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文艺论争大事记[1988-2003]
2008年07月15日 11:11读书网 】 【打印

1998年

《诗探索》第1期刊登于坚《诗歌之舌的硬与软》及西渡《思考与解释》。

束学山《尤凤伟小说的民间化写作》发表于《东方论坛》第1期。

冉庄《文学创作“人民性”浅析》发表于《重庆社会科学》第1期。

《郑州大学学报》第1期在“关于90年代诗歌的话题”专辑里刊登谢冕、洪子诚、程光炜、臧棣、欧阳江河、耿占春、西渡、孙文波、周瓒的笔谈。

2月,由程光炜编选的《岁月的遗照》(90年代文学书系·诗歌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序言为《不知所终的旅行:90年代诗歌综论》。出版后引起争论。

《诗探索》第2期刊登姜涛《叙述中的当代诗歌》及西渡《历史意识与90年代诗歌写作》、荒林《当代中国诗歌批评反思:“后新诗潮”研讨会纪要》、周瓒《诗歌介入日常经验的》。

潘年英《“民间”的复兴: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社会学解析》发表于《黎明职业大学学报》第1期。

南帆《民间的意义》发表于《文艺争鸣》第2期。

李新宇《双重挤压中的艰难发展:五四高潮过后中国文学中的知识分子话语》发表于《东方论坛》第2期。

张福贵《“灰色化”:新文学中知识分子向民众认同的三种过程》发表于《中国现代文学丛刊》第2期。

张卫东《知识分子的言说困境》发表于《文艺评论》第2期。

陈超《中年写作与白话诗歌:〈曲有源白话诗选〉读感》发表于《中外诗歌研究》第2期。

丁帆、王彬彬、费振钟《民间话语立场与“写实”的价值魔方》发表于《文艺争鸣》第2期。

李新宇《20世纪中国文学民间化走向的反思》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第3期。

邵建《知识分子“自我批判”的意义》发表于《作家》第3期。

葛红兵《话语权力分割与人文知识分子》发表于《花城》第3期。

柳珊《立足于民间的人文精神追求:试论〈火凤凰·新批评文丛〉》、郜积意《后新诗潮的论争及其理论问题》发表于《南方文坛》第3期。

裴毅然《陈思和批评思想之概述》发表于《文艺评论》第3期。

程光炜《我以为的90年代诗歌》发表于《诗歌报》第3期。

刘俐俐、张筱林《民间之于真诗:新诗的思考》发表于《兰州学刊》第3期。

陈超《立场:略谈近年诗歌走向兼为80年代诗歌一辩》发表于《星星》第4期。

王光明等《九十年代的个人写作》发表于《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第4期。

王光明《中国新诗的本体反思》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

李新宇《知识分子话语建设散论》一组发表于《作家报》4月号。

唐晓渡《何谓“个人写作”》发表于《莽原》第5期。

陈思和《关于90年代文化思潮的一点想法》发表于《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第5期。

于坚《回到常识,走向事物本身》发表于《南方文坛》第5期。

耿占春《一场诗学与社会学的内心争论》发表于《山花》第5期。

《厦门文学》第5期刊登程光炜《我以为的90年代诗歌》、马相武《诗的知性与个人性》、姜涛《处境中的诗学:对限度的自觉》。

唐晓渡《90年代先锋诗的几个问题》发表于《山花》第8期。

于坚《棕皮手记:诗人写作》发表于《中华读书报》9月23日。

李新宇《走出民间的沼泽》发表于《粤海风》9-10月号。

11月6-11日,中国作协在江苏张家港召开“全国诗歌座谈会”,于坚在会上发言批评“知识分子写作”,会议综述刊登在《诗刊》1999年第2期。

11月20-22日,《诗潮》在大连举办“现代诗歌研讨会”,唐晓渡、陈超、西川、钟鸣、翟永明、王小妮、王家新、臧棣、西渡、姜涛、陈东东、周瓒等人参加了会议。

1999年

李新宇《警惕“自我批判”的迷途》发表于《粤海风》第1期。

王世诚《知识分子文化写作:危机与可能》发表于《钟山》第1期。

2月,杨克主编《1998中国新诗年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作品和理论两部分,宣布秉承永恒的“民间立场”,理论文章选有于坚的《诗歌之舌的硬与软》、《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沈奇《秋后算帐》、谢友顺《诗歌与什么相关》等。出版后引起争议。

