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农村费改税 教育咋应对
2007年03月03日 20:12投票数: 顶一下  【

农村费改税 教育咋应对

——『两会』代表委员呼吁建立义务教育投入新机制

引言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农村各种乱收费,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它是继农村实行土地革命、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场深刻的革命,是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目前,尽管实施这一改革给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应该看到,改革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既是对旧体制的革新,也是对新体制的呼唤;既是不同利益关系的调整,也是分娩前的阵痛。对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农村基础教育战线工作的同志们,应该对改革和发展充满信心,坚决拥护中央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决策。同时,我们亦应有一个长远眼光,农村税费改革对于我国义务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有利于我们对于当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义务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投入管理体制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审视,结合新世纪教育发展实践,探索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全新的义务教育投入新机制,将义务教育投入长期以来依靠“费”补的状况纳入全面依法投入的法制轨道。

针对目前农村税费改革中教育投入出现的新情况,以安徽省税费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参照,就农村税费改革中如何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参加“两会”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案例分析:税费改革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我国农村教育历来有“吃饭靠国家,办学靠附加”之说。这次安徽省在税费改革中,取消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纲要》及其实施意见中规定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两项政策。其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乡统筹”、“取消行政事业费和集资”等;新的农业税最高不超过7%,改革“村提留”征用办法,采用新的农业税附加和农村特产税附加方式统一征收。

税费改革后,中央转移支付该省10亿元,其中2.4亿元用于教育,总量上较近年来年均教育附加和集资11亿元左右有所减少,许多县乡干部、教育部门和农村学校反映强烈。

就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教育的影响问题,记者采访了前来参加人代会的安徽省代表。现根据安徽省教育厅、池州市石台县关于农村税费改革中农村教育投入问题调查资料,分省、县、乡三个案例做一分析。

案例1 安徽省税费改革及教育情况

一、基本概况

安徽省辖17市,106个县(市、区),总人口6237万。全省现有在校中小学生1002.5万人,其中750万在农村。全省普通中小学有教职工44万人,其中33.8万人在农村。乡级财政支撑了义务教育的75%。

二、税费改革情况

1999年,全省农村小学和初中教育经费支出总额38.7亿元,预算内拨款不敷人员经费支出。1994—1998年全省农村教育费附加平均每年为7.1亿元,全省农村教育集资19.1亿元,平均每年3.83亿元,上述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平均每年约11亿元,对农村学校消除危房、改善办学条件、扩大规模、实现“两基”起到了决定作用。

税费改革中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被取消后,按照中央和省里规定,乡村两级办学和危房改造所需资金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但由于税费改革后,乡镇税费总量普遍减少。据了解,农村税费改革后安徽省财力缺口为16亿元,2000年中央对该省转移支付资金11亿元,硬性缺口5亿元,加之新的农业税没有对义务教育投入作出比例规定,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普遍减少。2000年全省地方教育部门经费总收入为95.99亿元,比上年增加6.05亿元,增长6.73%。其中,2000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收入为38.24亿元,比上年减少1.86亿元,下降4.64%。

案例2 石台县税费改革及教育情况

一、基本情况

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是一个集典型山区、移民库区、自然保护区、革命老区、灾害多发区为一体的贫困县。全县管辖15个乡镇,127个行政村,总人口11.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全县现有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农村初中(含石台中学初中部)16所,完全小学95所,小学教学点89个。全县教职工1592人,离退休教师180人,在校生17311人。

二、税费改革情况

税改前农业税251万元,乡统筹、村提留1997年预算数466万元,1998年农业特产税实征476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238.8万元,教育集资150万元,加上其他税收,合计1764.4万元。税改后,农业税303万元,农业税附加60.6万元,农业特产税257万元,农业特产税附加51.4万元,合计672万元。两比减收1092.4万元,人均减少121.38元,减负率为62.6%。上级对该县通过转移支付增拨资金744万元。税费改革后,教育投入减少了390万元,被取消的资金缺口现在仍没有一个有效的法律手段予以保障。2000年全县可用财力2539万元,包括工资在内的刚性支出累计4433万元,资金缺口1894万元,刚性支出中42.7%无资金保障。据统计,到2000年底,仅工资拖欠,全县就达3822万元。

案例3 横渡乡税费改革及教育情况

一、基本情况

横渡乡位于石台县城东郊,主要收入来源是林、茶和劳务输出,2000年人均收入1211元。全乡现有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初级小学4所,教学点10个,有在校学生814人,其中初中生248人,小学生566人,中小学在职教师58人,退休教师14人。

二、税费改革情况

1999年全乡财政预算内收入83.8万元,按现行财政体制结算,乡财政可用财力49万元,而全年工资性支出需76万元(仅为基本工资),当年政府下属部门欠发工资7个月,教育部门欠发工资6个月。

税费改革后,全乡财政预算内收入为87.2万元,同时,省、市、县全年转移支付资金22.56万元。全年乡财政可用财力64.85万元,在财政支出中,工资性支出63.5万元,发放当年工资6个月,补发1999年拖欠工资2至3个月。从支出结构来看,教育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3.9%,但目前由于乡财政非常困难,截止2000年共拖欠教师工资10个月,欠发教师基本工资41万余元(不含两费等17.9万元)。对教育的投入无从谈起,学校条件得不到改善。

结果分析: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困境

综合分析调查内容,税费改革后,当前安徽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仍较突出。一是包括基本工资在内的当月工资仍不能按时发放。据教育部门统计,截至2000年12月底,全省累计欠发教师工资16.7亿元,其中基本工资3亿元,涉及2/3的县(市、区);二是财政保障的工资范围有限,教师工资不能足额发放,只发教师的“四项”基本工资,人均收入下降约40%;三是以前年度的欠发工资难以消化。

2、农村校舍危房改造难以进行。截至2000年6月底,安徽省有危房校舍160万平方米,危房率为3.6%,有的县危房率甚至超过10%。

3、农村教育大量负债难以偿还。据初步统计,安徽省农村教育负债约20亿元(其中17个国家级贫困县负债5.3亿元),有的县高达4000万-5000万元。

4、中小学布局调整配套资金难落实。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2000年至2002年三年内全省将调减中小学校20%以上,其中小学调减近6000所,初中调减768所,按最低标准匡算约需投入20亿元。

5、学校运转难度大。安徽去年在乡镇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管理”后,取消了学校的银行账户和财务点,学校收取的全部费用全额缴入乡财政统管。但是,一些地方在实际执行中没有考虑教育的实际困难,造成部分学校难以正常运转。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池州师范学校高级讲师高子兰说,安徽的税费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应引起关注。最突出的问题是乡级财政普遍减少,最直接的冲击是教育。

成因透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原因何在?

综合分析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出现困难的原因,可以看出,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紧缺,大量拖欠教师工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乡(镇)财力薄弱,财税体制与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从现行财政体制看,上解任务过重,地方可用财力不足;从财源状况看,由于乡镇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财政增收乏力;从支出情况看,乡镇财政刚性支出过大,财政承受压力大;从办学体制看,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制与农村税费改革出现了政策矛盾,需要重新审视研究,亟需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税费改革之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基本格局是以财政拨款为主,以农村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和学生杂费为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吃饭靠国家,办学靠附加”,就是对当时农村教育投入体制的注释。税费改革后,随着农村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等被取消,按照中央7号文件要求,乡村两级义务教育开支和危房改造资金将由财政预算安排,从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转变为只有财政拨款、上级转移支付和杂费收入三个渠道的格局。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张帆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