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门外汉”到“业内行家”


来源:羊城晚报

“我不是来混日子的”。上百份夏南车辆段的施工图纸小山一样堆在资料室内,刚开始,吴伟光常常泡在资料室一遍遍翻看施工图纸、阅读技术书籍,遇到不懂的地方马上跑去请教同事,就这样,上百份图纸和技术资料硬是被吴伟光“吃”到了肚子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夏南车辆段的建设过程中,从只能在技术会议上谈谈感想,到能独当一面审定技术方案,吴伟光实现了蜕变,从“门外汉”变为“业内行家”。  

原标题:从“门外汉”到“业内行家”

吴伟光(左)在施工现场检查施工情况

从一名运营基层员工到地铁车辆段建设管理的负责人,13年来,中专毕业的吴伟光从加入广州地铁开始,就与地铁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凭着不懈的努力,他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职业蜕变,一举从地铁建设的“门外汉”转变为“业内行家”。  

与地铁建设第一次“触电”

2002年,中专毕业的吴伟光就加入了广州地铁,成为地铁运营大军的一员。在天天与地铁车辆打交道的过程中,吴伟光萌生了一个疑问:“地铁这么复杂,到底是怎么建成的呢?”他把疑问藏在了心里。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他常常在下班后还抱着书看,有人笑称他是“书呆子”、“把书当老婆了”。但他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并如愿地考取了更高学历的文凭。

经过努力,吴伟光终于有机会走入地铁建设的工地,一解心中的疑问。“当时真的觉得很震撼,地铁建设的场面很壮观的,高高的吊车、轰鸣的盾构机”,回忆起与地铁建设的第一次“触电”,吴伟光记忆犹新。他知道,作为地铁建设的“门外汉”,要想管好地铁建设的安全,必须继续“充电”。在“恶补”了地铁建设工程的相关信息后,他又考取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并在工作中逐渐形对地铁建设产生了更加浓郁的兴趣。  

从“门外汉”到“业内行家”

“亚运时代”的广州地铁迎来了一轮大规模的线网建设高潮,已经具备相关技术经验的吴伟光毅然投身地铁建设,广佛线夏南车辆段是他参与建设的第一个地铁项目。

但是,在第一次参加技术讨论会,专家们在会上提的各项技术规范让吴伟光听得一头雾水。“当时就懵了,专家说的那些FAS、BAS我完全不懂,觉得这些就是天书。”确实,车辆段施工涵盖了土建、机电的多个专业,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清楚掌握的。

“我不是来混日子的”。上百份夏南车辆段的施工图纸小山一样堆在资料室内,刚开始,吴伟光常常泡在资料室一遍遍翻看施工图纸、阅读技术书籍,遇到不懂的地方马上跑去请教同事,就这样,上百份图纸和技术资料硬是被吴伟光“吃”到了肚子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夏南车辆段的建设过程中,从只能在技术会议上谈谈感想,到能独当一面审定技术方案,吴伟光实现了蜕变,从“门外汉”变为“业内行家”。  

四改方案掌好舵

最近,吴伟光又挑起了二十一号线镇龙车辆段施工管理的大梁。说是镇龙车辆段,但其实吴伟光负责的却是两个项目:二十一号线的镇龙车辆段及知识城支线的镇龙停车场。两个项目同时动工建设,施工场地广、参建单位多成了吴伟光要面对的挑战,更麻烦的是,该项目地跨增城、萝岗两区,施工中涉及与地方政府协调的内容,吴伟光都要做两次,甚至更多。

但作为镇龙车辆段建设这艘大船的“船长”,吴伟光知道要掌好舵才能避免走曲线。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吴伟光决定召集技术人员研究更改设计方案。但方案更改谈何容易?每一个细小的变动都会对施工带来影响。方案变更过程中,也有人质疑过,“这么改不行啊,留给我们的难度太大了”,但吴伟光都凭借其出色的技术水平,将大家的疑惑一一打消,“施工怎么会没有难度?风险也肯定会有,但我觉得风险是可控的。我借鉴了别的地方的经验,提几点想法……”在吴伟光的主持下,镇龙车辆段平面布置设计变改变了4次,更好地兼顾了各方的建设。

标签:吴伟光 地铁 土建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