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联手开发争议海域?邱震海:无需顾虑周边
2009年08月21日 11:26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由于南海争议海域的主权问题一直是周边国家的关注点,如果两岸联手开发,“可能会引起相关国家恐慌”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方辉发自北京 8月12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布,将与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一对一进行海外油气探勘合作。虽然勘探海域远在澳大利亚,但基于同属因南海问题牵涉的“六国七方”,台湾在马英九上台后,多次与大陆“配合”主张对南海的“主权”,人们不禁猜测:两岸有无可能在南海问题上共同携手应对?两岸企业界的合作又能否成为联手开发争议海域的突破口呢?

合作15年:两岸联合开发走向南海

“大陆和台湾事实上合作开发石油已有15年历史,双方都很低调。”据中国能源网总裁韩晓平介绍,国民党重新执政前,两岸的合作领域基本在台湾海峡附近,近一年来,双方合作的范围在扩大,也开始涉足南海区域,“这是因为两岸的政治互信加强了,而且近年国际油价飞涨也让双方企业合作的动力更加强劲”。

两岸的合作始于1994年,当时中海油与台湾“中油”举行了第一次会谈,并达成两点共识:一是双方依商业原则处理事务;二是双方就技术人员及相关研究资料进行相互交流。

是年10月,台湾“中油”开始以子公司OPIC(海外石油及投资公司)名义与中海油合作探油,次年在台南盆地和潮汕凹陷海域进行联合勘探。2001年,中海油与台湾“中油”在维尔京群岛成立子公司“台潮开发公司”。

而两岸在南海开发上的初步接触是在2002年,当年8月中海油与台湾“中油”签署协议,在南海的南日岛盆地联合开发油田,表示在“对等互惠,不谈主权”的原则下进行合作。但民进党执政时期,台湾方面一直未予通过,直到去年8月该合作案才获得马英九当局同意。去年年底,中海油与台湾“中油”再次合作,并签署了四项合作协议,计划在南海和非洲肯尼亚的油田进行合作开发。

开发南海:“技术”和政治问题并存

不过,虽然在南海区域已有开发合作,但两岸企业的联合开采实质上并不涉及南海争议海域。

“在主权问题上台湾有时候会比大陆更激烈,比如保钓行动,一些国家便很忌惮两岸在这些问题上的联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目前,两岸正在酝酿扩大海上合作开采的范围,由原来的1.5万平方公里扩大至3万平方公里,但形式仍然低调。

而据台北“中央社”的报道,台湾“中油”不是没有考虑过开发南海争议海域:它曾考虑以台方控制的太平岛作为两岸合作开采南海石油的运补基地,但最终还是因担心此区域的政治敏感度“太强”而作罢。

韩晓平表示,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在南海争议区域的能源开发上都落后于周边国家,“大陆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好的平台,而台湾最大的瓶颈是欠缺技术,因此两岸的合作理论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然而,政治因素仍是不可忽略的。韩晓平说,由于南海争议海域的主权问题一直是周边国家的关注点,如果两岸联手开发,“可能会引起相关国家恐慌,而使局面更加复杂”。

对此,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邱震海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两岸携手开发无需对东南亚国家的反应太过顾虑,“因为这些国家在美国的支持下实际上已经在联合,两岸是否联手都不会改变他们的既定目标。而真正会影响台湾行动的还是美国的态度。”

商业先行:或成合作互信助推器

除了美国,邱震海表示:“两岸合作开发争议海域时还有大量的‘灰色地带’,需要事先协调好。”他说,两岸的合作言易行难,即便是在“一个中国”的共识下,依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细节问题,比如“对外如何表态、对内如何协调的问题,届时又会涉及‘以谁为主’、‘谁来代表’的矛盾”。

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在他眼中,目前南海问题在两岸关系中还属于边缘性的问题,连沟通的平台都没有建立起来,谈具体的合作还比较遥远,“搭建两岸的官方沟通平台可能才算共同处理南海问题的第一步,随着南海形势的日趋急迫,相信两岸会有所动作。”

而韩晓平对“两岸以石化业合作为在南海问题上联合创造契机”的方式比较赞赏。他认为,这会是从商业互利循序渐进到军事互信的一个途径。对此,邱震海也颇为期待,他说:“现在两岸间鲜有进展的是安全互信,原因是双方只在口头上释放善意,缺乏实质性的行动,用合作的事实来推动互信的增长,双方往来多了,也就少了猜忌。这种深入的合作还可以防止两岸关系因岛内的政局变化而出现反复,十字扣得越紧,倒退的可能性就越小。”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方辉   编辑: 解文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