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舆论解读选举结果:蓝天有乌云 绿地现生机
2009年12月07日 09:44东南网-海峡导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东南网-海峡导报12月7日讯 台湾2009年“三合一”选举12月5日揭晓,其中,17个县市长席次最终归属分别为:国民党12席、民进党4席、无党籍1席。

如此的结果,算是谁输谁赢?胜败原因何在?对国民党和民进党未来影响几何?台湾媒体甚至国际媒体都对此进行了解读和评论。

选举结果 一样看花两样情

在这次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夺回具有战略意义的宜兰县,不仅使县市长席次从上届的3席增至4席,而且使原本仅萎缩在南台湾的民进党地方政权,在北台湾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国民党虽然取得12席,赢回金门、马祖,但其在关键选区宜兰县、花莲县都失去执政权。

对于结果,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已定调为 “平盘”,虽然不满意结果,但否认“败选”。

12月6日的舆论有不同看法。台湾《联合报》报道称,民进党的得票率45.3%,成功突破长久以来39%的基本盘,比四年前泛绿得票增长近6个百分点,创民进党县市长选举史上最高;国民党得票率为47.87%,跌破五成。

账面上,泛蓝阵营(即国民党加无党籍的花莲县)以13比4领先民进党,但国民党在11个县市的得票数较上届选举下滑,并在桃园、台东县、澎湖县、新竹县及嘉义市赢得辛苦,在云林、屏东及宜兰等县则是惨败,总结国民党是“输得彻底,赢得惊险”。民进党在宜兰创下近20年最大胜差纪录;国民党在桃园虽然赢了5万票,但却是史上最低。

国际三大新闻通讯社 “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也都认为这次选举结果是马英九与他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遭到挫败。

而《中国时报》就此发表评论认为,岛内蓝绿政治力量的对比基本维持以前格局。县市长选举与全岛性大选不同,主打地方议题,关键是候选人在地方的人气。此次选举结果无法证明谁输谁赢。

胜负原因天灾人祸任评说

这样的选举结果,胜负因素何在?有人认为是国民党提名机制出现问题,有人认为是大环境的影响,有人认为是马英九“政府”执政绩效不彰,还有人认为是民进党力量的重新集结……

新加坡《联合早报》引用台湾“中正大学”政治系教授廖坤荣的话说,民进党诉求感情与认同的一贯策略,并不特殊,但国民党犯了提名错误及选战策略失误的技术性失败,才导致总体结果的挫败,可以说“民进党的获胜,是建立在国民党的败笔上”。

从金融风暴到风灾救援,再到美国牛肉谈判问题,选民对马英九施政绩效的失落感一步步升高。东华大学 “原住民民族学院院长”施正锋认为,这次选举,“与其说是(民进党)支持者回笼,不如说是国民党的人心涣散”。

台湾 《联合晚报》6日特稿指出,这次“三合一”选举暴露了国民党辅选盲点,马“政府”在整体施政表现平平,以及整体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形下,面对在野党恶意批评与抹黑攻势,马英九只能消极地道歉认错,没有别的积极有力步骤,造成自己阵营人心涣散,对手气势上扬,单凭马英九光环的辐射效应,想力挽狂澜,其实力有未逮。

台湾《联合报》和美国《世界日报》都发表文章表示,八八水灾的土石流重创南台湾,这场水灾带来的“政治土石流”,也淹没了马英九。

台湾 《苹果日报》认为,苏治芬在云林县轻松连任,证实在云林没有派系相挺,“马英九路线”根本寸步难行。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解文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