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选择

序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抛弃敌我(陆篇)

                            二十多年以来,

                            大陆对台放弃敌我意识;

                            反观台湾,

                            绿营上台以来格局太小,

                            言行不一的情形并不少见。

                        --系列三 “非中国人”心灵魔咒(大陆篇)

I 敌我意识,两岸关系中一个灾难性重大隐患

绿营在野八年,终于在2016年重返执政,然而从蔡英文过去9个月以来支持度呈现雪崩式下滑的危机局面来观察,绿营再度执政的表现非但不令支持者和民众感到满意,反而引发了极大的民怨,甚至是对“绿营执政”的极大讽刺。姑且不说蔡英文政团队所祭出的诸多政策引发了社会普遍的情绪性反弹,即便是在事关重大的两岸关系议题上,绿营似乎毫无章法,两岸陷入僵局而无法自拔。

不但过去八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热络往来的繁荣景象不复存在,甚至还造成两岸社会民意对抗的情绪大为上升。

此种情形无论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都确实令人错谔不已。其根源还在于绿营重返执政之后,并没有走出地过去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对立之情结,反而是在不断强化这种对立,从而使两岸之间的敌我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这对于两岸关系而言,当然是一个灾难性的重大隐患。

由于特殊的历史时空背景使然,海峡两岸自1949年以来,长时期陷入了严重的敌我意识之境地。尽管绿营和民进党并非是造成两岸敌我意识形成的始作佣者,但近20多年以来,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打开,两岸社会往来不断升温,特别是在国共两党能够冰释前嫌,双方共同开启和平发展之路径的情势下,绿营和民进党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最主要障碍,更是在台湾社会继续掀起两岸对立与紧张的主要麻烦制造者。

绿营的所作所为,最终必然会导致两岸敌我意识的不断升级与持续强化。而绿营为何要热衷于此?核心动机就在于绿营和民进党并未真正放弃分离主义的政治坚持。换言之,也就是绿营继续排斥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或者说绿营在对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急欲去之而后快。

台北夜市。

II 不把自己当中国人,荒诞不经的乱像怪事一大堆

可以从绿营重返执政以来的一系列表现来观察。姑且不说绿营立委要废除孙中山遗像,以及更换新台币上的蒋介石头像等提议,单就拿被蔡英文提名为大法官的绿营政治人物而言,这些法学背景出身的被提名人在立法院接受质询时,竟然公开宣称自己不接受“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更别说绿营独派人士爆发的诸如“扯铃说”等荒诞不经的乱像怪事一大堆。

绿营政治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这些迫不及待之动作,非但与社会大众的预期与观感不符,只会不断撕裂台湾社会内部的纷争,对两岸关系的负面影响尤其严重。

正是由于绿营政治人物在其内心深处,不把自己当中国人的心态非常明显。所以绿营在这种既定战略目标之诉求下,自然就诉求狭隘的本土意识,利用两岸之间的历史情结与现实差异,来做进行民粹动员。在绿营那里,强化两岸敌我意识之举动,完全是一件无需费时,费力不多的便宜之事,当然乐此不疲。在这样的考量之下,绿营就常常把它作为选举牌、政治牌,除了为自己凝聚基本盘,捞到选票与权力之外,还可以顺带给政治对手贴上“卖台亲共”之标签,何乐而不为呢?

诚然,近年来,绿营内部大声主张台独的声音确实有所降低,即便是此次绿营卷土重来,取得完全执政的政治优势,蔡英文当局在两岸政策上的基调却是强调要“维持现状”,而非要与大陆一决高下之冲撞对抗。这当然与当前两岸之间悬殊实力有直接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现阶段绿营在对待台独议题上的策略与作为有所调整。

然而,尽管蔡英文当局的两岸政策尚能维持两岸关系的某种斗而不破之僵局,并未导向两岸立即爆发直接对抗与破局的情形。但由于绿营内部领导层对两岸关系的核心认知,要么是依然停留在意识形态对立、浓厚敌意仍在的思维中,要么是期待继续操弄敌我对抗情绪,从而从中谋取政治私利之考量。总之,在绿营投机心态尚在的情形下,台湾社会对大陆的敌意情绪自然无法彻底缓解与消失。这或许也是蔡维持现状政策最终只能流于形式,而无法取得实质进展的原因所在。

而当台湾社会特别是绿营统治阶层,对两岸关系的认知没有发生根本转变,没有走出敌我对立之氛围,其大陆政策之调整与推动当然相当有限,这当然是蔡之困境所在,也是今日台湾困境之所在。

民众呼吁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

III 绿营举动只会陷台湾于更大的危机与困境之中

反观大陆,过去二十多年以来,随着两岸交流的拓展,大陆对台非但完全放弃了敌我意识之过时思维,反而是要求直接“三通”,扩大深化两岸交流,甚至在最近祭出了要给台湾同胞国民待遇等大动作,展现了大陆方面视台湾同胞为自己人的胸襟,而反观台湾,特别是绿营上台以来,其在两岸关系上,格局太小,言行不一的情形并不少见。以陆生健保一事为例,蔡当局虽然在陆生健保一事上有一些进展,但从其过程及结果来看,绿营当局将陆生视为“外国人”、而非自己人的心态暴露无遗。

绿营如果不摒弃两岸敌意之传统,不但无法改善两岸关系,反而有可能会使台湾岛内的内部分歧愈来严重,内部纷扰不断,甚至陷入无法自拔之境地。而绿营纵然能够在短期获得某些政治利益,但对于台湾的未来而言,此举绝非好事,只会陷台湾于更大的危机与困境之中。

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两岸实力悬殊不断扩大,从岛内诸多的民调数据来观察,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觉得未来台湾被大陆统一的可能性在不断升高。这或许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发展趋势。但对于绿营多数政治人物而言,其内心世界何尝没有看到这样的发展趋向?但问题在于,绿营上层与精英阶层长期对其支持群体所灌输的相关论述,虽然与目前的现状完全脱节,但自身又没有勇气加以修正,无奈之处,或许就只能选择继续混下去、拖下去、玩下去的消极作法。

事实上,在当前两岸结构下,绿营要走出误区,为台湾的未来发展营造更大的空间,唯有走出错误认知的误区,或许才是真正的解套之法。长期以来,两岸的真正差异并不在人种,不在文化,而在政治,在两岸发展的道路选择与模式上的不同。台湾与大陆都是炎黄子孙,中华文化,自然都是响当当的中国人,只是绿营为达其私利,刻意将中国人一词进行政治化操作,从而在台湾社会营造民众不敢大声讲自己是中国人的不良氛围。解铃还需系铃人,绿营要为两岸关系建构理性、正常的架构,就应该反思过去的作为,真正肩负起为两岸历史负责任的重担。

借用蒋经国的话,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在变,两岸也在变,绿营是时候摒弃其不把自己视为中国人的时候了。绿营只有走出“不是中国人”的心灵魔咒,或许才有可能彻底摒弃敌我意识,在两岸互动中能够扮演正面的角色。

凤凰大参考专题文章为本栏目特约,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陈先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社会平台执行长。

阅读全文 +

凤凰大参考出品 制作/赵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