沈奇《秋后算帐:1998:中国诗坛备忘录》、孙绍振《关于“脱离人民”的理论基础》发表于《诗探索》第1期。

李新宇《硝烟中的迷失: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话语》发表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2期。

南帆《90年代文学与民间文化》发表于3月18日《文论报》。

沈奇《口语、禅味与本土意识:展望21世纪中国诗歌》发表于《作家》第3期。

《南方文坛》第3期刊登杨克《〈中国新诗年鉴〉98工作手记》、臧棣《在诗歌或镜子的深处》。

陈超《少就是多:我看到的臧棣》发表于《作家》第3期。

张钧《从“断裂”说起……:韩东访谈录》发表于《芙蓉》第3期。

4月2日,《南方周末》刊登谢有顺《内在的诗歌真相》,发表后很快引起反应。

1999年4月16-18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市作协、《诗探索》及《北京文学》杂志在北京市平谷县盘峰宾馆联合召开了这场“世纪之交:中国诗歌创作态势与理论建设研讨会”。谢冕、吴思敬主持了会议。在会上,于坚、伊沙、沈奇等诗人与王家新、西川、臧棣等人之间爆发了争论。沈奇声称,看知识分子写作的诗“头晕”,徐江则批评“知识分子写作”自娱多而娱人少,将其比作“买办诗人”。对方则批判“民间写作”屈从物质,是“消费时代的弄臣”。在会议上,双方都使用了一些火药味很浓的词语。

4月,唐晓渡主编《1998现代汉诗年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收入100多位诗人作品及十多位诗人、批评家的诗论文章。

李新宇《泥沼面前的误导》发表于《文艺争鸣》第3期。

于坚《我们时代的诗歌》发表于《山花》第4期。

邵建《三题“知识分子立场”》发表于《小说评论》第4期。

陈思和、刘志英、王光东《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文学中的乡土、市井与西部精神》发表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第4期。

《大家》第4期刊登于坚《诗人及其命运》、王家新《知识分子写作,或曰“献给无限的少数人”》。

束学山《认同与抉择:民间话语的价值取向》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第4期。

陈思和、何清《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发表于《中山大学学报》第5期。

席云舒《“平民主义”的批评立场》发表于《当代文坛》第5期。

隋岩《世纪之交的平民化文学创作倾向》发表于《文艺评论》第5期。

陈思和、张新颖、王光东《知识分子精神的自我救赎》发表于《文艺争鸣》第5期。

5月6日《文论报》刊登孙文波《关于“民间立场”》,27日刊登西渡《民间立场的真相》。

5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田诵《关于新诗发展方向又起争论》,认为“盘峰诗会”以来的论争是自朦胧诗以来最大的一次诗歌论争,它将对下世纪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大家》第5期刊登谢有顺《诗歌在疼痛》、程光炜《新诗在历史脉络之中:对一场争论的回答》。

6月16日《中华读书报》刊登西渡《书商立场与艺术原则:评〈1998中国新诗年鉴〉》。

敬文东《诗歌中的90年代》发表于《读书》第6期。

6月15日《中国图书商报》刊登程光炜《令谁痛心的表演》、西渡《民间立场的真相》、伊沙《两本年鉴的背后》。

于坚、陶乃侃《抱着一块石头沉到底》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第3期。

程光炜、陈均《找回一个权威》发表于《山花》第6期。

《当代作家评论》第6期刊登沈奇《诗性、诗情与非诗》、张柠《于坚和“口语诗”》、陈思和、张新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谢有顺《诗歌内部的真相》发表于《小说评论》第6期。

