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读德国博士学位到底有多难?
2015年06月21日 13:21
来源:羊城晚报
德国大学免费、学位含金量高,这对中国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取得德国博士学位,无论留在国外就业还是回国找工作,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不少人很想了解如何申请和攻读德国博士学位。但传说中攻读德国博士学位难如上青天,实际情况怎么样?拿下德国博士学位究竟有多难?难在哪里?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原标题:攻读德国博士学位到底有多难?
望张西东
□杨佩昌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金宏在今年的“两会”上说:我们的博士太容易毕业了!曾引起热议。
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是极不容易的事,像传说中攻读德国博士学位难如上青天,那实际情况怎么样呢,我们来说说
德国大学免费、学位含金量高,这对中国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取得德国博士学位,无论留在国外就业还是回国找工作,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不少人很想了解如何申请和攻读德国博士学位。但传说中攻读德国博士学位难如上青天,实际情况怎么样?拿下德国博士学位究竟有多难?难在哪里?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1攻读博士学位的门槛很低
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门槛很低。只要找到合适的教授,取得他的同意就OK了,而且没有学期限制,也不一定非要会说德语。一般而言,德国教授都会说英语,如果英语足够良好的话,就没有必要花费过多时间专门学习德语。
入学容易,这是德国大学的特点,无论攻读硕士还是博士学位均如此。德国没有中国式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多数教授只看申请材料,包括研究计划、硕士学位证书、学习成绩单和推荐信。其中,研究计划和推荐信分量最重。如果研究计划符合教授胃口,而且想法和内容足够新颖,录取的成功率就很大。推荐信是德国教授下决心的依据。如果推荐者在本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权威,则被录取的几率将大增。同时也有部分教授会通知申请者前往德国面试,面试内容主要是考核申请者的学术素养和在本领域的知识,了解申请者是否具有学术创新能力。
某些专业还需要参加教授的一个课程,随后准备一篇20-30页的论文。教授会要求申请者在规定的日期做一个报告,同时回答问题,时间大约45分钟。论文成绩占三分之二,报告成绩占三分之一,但需至少达到3分以下才算通过(德国成绩为5分制,1分相当于中国的90-100,2分为80-90,三分为70-80,依此类推)。有时教授也会要求申请者与其科研团队交流,考察申请者与团队的学术互补性及融合能力。在此情况下,教授的科研助手也具有关键的一票。
一旦德国教授做出录取的决定,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大门就算打开了。签证不是问题,德国大使馆从不会在此类签证上刁难申请者。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更需要关心的问题是经费来源。可以申请中国国家奖学金,也可以申请DAAD(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或洪堡等奖学金。此外,也可以和教授协商,让他提供一定的经费。当然,拿他的钱就相当于替他打工。理工类专业得到教授经费的可能性比较大,文科类就相对比较困难了。德国教授一般都会有很多项目,每个项目有一个或多个博士位置,一旦被接受,就像工作组里的其他雇员一样,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约1000-1300欧元,这个位置的给予由负责项目的教授来决定。
25-7年拿下博士学位很正常,语言问题是主要障碍
虽说德国博士生规定的在读时间为3-5年,但能5年毕业就算是高手了。对外国学生而言,5-7年拿下博士学位很正常,也有8-10年才能搞定。之所以外国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主要是语言问题。能够把外语说清楚就不错了,还要理解学术文章并且用学术语言表达出来,就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另一个原因是德国对科研创新的要求很高,拿不到一手资料、没有独创性的研究,博士学位想都别想。
中国学生到了德国后,一般要补修几门专业课程,也有的直接进入研究。专业课程学完后,文科学生的第一个功课是确定论文题目。一般而言,导师会问你对什么问题比较感兴趣,自己想写什么题目。如果你提出的题目得到导师的认可,导师不会轻易让你改变,这样的好处是你对自己的题目具有认同感,因为是自己定下来的而不是导师强加的。而如果自己没有特别具体的想法,或者教授觉得你提的题目不妥,他就会给你一个题目,或者让你在几个题目中挑选一个。
现实的方法是做一些比较方面的研究题目,即在一个具体的领域比较中国和德国的情况。其好处在于能够发挥相对于德国学生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因为单纯写德国的题目,中国学生没有德国学生所具备的优势,毕竟德国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对该领域的研究会更深。真正的比较研究是很困难的,最大的问题是两边都没有写透,容易流为肤浅。当然,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往往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视野比较开阔,对于两国情况的理解都更为独特,能够摆脱只研究一国时所受到先入为主的约束。
不过,如果外语水平足够好,还是专注于德国问题比较好,这样的博士论文含金量更高。现在用人单位都明白,如果写的是德国课题,说明这个学生敢于硬碰硬,不是绕道走。当然,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需要良好的语言能力。
3一篇论文没有三五箱一手资料垫底,不可能写出来
