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港人北上 深圳向南
2007年06月15日 10:09南方都市报投票数: 顶一下  【

偷渡潮—北上热—自由行

何英一直不知道,怎样说自己是哪里人才更恰切。她祖籍广东兴宁,生长在安徽,1995年来深圳工作多年,去年随夫加入香港籍,但全家都在深圳生活。

这也是她这个家族的疑题。1930年,她爷爷从兴宁来到香港,1951年携家回到老家,1953年想再返香港已不允许。今年4月,她下岗多年的七叔凭一纸当年香港出生的证明,入籍香港。

与内地摧枯拉朽的城市拆迁不同,何家在香港九龙何家田的老屋尚完整保留。七叔也找到了分开半个多世纪的大姑,当年她因出嫁在港而未内迁。但姐弟俩都听不懂对方的方言。现在,在香港政府资助下,七叔每日乐呵呵参加保安培训。在他租住的小房间附近,还有他说客家话的童年玩伴——他们后来偷渡到香港。从下岗到上岗,从内地到陌生香港,七叔又找到了生活的快乐。

何家的每一次生活转折,都是走过罗湖桥完成的。而香港回归,为他们以及更多人的两地间自由迁徙提供了机会。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实行严格的边境管理,在1957年、1962年、1972年、1978年有4次偷渡香港高峰时期,官方统计说,共有6万人成功偷渡,而另一项数据说,从1950年代到深圳建市前,宝安县(深圳市前身)偷渡到香港的有近30万人,接近1979年建市时宝安县人口的总和。在1980年10月之前,只要在香港亲友陪同下前去申请,偷渡客都可以获得居港权。

1977年,邓小平在视察广州时,对广东省领导颇为头疼的偷渡问题说了两句话:“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

1979年,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视察深圳时,针对逃港现象说:“现在往那边跑的多,将来一定往我们这边来的多。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很快,港人开始第一次北上热潮。随着国际产业梯度大转移,加之香港土地、劳动力成本急速提高,而刚成立不久的深圳特区等地的开放改革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港资加工企业的北移,推动了香港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型。高峰期,北上珠三角的港资企业达到10万家,提供劳动力就业达2000万人。

虽然自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到1997年香港回归的14年内,约有逾40万港人移民海外,但更有越来越多港人尝到甜头,坚持以港资开路,通过深圳向大陆腹地进军。

港人第二次北上热潮是在亚洲金融风暴袭击之后,其导致的财富蒸发,据称相当于每个港人损失70万元。而珠三角经过20年改革开放,经济强劲,城市功能齐全,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价廉物美、生活舒适吸引了大港人前来消费。一项统计说,2002年平均每人北上8次,是1996年的2倍。

但舆论普遍认为,直到2003年,由于多年经济低迷,又有SARS、禽流感的袭击,困窘下的香港政府才认识到与内地合作的重要性。这一年,先是C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紧接着在广东4地开通内地居民港澳自由行。蜂拥而至的内地居民,让香港人措手不及,继而开眼笑。仅开通自由行1年,内地居民赴港260万人次,为香港带去158亿港元收入。现在,自由行开通城市已有49个,赴港居民达到近2000万人次。

   编辑: 高欣艺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