王光东《民间》发表于《南方文坛》第6期。

王光东《民间的当代价值:重读〈九月寓言〉》发表于《文艺争鸣》第6期。

丛新强《民间诗歌:当代汉诗走出困境的一种可能》发表于《聊城师范学院学报》第6期。

《诗探索》第2期刊登陈仲义《日常主义诗歌:论90年代先锋诗歌走势》、王光明《个体承担的诗歌》、徐江《俗人的诗歌权利》、孙文波《我所理解的90年代》、王家新《知识分子写作,或曰“献给无限的少数人”》、于坚、西渡《对几个问题的思考》、张清华《一次真正的诗歌对话与交锋:“世纪之交:中国诗歌创作态势与理论建设研讨会”述要》。

7月1日《文论报》在诗歌论争专版刊登臧棣《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等文章。

7月6日《文艺报》刊登关于盘峰诗会的评述《“民间的”还是“知识分子的”?诗人为写作立场而争论》。

林木《他们究竟要干什么》发表于《华人文化世界》第7期。

吴俊《民间性的传统》及胡彦《没落,还是新生?:一份关于当代汉语诗歌命运的提纲》发表于《作家》第7期。

《山花》第7期刊登西渡《对于坚几个诗学命题的质疑》及李冯、林白、沈东子《’98新诗年鉴》。

《北京文学》第7期刊登陈超、李志清《问与答:对几个常识问题的看法》、唐晓渡《致谢有顺君的公开信》、谢有顺《谁在伤害真正的诗歌?》、韩东《附庸风雅的时代》、西川《思考比谩骂更重要》。

南帆《诗与国家神话》发表于《南方文坛》第4期。

王家新《〈回答〉的写作及其它》发表于《莽原》第4期。

7月13日,四川《读者报》刊登于坚《真相大白》、王家新《诗人何为》等文章,20日发表伊沙《如此三段论!》。

7月31日,北京《科学时报·今日生活观察》刊登唐晓渡《我看到……》、王家新《也谈“真相”》、孙文波《事实必须澄清》、蒋浩《民间诗歌的神话》、陈均《于坚愚谁》。

徐江《该死的诗坛:我的立场》发表于《华人文化世界》第8期。

凌越《90年代诗歌的新倾向》发表于广州《东方文化》第4期。

《北京文学》第8期刊登于坚《真相:关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新潮诗歌批评》、臧棣《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西渡《为写作的权利声辩》、孙文波《关于“西方的语言资源”》、王家新《关于“知识分子写作”》、沈奇《何谓“知识分子写作”》。

《新华文摘》第8期转载5月14日《中国青年报》田诵《关于新诗发展方向又起争论》。

谢有顺《尊严及其障碍》发表于《青年文学》第9期。

张柠《〈0档案〉:词语集中营》发表于《作家》第9期。

于坚《真相:关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新潮诗歌批评》发表于《广州文艺》第9期。

吴义勤、施战军、张清华等《个人、民间与小说本体:关于尤凤伟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发表于《山东文学》第9期。

马宏《话语突围:试论“后朦胧诗”的个人化写作》发表于《滇池》第9期。

9月,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稿编者包括陈思和、王光东、李平、宋炳辉、刘志荣、宋明炜、何清。在前言中,陈思和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几个关键词”里列举了“民间文化形态”、“民间隐形结构”、“民间的理想主义”等概念,该书以“民间”的眼光分析了赵树理、周立波、李准、老舍、张承志、韩少功、张炜等人的文学创作,并把他们都归入“民间”的大旗下。《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可以被看作是陈思和近年来以“民间立场”“重写文学史”的集中体现。

李新宇《走出民间的沼泽》发表于《粤海风》第9-10月号。

王家新以“子岸”为笔名在《山花》第10期发表《九十年代诗歌纪事》。

黄发有《日常叙事:九十年代小说的潜性主调》发表于《上海文学》第10期。

叶延滨《有关“诗论”的话》发表于《人民文学》第11期。

王光明《九十年代:诗歌的作者与读者》发表于《作家》第11期。

11月,《诗探索》第3期刊登于坚《真相:关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新潮诗歌批评》、张曙光《90年代诗歌及我的诗学立场》、姜涛《可疑的反思及反思话语的可能性》、张清华《90年代诗坛的三大矛盾》、邹建军《中国“第三代”诗歌纵横论:从杨克主编〈1998年中国新诗年鉴〉谈起》。

耿占春《没有终结的现时》发表于《青年文学》第12期。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严彬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