论文题目确定后,就开始了漫长的论文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能给予多大的指导和帮助呢?一般来说,如果博士生自己不主动去找教授,教授一般不会过问其研究的进展并给予具体的学术指导;在实际过程中,博士生得到导师指导的多少,和其有多少机会与教授接触有直接的关系。
德国的教授除了秘书以外,还有一些助手,助手同时也是博士生,有独立的或者和别人共用的办公室。这些助手都有自己的任务,例如,教授自己开一门课,在教授出差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讲课时,这些助手就替他上课。此外这些助手还开设一些辅导性质的课程,帮助教授的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对于这些担任助手的博士生来说,因为他们经常接触导师,所以有机会和教授就自己的论文进行一些讨论,得到一些具体的学术指导。
而对于不担任教授助手的博士生来说,得到教授的指导就受到很大的限制,他们要见教授,需要通过其秘书安排时间,由于德国教授一般都是把一周的课程都安排在一天以内,而且其居住地和大学所在地经常不在同一个城市,这样一来,博士生见导师的机会就很有限;实际上,在写论文的漫长过程中,没有助手职位的博士生很少见到导师;很多博士生都很难和导师见面、进行学术交流。
总的来说,博士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与导师的交流很有限,这种现象甚至会让人觉得导师有点名不副实,但是对于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博士生来说,由于导师不过问其研究进展情况,从而享有充分的学术研究自由;而对于不是特别善于独立研究的博士生来说,这种体制无疑是比较不利的。
论文写作的第一个功课是资料搜集工作。每个大学图书馆资料都很丰富,但仅仅是围绕图书馆搜集资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深入到第一线查找原始资料,比如到国家档案馆、各种基金会数据库、企业资料、个人珍藏文件或实地考察、访谈等。总之,资料越具体、越详实、越一手,论文就更容易通过。一篇论文没有三五箱一手资料垫底,是不可能写出来的。
对理科工科学生而言,难度恐怕会更大。不仅需要扎实的科研资料,更需要个人的实验数据来支撑。一位理工科的博士研究生这样感慨:“来德国整整四个月了,酸甜苦辣难于言表,先说下本人的背景吧,国内顶尖大学的应届硕士,国内学校学科实力位于国内第一,硕士期间累计发表SCI论文4篇(第一作者),国内SCI综述1篇,国家一级期刊论文1篇,个人专利一项,本科毕业于省属211大学。来德国后,首先面临的是语言问题,在很多场合,比如开小组会,还是说德语多,英语少。德国的博士学制是一种学徒式的体系,对于德国人来说就是临时的工作,或者说半个位置,德国导师正常情况下不会给出非常细致的指导。如果不能快速进入状态博得国外导师的重视,很有可能被边缘化。”
另外一位博士研究生这样写道:“老板带了3个博士,做的都不一样,学生之间彼此很少交流。每周三下午都要有1个小时和老板谈话,说一周做了啥,老板有时会给意见。每学期系里的老师和博士都要作报告,报告在每周一上午,大家都用英语,傍晚是外面的老师的报告,很多是德语,完全不懂。仪器比国内少,还好我目前做的项目最需要的仪器还是有的。我一般每天8点半起床,9点半到实验室,下午5点半回家。有单独的办公室,配的苹果笔记本,也有网络,文具之类是免费的,需要就去秘书那里拿。”
总而言之,中国学生在德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语言。语言不够好,不仅看学术文献费劲,与教授或同学沟通也会障碍重重。由于教授不仅需要授课,而且还有诸多的科研项目,所以辅导学生的机会很少,除非这个学生主动和教授联络。教授主动和学生联系,恐怕这样的事情太少见了。因此,中国学生必须改变被动习惯,主动和他人联络。
博士论文得到通过的关键是创新。但是,在当今这个时代,真正的学术创新越来越困难,因此,更好的办法是深入到某个专业领域,往细微之处钻研。课题越深入,别人质疑的可能性就越小,毕竟多数人并不了解太深的情况。如果在某个细微的领域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那就再好不过。
4成绩好坏与日后的发展很有关系
漫长的论文写作会淘汰不少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0%的学生会因为过程的艰难而放弃继续攻读学位,能够留下来的学生意志力都比较顽强。
论文可以用英文,也可以用德文写。论文完成后,提交给教授,一次就得到教授首肯的几乎是凤毛麟角,被打回修改五六次常见,修改十次八次也很多。有的教授主要看观点和论述,有的教授则很仔细,一个标点符号不对或脚注尾注不规范都有可能被退回来。可以肯定的是,为了这篇博士论文,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要么不是消瘦几公斤,要么就是身心疲惫。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修改,终于向导师提交了论文终稿。导师收到论文以后,一般会用三四个月的时间仔细审读,写一份评语并打分,之后再将论文与这份评语一起交给另外一名教授,由其出具第二份评语,并对论文打分。一般来说,第二位教授尊重导师的意见,给的分数和导师的一样,只有在第二位教授的意见和导师有重大不同的时候,两个成绩才会有所差异。
第二位教授出具评语以后,系里就定下答辩日期。答辩的内容与论文没有直接关系,考生拿到几个本专业领域的问题或案例,然后准备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口试的流程和国内的论文答辩差不多,首先是考生做一个30-45分钟的报告,介绍自己的主要观点,目的是体现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是公开的,不能提问。之后回答主考教授提出的问题。总共为时大概一个小时,最后主考教授内部讨论,决定考生的成绩;一般来说,如果两份评语中的成绩都是一样的,那么口试对于综合成绩没有影响;如果两份评语中的成绩相左,则由三名主考教授讨论决定博士生的最后成绩。
博士论文和口试的成绩,分为优、良、合格与不合格;一般来说,不合格的成绩很少出现。比较普遍的成绩是良和合格,得到优的博士生很少。成绩好坏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好的成绩也是对科研能力的肯定,特别是对于有意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博士生,好的成绩在求职时起到关键的作用。
论文答辩通过后,就可以开香槟庆祝了。此刻的心情,可以用一句话描述:翻过这道山头,就是另外一片风景。
(本文重点参考和引用了《赴德留学法学博士步骤详解》一文和几位德国博士生的感想,在此表示感谢)。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