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选择

序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文化脐带

                               为什么台湾让人感觉

                               “很好地保留了中华文化”?

                               看看蔡英文春节拜的庙,

                               看“去中国化”多么荒谬。

                           --系列一 文化脐带割裂得了吗

I 于强:台湾最迷人,有五个“是因为”

很多大陆人都觉得台湾文化很传统,而台湾人总是一脸纳闷。其实,台湾吸引大陆人的并非闽南文化,而是1949年之后带去的那种大陆因文革失去的中华文化。所以今天在台湾谈什么本土或外来,都是没有意义的。台湾吸引大陆的,恰恰是融合的文化,闽南的、大中华的。……

去过台湾的朋友,说起台湾之行,很少有人会谈起阿里山的日出、垦丁的沙滩或者太鲁阁的峡谷,大家说起最多的,往往是“台湾很好的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这种感觉,去台湾跟团游的游客感受的并不明显,因为他们主要是观光游览,每天日程紧张,不是在大巴上赶路就是在宾馆睡觉,不是在景点前拍照就是在商店中购物,如此一来他们与台湾的接触非常有限。而去台湾自由行的散客和交流交换的学生,由于他们和台湾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更多更深的交集,这种感觉就会十分强烈。

有趣的是,每当大陆朋友谈起“台湾很好的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台湾朋友好像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大陆朋友指的这个“传统中华文化”是什么?

其实,有对比才能有发现,台湾朋友长时间生活在台湾,自然不会有所感觉,大陆朋友来到台湾,对比了台湾和大陆日常生活的差异,就会得出这个结论。正是因为如此,台湾同胞来了大陆,也才能大概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我们访谈来大陆读书的台湾学生,他们说,来了大陆才知道大陆朋友说的台湾保留的“中华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

这种认知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上,还体现在对其内涵的理解上。

说起在台湾感受文化,台湾同胞想起来的,往往是妈祖信仰、布袋戏,而对于大陆广大的非闽南同胞来说,其实深入理解、感受闽南文化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这也就是在台湾大卖的电影《阵头》、《大尾鲈鳗》在大陆的关注度有限的原因。

大陆民众之所以觉得台湾很好的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是因为接到台湾的邀请函时,觉得全篇行文“文言气息很浓”,是因为到了才发现原来在台湾一地就能遍吃中国地道的八大菜系,是因为打开台北地图,发现原来整个城市街道的布局是一幅中国地图,是因为来到高雄,发现从一心路到十全路,十条路的路名原来全来自中国经典典故,是因为看到圆山饭店、发现其宫殿式的建筑风格很“中国”。

圆山饭店内部。

II 在中国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像台湾这样的地方

大陆人产生五个“是因为”这样深切的情感感受,也就是说,大陆民众在台湾感受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其实比台湾民众想到的文化的内涵要更广一些,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感觉,主要是两个因素:

第一是大陆曾经发生过文革,在那个高喊“破四旧”的年代,很多传统文化的东西被当成“封建糟粕”抛弃掉了,虽然近年来大陆尝试着恢复,但是文化的东西摧毁容易复建难。而台湾没有经历文革浩劫,因此较好的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

第二,1949年前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将近200万人涌入台湾,他们带来了中国各地的文化,他们来到台湾之后住在眷村,中国各地文化就在眷村这一狭小的空间里高度碰撞、理解和融汇,这种历史的机缘巧合,使得台湾更好的融汇了中国各地的文化。

正因为如此,同样没有经历文革的台湾、香港和澳门,大陆同胞总是感觉台湾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最浓。而大陆,由于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有各自很强的地域属性,很难有台湾这样高度碰撞融合的机会。

所以把台湾放在整个中华文化的范畴中看,很多特殊其实就不是特殊了。做两岸研究这么多年来,每每当我发现台湾的某个习惯好像有点特殊的时候,后来我总能在大陆找到一个地方与台湾类似。

