在毕业证上的学校变成了国家开放大学。”该学生说,问了学校才知道,原来中央电大在2012年就已经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下属的分部也要跟着一起改名,“这个消息三年间没有人告诉过我们。”

另一位学生则称,拿着更名后的毕业证曾在求职时碰壁,“大家对中央电大都很熟悉,我们当时考进来,也是因为学校的知名度,现在拿着国家开放大学的毕业证去面试,用人单位不知道这是什么学校,搞得我非常尴尬。”

目前,永嘉学院的487名毕业生里,有200多人因此没有领毕业证,“我们希望毕业证上的校名,和录取时是一致的。”当事学生说。

录取通知书为何为原校名?

通知书在更名程序完成前已印刷完毕,未做换发

国家开放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孙鸿飞对新京报记者说,教育部虽然于2012年6月正式批复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但学校的更名工作需要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确认,直到2013年7月更名程序才完成,但此时学校的招生工作已经开始,所以2013年6月印发的招生简章中校名为“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但录取通知书已经在6月印刷完毕,因此没有换发。

永嘉学院副院长王寿斌说,更名后的几年里,永嘉学院使用的相关印章也没有改为国家开放大学。如果更改印章,需要一级一级向上申报,并且申报通过后还需要3年的过渡期,将老学员都毕业之后才能使用新的印章。

为何毕业证又改用新校名?

2013年秋季及以后入学学生将发新校名毕业证

今年4月,国家开放大学发布公告称,2013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正式进行招生,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自此以后入学的学生将按照新政策进行管理:学生在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籍学历注册时学校名称为“国家开放大学”,毕业时颁发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书。因此,2016年起该校将向2013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学生颁发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书。

对于当事学生希望拿到和录取通知书上校名一致的毕业证,孙鸿飞表示,现在对这批学生只能发放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书,“如果颁发中央电大毕业证书,证书信息与学生信息网中不一致,会导致毕业证书没有效力。如果学生需要,我校可以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永嘉学院为何未用新校名?

部分地方的分部已更名,浙江等尚不在其中

王寿斌昨日回应新京报记者时表示,“学校更名的事学生都知道。”孙鸿飞则表示,学校教务部(招生办)曾在2013年秋季招生期间,专门编写招生宣传解答,下发给各分部,其中对颁发毕业证书事宜作出了解释。2014年上半年,还针对毕业证书上学校名称问题向13所分部发放过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毕业证书校名的意见,其中调查范围也包括浙江分部。

孙鸿飞表示,国家开放大学和地方是属于系统办学,在分部建设上是分步实施的。目前有8个电大挂了开放大学的牌子,但浙江和其他一些省份的广播电视大学及地市学院还没有挂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的牌子,也没有更名,这需要当地及上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逐步实施。

两年多全国至少167所高校获批更名

昨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6年高招教育报告中提到,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全国有167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更名。近年来,高校频繁更名的现象,也因其中出现的一些“任性”个例,受到公众质疑。

有高校短时间两度更名

河南的许昌学院曾在2013年12月更名为河南工业学院,但更名后一直没有用过,学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解释称,“校名不适合学校。”2015年11月,学校又更名为河南理工学院,这次更名的原因则是,“学校理工科比较强,更名为河南理工学院更符合学校的发展实际。”

此外,泸州医学院的更名也引起一番争议。2015年4月,教育部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但引起了四川大学的抗议;争议持续数月后,四川医科大学再次更名,教育部同意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此举又引发原华西医科大学校友的不满,并向教育部举报,称泸州医学院升格为大学不符合条件,希望教育部重新调查复核泸州医学院更名事宜。因在法定期限60日内未获答复,该校友将教育部告上法庭。

高校热衷更名背后的“算盘”

中国教育在线昨日发布的2016年高招教育报告提到,高校更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历史问题,上世纪50年代院校拆分、合并,出现了很多专科性学校。上世纪90年代后期高校开始大合并,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但是,伴随高校大扩招,高校重现另一轮大发展,各类专科学校,甚至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大学、学院,为今天的校名纷争埋下了伏笔。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当前国内高校的更名操作程序,需要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对申报更名高校组织进行评议、考察,“在当前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这种行政评价就代表了政府对学校办学的‘认可’,申请更名成功会被高校看做是重要的办学政绩,这是高校乐于投入大量精力用于更名的重要原因。”

“高校更名不仅能获得名声上的好处,还能获得一定的政策优惠。”熊丙奇说,比如高职高专通过更名,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的招生也从专科批次调整到本科批次。本科院校更名为大学,学校的行政级别不会调整,但是对于有“大学”身份的高校,政府部门在配置教育与学术资源时会有优待,而且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要让高校不热衷更名,就应取消高等教育行政评价。政府应给每所学校同样的政策,不能差异化对待,否则高校必定会按照分类标准去办学。”熊丙奇建议,政府应退出高校办学和评价,减少行政对学校办学的干预,放手由学校自主办学,实行专业及社会评价,找准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校更名对学生有何影响?

孙鸿飞表示,录取时虽然使用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名称,但国家开放大学与中央电大是一脉相承的,其法律地位由国家开放大学完全继承,更名程序完全符合国家政策,“虽然录取通知书和毕业证书的校名不一致,但不会对学生产生任何影响。”

教育部学籍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学生对此的担忧,可能是源于用人单位对学校更名情况的不了解,以及学校多年的品牌作用,但更名后的毕业证及学位证仍具有法律效力,不会有影响。

可否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权?

当事学生曾表示,学校在更名事件上没有尽到即时通知的义务,他们想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权。对此,北京京润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张志同律师分析,学校的更名行为已经依照正常程序,经教育部门核准,具有法律效力,“同一个主体,名称变更并不影响原来义务的承担,所以学生如果以此来维权,法律上是不支持的。”

张志同认为,新的校名被社会公众认同需要一定的成长周期,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国家开放大学重新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社会知名度提高,对学生来说也是好事。

[责任编辑:宇文杰 PN051]

责任编辑:宇文杰 PN051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