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家园60年·新疆足迹:全市总动员建乌拉泊水库


来源:亚心网

乌拉泊水库在1959年之前,就是一片长满了芦苇的水窝子。由于海拔比乌市高,老乌鲁木齐人形象地把它叫做“乌市头上一盆水”。当时普遍认为,修建乌拉泊水库可以加强洪水期对洪水的防御,保证乌市市民财产及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修建大坝可以达到汛期蓄水、枯水期放水的目的。

原标题:家园60年·新疆足迹:全市总动员建乌拉泊水库

家园60年·新疆足迹

全市总动员建乌拉泊水库

抢工期冬季也施工排长队挨个传土

亚心网讯(记者 闫笑然 陈峰)乌拉泊水库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17公里处,上游连接青年渠,下游是居民区。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596平方公里,滋润着64万亩耕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乌拉泊水库修建具有重大意义。

修建大坝为防洪蓄水

1958年,位于乌拉泊水库上游的青年渠修建完成后,渠道的水流向何处成了关键问题。

乌拉泊水库在1959年之前,就是一片长满了芦苇的水窝子。由于海拔比乌市高,老乌鲁木齐人形象地把它叫做“乌市头上一盆水”。当时普遍认为,修建乌拉泊水库可以加强洪水期对洪水的防御,保证乌市市民财产及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修建大坝可以达到汛期蓄水、枯水期放水的目的。

乌拉泊水库1959年10月开始修建,由于启动仓促,乌拉泊水库一期工程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由自治区水利厅设计室承担设计,当时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

当时设计水库等级为三级,设计库容4000万立方米,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泄水闸及输水渠组成,放水涵洞为三孔,涵洞门高2.5米、长2.5米。大坝全长1100米,主坝长530米,坝顶高程1088米,坝顶宽6米,坝顶上游建有1.5米高混凝土防浪墙,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石为主。

由于机械较少,修建全靠人工打夯,层层铺土和砂石然后夯实,铺盖防渗层。

两分钟装一车土受表扬

为了修建水库,动员了乌鲁木齐市各个单位轮流派志愿者参加修建大坝,人员最多时,工人、干部、妇女、学生等有一万余人。

那时候运土是组织大家排着长队从乌拉泊3公里外一个村子传递,大家拿着自备的工具,有脸盆、水桶、筐子,凡是能装土的工具都用上了。

为了加快进度,冬季也不休工,从1959年启动工程建设后,冬季工人也要作业,他们晚上睡在地窝子里,白天就到5公里外的一个古城里备土。由于冬季土被冰冻,要用炸药把冻土炸个口子,白天挖完后还要用棉垫子盖上。

1960年春天,陆续又从各地抽调了一些人参加大坝建设。有些人专管拉土,开始是每人一辆手推车拉土,后来专门配了几辆苏联进口的卡车负责运送土石。

一卡车能装4吨土,由于冻土太瓷实,20个人装一辆车,装一个半小时才装满一车,后来大家就想法子,先把土用一个推土车推松散,中间推出一个槽子,负责装土的人把槽子两边的土堆得高高的,车开进槽子里,十来个年轻人站在两边的土堆上铲土,只要两分钟就可以装一车土。

因为装土的速度特别快,还通过大喇叭表扬了他们的创造性,听到表扬,大家干活更带劲了。装土的都是些年轻人,平均年龄25岁左右,心劲齐,抡起铁锹,刷刷刷,装满一辆车才停下喘口气。

防御洪水立下汗马功劳

1960年7月1日大坝合龙,这座大坝当时长1100米,全靠人力从两边开始向中间靠拢。

1961年8月,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当时还建了泄水涵洞,有三孔涵洞,是混凝土浇筑。溢洪道利用拦河坝右侧山谷建成,最大泄水量可达1074.6立方米/秒。

1969年6月26日,乌市发生了50年一遇的洪水,乌拉泊水库一期工程在防洪中起到关键作用,使这次洪水未能猖獗。

在长期的防洪和蓄水中,由于水库设计标准偏低,工程质量较差,乌拉泊水库在抗渗、抗震、防洪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自1978年至今,乌拉泊水库进行4次大规模加固。

乌拉泊水库自建成并不断加固后,防御了相当于40-50年一遇的1994年“7·15”洪水、1996年“7·18”洪水,使乌鲁木齐市免受洪水的灾害。如果没有乌拉泊水库,发生50年一遇的洪水,受灾人口可达26.4万,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达30亿元以上。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先后建成的东线、西线供水工程,贯穿于乌鲁木齐市西郊和东郊,与乌拉泊水库一起形成了乌鲁木齐地区比较完善的统一供水系统。

□大事记

●1961年建成后初次蓄水至1080米高程时,合龙段下游出现了严重管涌和砂沸现象。

●1965年11月发生了6.9级地震,测压管水位骤升,闸井室、浆砌石护坡隔墙出现了数条裂缝。

●1978年,乌拉泊水库被列为全国十二座重点抗震加固工程之一,当年开始二期除险加固工程。

●1981年水库水位蓄至1081.9米时,仍有管涌和渗漏,于1989年三期开始除险加固施工,历时4年完成。

●1998年9月开始实施三期补充除险加固工程,2000年9月完工。

●2008年,开始水库四期除险加固工程,2010年9月完成,现在的乌拉泊水库渗漏损失明显减少。

(根据《乌河志》整理)

□亲历者

学生队边学习边建设

姓名 王俊强

年龄 72岁 职务原自治区水利厅工程一处工人,已退休。

乌拉泊水库一期工程修建时我刚读完初二,家里穷上不起学了就去当工人,在自治区水利厅工程一处,被编入学生队,参加乌拉泊水库大坝修建。

1959年11月,那时天气还挺冷,我们刚到时住在帐篷里,一个帐篷住二十来个人,行军床一个挨一个,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去自己床上都是从别人床上爬过去的。

那时水库就像一个巨大的碗,碗底长着很多树和苇子,我们叫它“苇子湖”,冬天湖水结冰,我们还在冰上走。后来一下大雪,天气变得特别冷,我们也从帐篷转移到地窝子住了。

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我们还在备土,从5公里外的古城到乌拉泊水库修了一条冰道,冬天就用爬犁子运土。因为土已经冻住了,就用炸药把土炸开再挖,晚上用棉垫子把土盖上,以防冻住。我那时年纪小,手脚长了冻疮,后来被分配到妇女班推车。

春天时又来了很多工人,工地上人密密麻麻的,打夯的人最有意思,一边喊号子,一边干活,那号子听得人心里真带劲。

当时编了很多队,有童工队、学生队、青年队、妇女班等。学生队白天干活晚上还要上夜校,边建设边学习。

(乌拉泊管理处退休工人陈培俊、金保相对本文亦有贡献,特此感谢。)

标签:泄水 水库 护坡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