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共政改20年
2006年11月26日 16:14投票数: 顶一下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访华的越共总书记甚至曾提出,希望中国能够多为越南培训一些干部,因为中国培训干部不会有“和平演变”的危险。

就这样,越南的老师从苏联变成了中国。阮辉贵对记者说,苏东剧变带给越南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开始更加注重吸取中国改革的经验。此后,越南的改革布局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甚至将越南称为是中国的“好学生”。

越南的经济突破

“越南的情况与中国差不多。”阮辉贵说,“经济改革先走一步,政治改革比较缓慢,现在越南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党的领导问题,如何处理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这都需要进一步摸索。”

1993年,越南公布新的《土地法》,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延长到20至50年,而且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继承甚至转让。

“这种灵活的土地政策是越南农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研究院国外社会主义实践研究所主任潘金娥对《凤凰周刊》说。到越南多次实地考察的潘还发现,因为土地可以自由转让,所以越南出现了一些规模甚至超过2000公顷的私人庄园经济。

但是,其经济改革也一直伴随着意识形态的争论。

1996年,越共八大在总结10年的改革经验之后,将越南的经济形态定为“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而且还在这个定义的前面加上了三个定语,所以八大之后,越共对自己的经济形态的完整定义颇为复杂: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由国家管理,坚持社会主义定向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

据称,这样的定义在越南理论界也曾引起不小的非议,越南方面还专门邀请了中国的学者和官员就此进行讨论。

直到5年之后的越共九大上,这个复杂的定义终于被上升为“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当时一些外国媒体评价说,在经历了15年的摸索之后,越南共产党终于突破了种种限制,对市场经济表示了认同。

越南的一位学者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过,意识形态的束缚到了今天仍然是越南改革的一个重要障碍。

此次越共十大的重要理论突破之一是允许越共党员从事私营经济,据称这一提议在越共党代会上得到了83.4%的党员代表的认同。这也标志着越共党内对这一问题长达十几年的争论终于结束。在1991年越共七大通过的党章上还明确写道:“党员不能搞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当时的大会将这种做法看作是背离共产党的本质、目标和理想。

经过20年来的经济改革,越南已经由改革前的世界最贫困国家行列一跃成为经济增长率仅次于中国的国家,从改革前需要依靠国际援助才能解决吃饭问题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

政改摸索

在这种种成就面前,越南的理论界也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一段时间以来,越南进行的仅仅是“口号上的改革”,即那时的改革只有口号,没有蓝图和具体指标,越共提出的改革措施也都是局限于流通领域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等层面,政治制度并没有涉及。

所以,在政治改革上响应国内日渐高涨的呼声,谋求突破,也成为越共领导人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虽然因为有了苏东剧变的教训,整个过程审慎而缓慢,但是越共在这方面的创新和进步仍然有目共睹。

1986年,越共六大提出“革新政策”的时候,正逢苏联共产党提倡一系列的公开化改革,与苏共关系极为紧密的越共也受其影响,在提出一系列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开始尝试理顺党国关系,将政府机构精简20%,放宽新闻媒体,废除事前检查的送审制度,解除对“黑名单”作家的出版禁令,甚至在1991年释放了一些异议人士。

 

   编辑: 霍吉和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