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鼓手的天安门情怀:“天安门,我来了!”
2009年10月01日 14:46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10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安塞腰鼓表演《欢乐道情》。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新华网天安门广场10月1日电(记者贾楠、顾瑞珍)“天安门见证了我们的表演,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刚刚和1000多名同伴在天安门前完成安塞腰鼓表演的宋建勇激动地喊道。

半个月前,26岁的宋建勇第一次进北京。作为1000多名来自陕西、参加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安塞腰鼓表演队的一员,宋建勇见到了梦想中的天安门。

“彩排那天太紧张了,加上灯特别亮,根本来不及看天安门的样子。后来去参观才发现天安门真漂亮,广场真大!”宋建勇说。

今天,宋建勇第4次来到天安门前,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国庆表演。头系白底蓝印花手巾,身披羊皮坎肩,脚登带有红缨的白胶鞋,敲起腰间的红鼓,舞起飘逸着红绸带的鼓槌,跳起热烈刚劲的舞步……宋建勇和同伴们把90多天来的艰苦训练以近乎完美的表演呈现给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

10月1日,对于宋建勇而言,是漫长而紧张的一天:

1点,表演队伍从驻地出发;

3点,到达朝阳公园,进行安检;

4点,全体人员向天安门进发;

4点半,到达国家博物馆北广场集结;

9点30分,方阵整队做好演出准备;

10点,庆祝大会开始;

11点13分,游行群众方阵汇合;

11点22分,群众游行开始;

12点25分,游行结束,进行疏散,经石碑胡同、北新华街、宣武门东大街,到停车场,登车离开……

对于这样紧凑的安排,宋建勇早已习惯,因为几个月来,他和同伴们一直过着“半军事化”的生活:早晨6点起床,跑操;训练分为两个时段:上午3至4个小时,下午2至3个小时。每天排练10余遍,而由于场地小,一套动作往往需要往返3次才能完成。

“动作、音乐常常改动,怕记不住,有时睡下还在回忆白天的训练,好几次都梦到了打腰鼓呢!”宋建勇说。

千里之外的安塞县龙石头村,宋建勇的父亲宋占亮正坐在电视机前,紧紧地盯着屏幕,寻找着儿子的身影。“第15排21位就是建勇,不过找不到也没关系,看到我们安塞的腰鼓能在国庆60周年庆典上表演,而且是这次国庆游行队伍中唯一一支来自京外的地方表演队伍,就足够自豪啦!”

宋建勇对自己今天的表现非常满意,他说,第一次来北京,就能在天安门前展示安塞腰鼓的魅力,可以说是自己向新中国60华诞献上的一份礼物。回去以后,要把这一天的经历讲给9个月大的儿子听,希望未来他也能继承起安塞人祖祖辈辈流传的腰鼓舞,也能在国庆庆典上跳上一曲,舞上一回。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贾楠、顾瑞珍   编辑: 高欣艺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