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港人北上 深圳向南
2007年06月15日 10:09南方都市报投票数: 顶一下  【

融 深港内地携手共进

香港官方层次的态度转变,是在两地民间的日益交融背景下顺势而生的,短短罗湖桥毕竟阻隔不了两地亲情和资本的力量。2000年,15岁的香港智障少年庾文翰,神秘地连闯罗湖两道关卡,消失在深圳街头。失踪后第8天,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董建华致电时任深圳市长的于幼军。此后,深圳警方出动7000警力,两地媒体不余遗力地报道,成为民间推动的史无前例深港官方合作。

深圳中原地产深港研究中心总监张伟注意到一个变化,在2003年之前,港人在深圳的住房大多是公寓型、过渡性为主,但在2003年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港人选择大户型和豪宅,居住的时间也在变长。“因为以前他们不确定能住多久,看不到趋势,但随着政府间一系列的合作出台,他们有了固定想法。”张伟说。

2006年,港人为业务及私人目的前往内地旅行共达6580万人次,消费总开支为263亿元,比2005年增长近8.9%。私人旅行中95%的目的地在广东,其中深圳占55%。

在忍受了前些年梦想深港合作却“剃头担子一头热”的尴尬之后,深圳市政府终于牵起了香港政府的手。2004年,深港1+8协议签署,双方正式建立行政首长协商机制。2005年,市长许宗衡一席“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的谦逊表态获得舆论诸多赞赏。2006年,香港政务司司长许仕仁谈到,“香港要考虑是否会被边缘化的问题”,引起港内持续半年的检讨:香港是否发展慢了,是否应该跟国家的规划结合得更紧密些?

同处于经济转型痛苦期、谋求突变的两座城市,近两年加快了携手共进。双方已明确“深港战略合作关系”,共建国际大都会,今年5月,深港创新圈的激活,让两地舆论为之振奋。

3年前,作为深圳一家新锐的民间研究机构,因特虎深圳蓝皮书的名称是《十字路口的深圳》,还在为深圳未来路向而焦虑,但在2006年,它的蓝皮书名称旗帜鲜明:深圳向南。

深圳与香港是如此相近,绵延的铁丝网在深圳河畔,在马路边,在楼丛中,在两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穿行。回归10年,罗湖桥还是那么长,可两岸的距离已然越来越近。

每天有大量的内地与香港的居民从这里通关。

1996年,罗湖口岸过境旅客有4774万人次,10年后,这一数字几乎翻了一番,达到9268万人次,其中7600万人次是香港人,他们中三成走的是自助通道。

据了解,这种深圳生活、香港就读的港籍走读学生大约有5500名,仅进出罗湖口岸的就有3000人。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编辑: 高欣艺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