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中国卫生部长高强:新医改方案今年一定出台
2007年03月05日 08:31投票数: 顶一下  【

2006年,在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医改新政制定者。医院管理机制改革依旧烟雾重重,各方利益纠缠博弈。如何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形成一个各方相对满意、符合客观规律,同时兼具操作性的优秀方案,诸多问题,有待破解。

昨天,卫生部部长高强明确表示,医改新方案一定会在今年出台。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航船将在今年大局初定。

大医院涉及问题多多

改革“手术刀”难动

2006年,大医院改革进展缓慢,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尚未清晰。

“大医院管理机制改革,是整个医改新方案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和医保政策以及药品方案紧密相连,但目前大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思路。”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前副部长朱庆生分析,关键的问题在于医院的筹资体制怎么改、政府管多少以及怎么管。1996年医疗卫生体制三项改革启动时,朱庆生任卫生部副部长,主管医政司,参与了当时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个细节是,在2005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试点,但在2006年的报告中就取消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细心的医卫组委员发现,在总理的报告中,涉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只提了加强服务,改善提高质量,加强监管。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大医院如何改则未提及。

“根本的问题没有触及。为什么没提呢,可能总理认为一下子解决不了。”朱庆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目前全国有16000家医院,95%是政府开办的,但政府又拿不出足够的钱对其进行投入,这一部分医院怎么改?是转出一部分到社会上去,还是政府大包大揽?如果一部分留下来,一部分转出去,怎么转,转出去多少?这都还需要研究。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卫生部的官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2003年,卫生部就曾进行试点,但这个试点最终流产。

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医院实行属地的行业管理,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局面。仅以北京的人民医院为例,其人权在教育部(北京大学医学部归属教育部),财权在卫生部,行业质量监管又在地方。造成很多问题难于协调,互相扯皮。“医改的一个方向就是要在中央保留一部分的前提下,将大部分的医院交给地方。但哪些分出去,分出去多少,仍面临各方利益的协调。”朱庆生说。

这些问题,在2006年都并未达成共识,主要原因就是其敏感性强,而且围绕这个问题,决策层意见并不统一。“但这个问题不能不解决,这一关不过,‘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朱庆生说。

多部门参与制定方案

相互之间沟通成难题

多部门参与难于沟通,是制定医改新方案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操作层面的难题。2006年,医改协调小组的成立,使这一问题有了突破。

2006年的全国两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曾经细算过一笔账,“医改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我数了一下,至少十几个部门的工作,除了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以外,医疗保障涉及到劳动保障部,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涉及到发改委,医疗价格等问题涉及到物价局,医院平常的开支补贴涉及到财政部,医疗救助涉及到民政部,医疗人才的培养和附属医院的管理涉及到教育部,医疗市场医疗广告涉及到工商局,药品的质量审批涉及到药监局,等等,很多很多。这里面有直接相关的部门,有配合工作的部门,涉及多方的利益调整”。

为解决这一问题,2006年9月,医改协调小组成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卫生部,财政部等11部委组成,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任双组长。

参加了几次医改方案讨论后,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室主任杨团发现,即使在这个专门为了解决沟通问题而成立的医改协调小组内,目前的工作方式也存在问题。医改新方案的制定,仍面临着各方利益的权衡,各方沟通效率不高。

“四个小组之间沟通非常差,劳动保障部的是一圈人,卫生部的是另一圈人,相互之间都不沟通,我们社保组在讨论时,一提到医疗服务,马上就说,这不是我们组的,这是另一个组的。如果连提问题的时候都是分割的,怎么可能出来好东西呢?”杨团说。

杨团对目前的工作方式还存在另一个质疑,“这个小组仍然是以官员为主,虽然找了一些专家,但给专家的时间很少。尽管也提了一些意见,但缺乏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撞击”。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zkx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