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亡党的警示
2006年12月25日 13:39投票数: 顶一下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当日18时32分,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的苏联国旗徐徐下降;19时45分,一面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自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迄今15周年。

拥有1500万名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何以被迫解散?成立69周年的社会主义苏联,何以成为历史?假如苏联没有解体,国家现在将是怎样?——在苏联解体15周年之时,一些俄罗斯人在追问,他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而就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自己的85周年诞辰,已经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党。中共与苏共,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两个最大的执政党,历史命运为什么如此天差地别?

就此问题,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苏共亡党十年祭》作者黄苇町曾接受人民日报主管刊物《人民论坛》记者的采访。黄苇町先生授权本报再次发表该访谈内容。

问:与苏共相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不断发展壮大,长期执政?

黄苇町:原因很多,但有两条至关重要:一条是苏共长期陷于思想僵化,而我们党能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另一条就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从事革命武装斗争历时之久、规模之大,是世界上任何政党都不能相比的。在这种斗争环境和历程中,练就了一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正是我们党所独有的这种精神品质,在民主革命的不同阶段,培育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革命的奇葩。

问:目前,部分党政干部的思想状态、精神状态方面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如理想信念缺失、脱离群众、不思进取等等,对这样一种现状您怎么看?

黄苇町: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中,我们无数的共产党员献出了生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血,是始终流在一起的。也正是这种患难相依筑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现在,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已57年了,应该说,绝大多数共产党员都在不同时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精神风貌。但你所说的理想信念缺失、脱离群众等情况确实也在某些党政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确实有一定的反差。

问:您认为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什么?  

黄苇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首先,党员干部的队伍成分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的成分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另一部分就是广大的工农群众,特别是农民。这些人都有强烈的救国救民的愿望,在精神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牺牲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劳动人民的本色。现在的党政干部的眼界、科学文化素质是过去的人无法比拟的,这是好的一面。但弱点也很明显,不少人没有经历过艰苦的革命锻炼,属于从校门、家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少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没有与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所以现在更要强调发扬这四种精神。

其次,从大的社会背景来看,我们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期都是思想和价值观非常混乱的时期。反映到党内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和行政权力仍对资源控制过多的状况,使权钱交易的需要和可能同时出现。有些人为了收买权力无所不用其极。另一个方面,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干部,便产生很大的心理不平衡,他们与企业的老板相比,与通过权钱交易得到好处的人相比,甚至与自己的待遇与贡献相比,都有很强的失落感,这种不平衡和失落感便成为他们索贿受贿的心理基础。  

还有,作为长期执政的党,共产党人所处的环境也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白色恐怖和夺取政权的年代,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天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掩护,因为,离开群众不要说无法工作,就是连自己的命也难保。而今天脱离群众不会马上有生命之忧了,有的人就开始高高在上而不顾群众疾苦,甚至自己筑起有形无形的墙和老百姓隔离开来,这些巨大的反差,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zkx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