从小在新疆长大的我,第一次去台湾发现台湾朋友吃槟榔觉得很新鲜,后来我知道湖南也有吃槟榔的习惯。去年我发表在《凤凰大参考》和台湾《旺报》的文章《交流 用谈恋爱的心思》中谈到,我们做两岸青年交流,才发现原来台湾的用餐习惯是先上主食再上凉菜和热菜,这一点与大陆不同。其后我接到了很多大陆热心读者的私信,他们告诉我,他们当地的习惯也和台湾一样,换句话说,这种用餐习惯并非台湾独有。

台湾文化是普通的,因为他的很多特质在中国其它地方都找得到,台湾文化又是特殊的,因为在中国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像台湾这样的地方,能够把中国文化有机的融为一体。就像林怀民先生的云门舞集,京剧、武术、太极、书法和现代舞艺术水乳交融、完美融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台湾再去区分什么本土、外来,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都是中国文化的东西,台湾的特长恰恰就是融合和包容,这才是台湾最迷人的地方。

III 中国时报社论:看看蔡英文春节拜的庙“去中国化”多么荒谬

2017年的春节期间,台湾地区名领导人蔡英文未发表任何谈话,却风尘仆仆南北拜庙,从屏东车城的福安宫开始,从南到北几乎走访了所有历史悠久的寺庙,并一路发送红包福袋给现场民众。一连串的亲民安排,不能只看作政治公关秀,从仪式性的角度看,这段旅程是对中华民族,乃至全球华人共享的传统,所表达的态度与尊重。

就是这个态度、这个尊重,使得所有“去中国化”的企图都注定不能得逞!讲直白一点,你可以表达立场,硬说自己只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但你终究无法宣称,春节只是台湾人的节庆,不是中国人的节庆,也不是全球华人的共同传承!毕竟,想要彻底的“去中国化”,应该把传统三节都去掉。也许有人真想这么做,但做得到吗?

特别是最近,为欢庆元宵节,网民与宗教界围绕台北灯节的“林默娘”花灯的争论,所表达的不就是对妈祖信仰的认同吗?元宵节是传统中国人的节庆,妈祖是来自大陆福建的神祇,她的造型不对劲,一堆人都有意见,但没有任何人对这个闽、台、港三地民众虔诚信仰的神祇,内含的“台湾/中国”文化共通血缘,存有任何争议,因为,它从来就不曾有过争议嘛!

车城福安宫。

且让我们循着蔡英文的拜庙旅程,看看这几座庙所代表的中华文化意涵!她第一站车城福安宫,兴建于明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间,庙宇建筑全都采用中国北方三进六层宫殿形式,号称是东南亚最大土地公庙,是恒春的信仰中心,曾在清朝乾隆年间受到褒封,蔡英文选择从这里出发为台湾祈福,没有人能说她是“去中国化”吧!

再看看蔡英文初一下午走访的台南开台天后宫,庙中奉祀郑成功亲赴湄州恭迎的三尊镇殿妈姐,是现今台湾最早、最大的妈祖庙,在日本侵台时曾遭到大肆破坏,光复后才陆续修建完成,它在两岸民间历史与血缘的连结,台独割裂得了吗?蔡英文年初二走访新埔义民庙,更收葬了乙未抗日保台战争中的遗骨,那些无所不用其极歌颂日据时期的人们,该给蔡英文什么样的说法呢?

蔡英文这趟拜庙之旅,与其说是一趟政治之旅,不如说更多的是一趟历史与文化之旅。她走访的每一座庙,都铭刻了台湾先民开台艰辛的轨迹,也都与大陆维持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关系,所有神祇几乎都是中国或闽台的历史或传说人物,香火与圣像也多半缘自大陆的祖庙,她在这些圣地为台湾祈福,所表达的认同,也不必再多做诠释。

台湾人究竟是不是中国人?从来不是一个逻辑论证的命题,也不是一组待定义的语意符号,更不是一组问卷题目,那些每年为了认同台湾或中国的统计数据变化,所提出的种种可笑推论与争执,坦白说非常无聊,多几个百分比、少几个百分比,有大半其实涉及题目文字的设计,在这上面大做文章的心态,才真的是值得深入研究!

阅读全文 +

凤凰大参考出品 制作/赵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