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选择

序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统一何难

                            我们都是中国人,

                            看似浅白却深远。

                            曰之深,是超越政权党派,

                            化解恩怨情仇。

                       --系列二 和平统一是台湾选项

I 王炳忠:因为草根,所以中国

我从未怀疑,自己是生长在台湾的中国人。相比蔡英文所谓的“天然独”,出身台南本省家庭的我,热爱历史文化,深谙传统民俗,倒更像是“天然统”。因为草根,所以中国,今天被认为最“本土”的南部,不也正是最朴实的乡土中国吗?

当然,我也曾疑惑,如果仅仅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而主张统一,是否过于感性?然而近年来台独大搞的“去中国化”,却已从感性变质成疯狂,使尽全力割裂自己的源头,从“去中”、“反中”激化成“仇中”,最终迫使大陆也产生“仇台”情绪,两岸非得如昔日国共那般你死我活?

由此反思台湾过去20余年撕裂的主因,无非为了两条路线争吵不已。

一是台湾必须割断关于中国的法理联系,二是承认台湾有剪不断的中国渊源。仔细探究,两条路线实为“我们都是中国人”的正反双方,反映的不仅是感性的反应,更有对台湾发展理性的思考。

台湾如何才能发展?应是不分党派都必须解决的问题。理论上,两条路线吵到最后,皆是为了能够发展,因此大家本该早点选定方向,别再浪费精力内耗,齐心奋斗同一目标。如确定就要台独,则如吕秀莲所言必须全民皆兵,不分男女武装“抗中”,除此还要解决能源及市场短缺,如又坚持非核家园,则势必违背台独路线。

偏偏这些年来,台湾社会似乎选了台独路线,却又不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反而成天篡改历史,煽动仇中情绪。事实上,即便劳民伤财也要强军,最后投注大量成本,也不保证就能成功。

化妆前的台南。

II 早年台湾电视剧旁白还期许统一

反过来说,如走第二条路,则必须面对两岸仍处内战,中国仍有尚未统一的问题。结束敌对无法单方片面决定,必须双方共同商议。有论者称并不否定“中华民国”,但自1996年“总统”直选后,中华民国便等于“台湾”,和大陆没有关联,此即所谓“独台”或“华独”。然而历史不能选择性切断,既有1996年“总统”直选,亦有1945年台湾光复及1949年国共内战,个中有因有果,我们皆须坦诚以对。

日前去世的作家汪笨湖,早年也曾怀抱大中国情感,创作小说《长江有爱》,并以怜悯笔触写下电视剧《厦门新娘》,道出早年大陆新娘及偷渡客的辛酸。该剧在中视播出时,旁白还期许两岸稳步迈向统一,中国人早日大团圆,不难看出当时台湾充满自信,满怀逐鹿中原的豪情壮志。

事过境迁,如今大陆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台湾反倒由自信、自大转为自卑,对统一的态度也从期许变成恐惧。想想昔日同情大陆小人物的汪笨湖,看到后来台湾“天然独”世代以“火烤猪”嘲讽辽宁团陆客时,应该也会有所反思?正如罗文嘉看时下仇中风潮,倏忽之间产生“我一定会遭到报应”的感触,世代仇恨如何了结?

( 王炳忠 台湾新中华儿女协会理事长。)

化妆前的台南。

III 中国时报社论:真道理,真爱台湾,和平统一也是台湾前途选项

当和平统一成为口号时,众人可能忘了,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统一都是凭借武力,用和平方式完成统一,是难度极高的使命。如果统一仅有传统的意涵,即一方被迫放弃国旗、国歌、国号,由另一方独享外交与国防权,对长期分治的两岸与已是民主社会的台湾而言,若未发生类似柏林围墙倒塌的重大历史事件改变东亚战略格局,恐怕很难期待透过和平方式达成。

如果两岸都在政治上享有主体性,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幸福,传统一方臣服式的统一形态就更难以成形。因此,当我们选择和平统一时,首先就必须了解,这是比武力统一更为困难且更需要智能与耐心的路径。武力统一快速,但果实苦涩;和平统一不易,但其果实甜美,值得努力。

坚持要走和平统一的道路,必须开拓思维,用情感与知识为两岸找到可依循的路径。邓小平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张,蒋经国也有“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论述,两者的核心精神都是和平。如何将此两种观点融合,又同时建立一个可以运作的体系,是值得探索的。

大陆目前在港澳落实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将一国两制作为和平统一后的政治安排,这样的思维并不适用于两岸。对两岸而言,北京的思路应该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即如何从一国两制走向和平统一。

港澳模式的一国两制中,“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分指大陆与港澳的体制,此两制位阶不平等,即以北京为中央,港澳为地方。两岸模式的一国两制,“一国”应是指由两岸共同拥有的“整个中国”,其主权由两岸人民共有及共享,而不应为两岸其中一方的政府与人民所独占;“两制”指的是双方所实行的宪政体制,彼此或许在国际间的权力不对称,但是在两岸之间,双方体制的位阶是平等的。

台湾的度小月美食在大陆颇为有名。

符合两岸模式一国两制的“一国”,应是主权不分裂的整个中国,“两制”就是宪政治权分立。如果两岸能够通过签署和平协议,共同确认分治不分裂此一目前已存在的法理现状,等于两岸共同约定排除永久分裂的可能,如此也为和平统一奠定法理基础。

如何从分治不分裂的一国两制走向和平统一,过程之中有3件事必须处理。第一、双方是否还可以使用武力威胁的问题。由于双方在和平协议中已经确定了不分裂原则,因此在和平协议签署后,应即放弃使用武力。日后若任何一方违反了不分裂原则,那不使用武力的约束也就不存在了。第二、双方在国际参与的问题。在和平协议签署以后,双方可就如何共同参与国际组织一事进行磋商,以使两岸均可在国际组织中做出贡献,并以两岸人民均得享受国际组织带来的利益为原则。第三、双方寻求制度的统合。在大陆方面高度肯定孙中山的伟大成就以后,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已经不再是神话,更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统一策略,而是代表三民主义已经可以成为两岸政治思想与制度融合的基础及平台。

走向和平统一的关键就必须有心灵契合,两岸目前需处理的就是认同的分歧。毫无疑问,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是两岸人民心灵契合的基础。两岸倘能在推动中华文化方面共同倡导及互动合作,从文化认同扩大到同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的身分认同,可使两岸从和平协议迈向和平统一之路不会逆转。

以分治不分裂确定两岸定位,签署和平协议;再寻求两岸制度的统合,以逐渐融合民族、民权、民生思想;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文化,两岸和平统一何难之有!“台独”、“独台”、“维持现状”可能是一部分人希望实现的理念,但事实不可行,任何形式的“武统”更不是两岸中国人所愿见,以和合为内涵、以融一为路径的和平统一,应是台湾前途的选项。

凤凰大参考专题文章为本栏目特约,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阅读全文 +

凤凰大参考出品 制作/赵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